- 數學師范生科創素養培育:探索與實踐
- 程曉亮主編
- 3552字
- 2025-03-28 19:49:51
第一節
設計理念
2016年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以及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應用,著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科創教育是一種將創客教育和STEAM教育融合在一起,并以跨學科學習為主的創新型教育。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異常迅猛,科技競爭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因此,將科創素養的培育納入師范教育體系勢在必行。2017年,教育部開始實施師范類專業認證,旨在幫助教師教育專業不斷完善師范類專業認證的評價體系,科學合理地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促進師范專業的發展,提高教師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根據認證要求,教師教育專業需要修訂與優化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設置等諸多方面,形成符合認證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基本依據,規定了學生所修課程、學分、學時等一系列宏觀和微觀問題。
那么,在科創素養和師范專業認證的背景下,數學教師教育專業應該如何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中包括哪些內容?各項內容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邏輯關系?本文將結合作者自身的實際工作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一、科創素養培育在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及評價體系下的認知
師范類專業認證作為一種對專業教育進行質量評估的制度,對保障專業教育的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因其優越的專業性特征而逐漸成為國際通行的評估制度。從教育評價的視角看,師范類專業認證仍屬于教育評估范疇。只是在這個評價體系中,評價的對象既不是學校也不是學生,而是教師教育專業自身。師范類專業認證制度始于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例,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對教師教育專業開展認證工作,并形成了聯邦、州、地方政府三級認證體系。美國歷史上先后有200多個教師教育專業認證機構,后經協調融合成立了全美教師教育認證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簡稱NCATE)。為了進一步完善教師教育專業認證過程,鼓勵多樣性人才培養,1997年又成立了教師教育認證委員會(Teac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Council,簡稱TEAC),主要對教師教育項目進行評估。從嚴格意義上講,美國并沒有類似我國的師范類專業,教師的培養主要依托各級各類的項目完成,所以美國開展的教師教育專業認證實質上是對各個教師教育項目的評價。由于各個項目的決策權在學校或者是專業委員會,受到政策、經費、理念等因素影響隨時都可以取消或者擴大,靈活性非常大,這就給認證工作帶來較大影響。為了平衡多方利益,解決不同認證單位在標準、程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問題,2013年又成立了全美教師培養認證委員會(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Educator Preparation,CAEP),接替NCATE和TEAC,成為美國目前唯一的教師教育專業認證機構。
相比較而言,我國的教師教育專業認證起步較晚。2000年后朱旭東等一些學者開始討論教師教育專業認證工作,并對具體的認證工作提出了構想。2011年教育部開始逐步醞釀師范類專業認證,陸續出臺了《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政策文件。2014年開始在江蘇、廣西試點實施專業認證,2016年前期試點工作完成,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自此拉開序幕?!秾嵤┺k法》將認證劃分為三個等級,一級為數據填報,屬于基礎性辦學資格審核,二級、三級為專家進??疾椋越處熧Y格證通過率為硬性指標,其中二級認證重在規范,屬于合格達標;三級認證重在建設一流師范類專業,樹立專業標桿,屬于卓越水平。自2018年10月以來,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學校多個專業先后完成認證示范工作,為全國大范圍認證積累了寶貴經驗。2019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首批通過的2個三級認證專業和60個二級認證專業,共涉及漢語言、思想政治、數學、教育技術等16個專業方向,其中有6個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通過二級認證。
根據《實施辦法》的要求,對小學教育、學前教育、中學教育實施三級專業認證,認證結果分為通過、有條件通過、不通過三類,有效期6年。《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二級)》是國家對中學教育專業教學質量的合格性要求,主要依據國家教育法規、《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制定。該認證標準適用于培養中學教師的本科師范類專業,共分為8個一級指標,38個二級指標,以及若干個定性和量化評價點,具體如圖1-1所示。

圖1-1 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二級)
通過對《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二級)》的解讀,可發現該認證標準主要有三大特點。第一,定性為主,定量為輔。例如,在培養目標中,要求能夠“反映師范生畢業后5年左右在社會和專業領域的發展預期,體現專業特色”。具體的“預期”是什么,由專業而定,例如達到熟手型數學教師還是專家型數學教師,或是能夠開展數學教育研究工作的學者型教師。另外,在達標要求上也是以定性為主,課程設置中要求“課程結構體現通識教育、學科專業教育與教師教育有機結合;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必修課與選修課設置合理”。除了定性方面的要求外也有少量的定量要求。例如,在師資隊伍中要求“生師比不高于18:1;碩士、博士學位教師占比一般不低于60%,其中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原則上不少于2人”。類似這樣的明確量化要求雖然不多,但每一條都是考核的重點,也是數學教育教學專業自身建設要著重關注的。第二,評價體系邏輯關系嚴密。評價指標分為八個方面,幾乎涵蓋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的全部要素。不同方面的評價要素不是簡單羅列,而是具有嚴密的邏輯關系的。整體看,以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主要目標指向,考察人才培養質量;其余則構成了保障體系,用以保障人才培養全過程,涉及課程、師資、制度等多方面。另外,在培養目標中也構建了嚴密的邏輯體系,形成了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之間的邏輯對應,將包含理論、實踐、實驗在內的所有課程與培養目標搭建內在對應鏈條,使每一門課程都能追蹤到其在培養目標中的價值定位。第三,強調職業勝任能力。認證評價指標雖然從多個方面考核專業的人才培養能力,但最終目標還是關注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從畢業要求到5年預期的層層目標設置,都在不斷凸顯職業勝任能力的重要性,將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這種評價導向也與認證的產出導向理念吻合,直接指向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最重要評價維度。科創教育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在培養方案中要給予足夠重視,才能在最終人才評價考核中實現達標。
二、科創素養在師范類專業認證中的理念體現
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的頒布顯示出我國高等教育評估體系的進步和完善,整個認證標準體系是基于產出導向的理念構建的。國家實施師范類專業認證的目的就是要強化師范院校特色,要求學校一方面要遵循師范生成長發展規律,推進教師教育專業化建設;另一方面要創新發展模式,辦出有特色的師范類專業。對于地方師范院校而言,無論是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還是評價體系,在培養目標上都要符合地方師范院校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在課程體系上要注重培養師范生的學科素養,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線,并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基于師范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實際需求,科創教育實踐促進了師范生科學素養的提升。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的科創實踐活動,激勵師范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可以促進師范生科創素養全面提高。
根據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數學教師教育專業要在把握構建主線、設置課程體系、落實技術路線等核心操作基礎上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具體設計過程中應以能力為主線,結合基礎教育需求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并細化為總目標、5年預期目標和畢業要求;以模塊化方式設置課程體系,厘清具體課程與培養目標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反向設計為技術路線,打通課程目標與總體目標之間的內在銜接等。雖然在師范類專業認證的達標要求中給出了較多的評價指標、評價模式,但并不影響科創教育與之有機融合。科創教育作為一項人才培養的要求,并不是單單某一門課程、某一項活動、某一個賽事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在人才培養目標點設定上、人才培養理念上有所體現,并落到實處?;谶@種認識,數學教育教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理念不僅要滿足師范類專業認證的要求,還要在此基礎上與科創教育相結合??苿摻逃枰涍^比較精細的設計,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從培養目標,到課程模塊的建構,再到具體實施課程的選擇等方面都融入科創教育。例如,在培養目標中要求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在課程模塊中能夠有所突破,人文課程和自然科學課程同時提出要求,增加選修課比例,增加教育實踐的機會和時間,在具體的課程中創新考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等等。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過程要與科創教育相融合,將科創教育的過程與人才培養的過程統一,這樣人才培養方案才能既滿足師范類專業認證的要求,又能夠實現科創素養培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