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類財富分配4.0
兩千多年前,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十六個字便已概括人類文明幾千年的運行規律,亙古不變,歷久彌新。它揭示了人類發展過程的本質:利益。兩千多年后,“元資產”和“個人主權財富”能夠出現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利益這兩個字在推動。而提到利益,則不可避免地要提及人類的“財富分配”。
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的生產力低下,面對存在的生存威脅,只能選擇群居,共同勞動、采集和狩獵,最后的勞動成果由所有人共同分享。所以,生產資料公有制是一種自然選擇,此時的財富也必然趨向于平均分配。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生產力提高,各種工具出現,勞動成果有了盈余,分配制度也慢慢從公有制向私有制轉移。私有制充分調動了人類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并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由此人類慢慢真正步入發展的正軌,財富分配也成為世界運轉的隱藏動力。
過去幾千年,人類的財富分配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財富分配1.0是關于“土地”的分配。
財富分配2.0是關于“生產資料”的分配。
財富分配3.0是關于“數據”的分配。
財富分配4.0是關于“元資產”的分配。
(1)財富分配1.0:土地。
土地作為一種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歷史上人類最早輸出生產力的方式。在農耕時期,要想獲得更多財富,就需要占有更多土地,以及增加對應的勞動力;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本質上也是為了掠奪土地,通過農耕增加國家財富積累;個人的努力,最終也是為了獲得更多土地,來增加自身財富。古時候無論是經商還是為官,最終都會把已有的金錢轉化為田產。

在人類財富分配1.0中,土地是最重要的資源,擁有大量土地的人成了地主,而沒有土地的人,則成了平民甚至地主的奴隸。其中地主可以獲得絕大部分的財富收益,而農民只能分到很少一部分。
中國歷來便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說法,在封建時期,也出現了許多關于土地的分配制度的探索,如井田制、授田制、名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均田制等。這些制度本質上都是為了解決土地分配不均導致的問題。
(2)財富分配2.0:生產資料。
在人類文明歷史上,財富分配1.0其實非常穩定,它在中國持續了兩千年之久。如果沒有外力出現,這樣的財富分配方式可能至今都是財富分配的主流方式。
不過,自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進入了財富分配2.0時代。人類發明了蒸汽機、紡織機、制造車間等,生產力大幅提升。在整個協同發展過程中,這些生產資料所發揮的作用巨大,已經遠遠超出了“土地”的輸出效應。

在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技術和資本,誰擁有了技術或者資本,誰就可以成為企業主,積累更多財富。而沒有這些生產資料的人,則需要與企業主簽訂合同,通過付出自己的勞動來獲得屬于自己的財富。
(3)財富分配3.0:數據。
時代的齒輪轟轟隆隆轉了兩百多年,人們步入信息時代。過往的機器,依舊發揮著它的作用,但在信息時代中,數據成為更重要的生產資料,誰掌握了數據,誰才算是真正擁有財富。人們由此進入了財富分配3.0時代。
在歐美國家,大部分白領的生活都離不開三樣東西:谷歌的搜索引擎、亞馬遜的一日達服務、Facebook的新聞推送。這一切都與“數據”息息相關。擁有越多數據,就越能把控消費者的心理,并通過數據構建起一個人的行為模型,挖掘出數據背后隱藏的巨大價值。

你的每一次搜索,你的每一次點擊,你每一次上傳個人資料,都是在完善服務商的數據庫。企業利用這些數據,可以擁有勝似“上帝之眼”的能力:谷歌可以看到人們在搜索什么,亞馬遜對人們的購物習慣和愛好了如指掌,Facebook知道人們每天在分享什么。這些企業通過收集數據,了解該怎樣改進產品,從而吸引更多用戶,產生更多數據,形成一個循環。
在財富分配3.0時代,數據是最為核心的生產資料。數據越多、越全面,看到的內容就越立體,能夠增加財富的機會也就越大。
(4)財富分配4.0:元資產。
無論是財富分配2.0還是財富分配3.0,除了生產資料改變之外,它們的底層邏輯其實并沒有什么不同,本質上都是一種中心化的財富分配方式。
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信用幾乎覆蓋了金融經濟發展的全過程。每一次財富分配的變更,都是在使信用的生產成本大幅下降。不過,即便從1.0進化至3.0,財富分配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信任缺失導致需要第三方信用背書、權力介入導致財富分配不公平、缺少激勵機制導致社會參與度不足……財富總量因為人類的生產力越來越強大而不斷增加,但整個人類社會始終存在財富分配的正義問題及財富的保障問題。
而Web 3.0能夠消除這些障礙,并引出財富分配4.0。財富分配4.0涉及“元資產”的獲取、分配及安全保障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項內容。
(1)元資產的獲取:與現實世界本質上并無區別,都是人依靠智慧和勞動獲得財富。
(2)元資產的分配:分配方式透明且公開,并且按照智能合約進行分配,這與以往的財富分配方式不一樣,這種分配方式可以將影響降到最低。
(3)元資產的安全保障:元資產一旦分配到個人賬戶,權力和中心節點都沒有辦法再對資產進行干預,這也是財富分配4.0與前面三種財富分配方式不一樣的地方。

在元資產的獲取、分配及安全保障過程中,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解決信用成本問題;通過點對點的交易,無須第三方信用背書,減少摩擦成本,提升安全保障,更透明地保護個人資產。
同時,未來的元資產不僅僅是實體類資產,還會有權益類資產,各種創意、想法、聲譽……都可能是元資產的一部分。這樣的元資產,在過去的所有財富分配時代都是無法實現價值確權的。但在4.0時代,這些非實體類資產,也能通過區塊鏈技術,完成確權,獲得保障。
與3.0時代完全不同,在4.0時代你的數據將不再掌控在那些大公司手中,如果有人想要使用你的相關數據,必須通過智能合約進行交易,完成元資產的轉移后,才可以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