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測度與分析

1.引言

普惠金融可以定義為能有效且全方位地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其初衷意在通過金融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實現以較低成本向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和社會低收入者)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這一概念最初被聯合國用于2005年——“國際小額信貸年”的宣傳中,后被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大力推廣。 2014年,世界銀行已在全球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合作伙伴聯手開展普惠金融項目,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發展普惠金融的目標(世界銀行集團,2015) 。 2005年后,普惠金融的概念被引入中國,并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認可。 2015年年底,國務院發布《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 》 ,對普惠金融年進行了更具體的部署,并在其中明確定義了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中國國內,普惠金融的理論和實踐都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從最初重點關注銀行的實體網點和信貸服務的可獲得性,到廣泛覆蓋支付、存款、貸款、保險、信用和證券等多個業務領域(焦瑾璞等,2015)。在實踐層面,中國普惠金融實踐已經從最初的公益性小額信貸逐步擴展為涵蓋多種業務的綜合金融服務,并由于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而得到長足發展。當前,中國普惠金融的實踐與創新性數字金融表現出了很強的關聯性,以互聯網科技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為代表的新型數字金融業務方式,通過信息化技術及產品創新,降低了金融服務產品的成本,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可見,新型數字金融模式已經成為普惠金融的重要源動力和增長點。2 具體而言,從覆蓋的區域來看,由于傳統金融業務需要通過設置機構網點來擴大覆蓋面,但機構網點的高成本特點導致傳統金融業務難以滲透到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而數字技術與金融服務的跨界融合克服了這種弊端,一些地區即便沒有銀行網點、自動取款機等硬件設施,客戶仍能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獲取所需的金融服務。與傳統金融機構將資源主要投資于人口、商業集中地區相比,數字金融服務更容易獲得、客戶覆蓋面更廣泛。從覆蓋面來看,數字金融的產品創新降低了客戶準入門檻,使金融服務平民化趨勢更加明顯。與傳統金融機構的排他性相比,數字金融可以滿足那些難以獲得金融服務的中小企業和低收人群的需求,從而體現了普惠金融的應有之義。

過去數年,中國數字金融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全球產生了很大影響力(黃益平,黃卓,2018) ,但卻一直缺乏一個衡量其總體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為此,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在2016年編制了一套“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 ( PKUDFII) ,并在2019年和2021年對指數進行了更新(郭峰等, 2020) 。在現有文獻和國際組織提出的傳統普惠金融指標基礎上,結合數字金融服務新形勢、新特征與數據的可得性和可靠性,本章從數字普惠金融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數字化程度這3個維度來構建數字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目前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一共包含上述3個維度,33個具體指標。基于上述指標體系和類似文獻中常用的指數編制方法——層次分析法,我們最終編制了中國內地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簡稱“省” ) 、337個地級以上城市(地區、自治州、盟等,簡稱“城市”),以及約2 800個縣(縣級市、旗、市轄區等,簡稱“縣域”)三個層級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在時間跨度上,目前省級和城市級指數時間跨度為2011—2020年,縣域級指數時間跨度為2014—2020年,故指數同時具有縱向和橫向的可比性。3

編制這套指數的目的是在不侵犯金融消費者個人隱私和金融機構商業機密的前提下,為社會各界提供一套反映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和演變趨勢的工具性數據。本章旨在以指數的形式對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實踐現狀進行定量刻畫。這套指數至少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從理論上看,本指數將為國內創新性普惠金融研究以及統計指標體系設計提供重要參考。國內現有的關于普惠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從傳統金融服務的角度來研究普惠金融的概念、意義、指標構造等,尚無一套從創新性數字金融角度來科學、全面地概括中國現階段普惠金融的理論和指標體系。本章通過梳理目前國內外關于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和指數的研究,結合現階段國內創新性數字金融快速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數字普惠金融指數體系,推動普惠金融研究的深化。第二,從實踐意義上看,基于構建的指標體系,編制省級、城市級和縣域級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可以反映中國創新性數字金融趨勢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程度和地區均衡程度。這將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相關從業者更好地了解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識別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面臨的瓶頸與障礙,以制定相應政策,促進數字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第三,從實際效果上看,指數自2016年第一次發布,2019年、2021年兩次更新,已經成為在中國金融科技、普惠金融領域中頗具影響力的數據產品。一方面,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成因與影響,另一方面,愈發豐富的工作論文、內部參考資料與公開報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數字普惠金融的研究之中。

在本章,我們對該指數展現出的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現狀,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的地區和空間結構進行了重點闡述,同時也討論了數字普惠金融對中國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的價值。

1 郭峰,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約高級研究員;王靖一,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講師、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 需要說明的是,所謂“數字金融”,跟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等概念類似,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銀行及其他傳統金融機構以及互聯網企業利用數字技術開展的金融業務,都可以稱為數字金融;狹義上,數字金融則一般指互聯網企業開展的新型金融模式。所謂“數字普惠金融”,則指借助上述定義的新型數字金融模式實現的普惠金融服務。本章提到的數字金融更接近于其狹義的定義,但也不否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其實也在逐漸使用新型數字技術,來優化其金融業務。

3 該指數包含的所有數據均可通過郵件向我們索取,課題組郵箱為pku_difiic@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厂| 罗平县| 佛学| 龙泉市| 岳阳市| 京山县| 西平县| 威宁| 宾阳县| 万载县| 保靖县| 朔州市| 澎湖县| 贞丰县| 蒙自县| 神池县| 封开县| 盐池县| 壤塘县| 余姚市| 永定县| 平顶山市| 贵阳市| 潼关县| 油尖旺区| 顺平县| 北票市| 中阳县| 香河县| 体育| 鄂伦春自治旗| 蓬莱市| 曲阜市| 上蔡县| 历史| 右玉县| 隆子县| 麻栗坡县| 同德县| 蕉岭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