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語功能交際語法
- 郭淑芬
- 5159字
- 2025-03-28 16:13:45
代序
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在語言學界出現了功能主義的研究傾向,無論在西方還是俄羅斯都發表了不少相關的論文和專著。我國英語學界對功能主義介紹較多的是韓禮德(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法理論,而我國俄語學界對俄羅斯語言學中的功能研究介紹得卻相對較少,對功能研究關注不足,尤其在俄語教學實踐中更是鮮少運用。
最早開始介紹俄語功能語法的是黑龍江大學的張會森教授,他于1988年起陸續發表了《功能語法導言》《俄語功能語法:祈使范疇》《俄語功能語法:存在范疇》《蘇聯的功能語法研究》等多篇論文,于1992年出版了《俄語功能語法》一書。隨后逐漸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俄語學者加入俄語功能語法的研究領域,如華劭、吳貽翼、王銘玉、于鑫等等。近年來,國內雖然出現了不少介紹和評論俄語功能語法的文章,但大都是針對該領域的某一個方面,全面系統呈現俄語功能語法理論體系的專著實屬鮮見。
目前,俄羅斯的很多語言學家對“功能”概念的理解仍持不同看法,因此,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流派。其實在俄羅斯的語言學研究中,功能主義有著悠久的研究歷史和傳統,很多俄羅斯著名的語言學家,諸如波捷布尼亞(А.А. Потебня)、博杜恩·德·庫爾德內(И.А. Бодуэн де Куртенэ)、謝爾巴(Л.В. Щерба)、維諾格拉多夫(В.В.Виноградов)等都涉獵過功能主義研究,對功能思想和研究方法都做出過不同程度的貢獻。
當代俄羅斯語言學家,特別是語法學家,在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語言的根本功能是交際功能的思想指導下不斷創新,開始從功能和交際的角度來研究俄語語法。俄羅斯功能語法產生的標志是著名學者佐洛托娃( Г.А. Золотова)在1973年出版了《功能句法概論》,隨后圣彼得堡的語法學家邦達爾科(А.В. Бондарко)于1983年出版了《功能語法的原則和體學問題》,不久后由其帶領的研究團隊連續出版了六卷本系列文集《功能語法理論》(1987—1996),開始研究功能語法的方方面面,從此俄語功能語法的學理研究逐步邁向成熟。
俄羅斯的功能語法研究基本上很少受到西方功能語言學的影響,是以自我發展為主,有著獨特的原創性。俄羅斯語言學家認為,功能語法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結構語法,而是對其不足的有益補充。在研究層面上,俄羅斯學者更側重從宏觀層面來研究語言,注重建構宏觀的語法體系;在研究方法上,多以描寫為主,兼具說明解釋,其目的是歸納語言事實,揭示語言的功能如何反映在不同的語言結構形式上;在研究視角上,俄語功能語法以“由表及里”以及“由里及表”兩個角度進行研究,突破了傳統語法“從形式到意義”的研究方法和把句子看成抽象樣板的靜態結構的局限。功能不再簡單地等同于“語法功能”或“語義功能”,語言研究擴展到語言之外,即功能不僅來源于語言內部結構,還來源于語言使用者,于是便與“語境”發生了緊密聯系,而且“語境”既包括狹義的“交際場合”“上下文”,也包括廣義的社會和文化環境,其哲學根源是“人本中心論”(антропоцентризм)。這些學理特點形成了俄羅斯功能語法學派的理論基礎。在多個功能語法流派中,俄羅斯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佐洛托娃和邦達爾科屬于科學院派,而莫斯科大學的弗謝沃洛多娃(М.В. Всеволодова)則屬于大學實踐派,因為她的功能交際語法理論是以服務于對外俄語教學為主要目的。
弗謝沃洛多娃教授是我于1986—1992年間在莫斯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的導師,也是本書作者郭淑芬教授的博士導師,我們作為她的同門弟子,在求學期間承蒙恩師教誨,深得她的真傳和影響。她不僅在俄語語言學和對外俄語教學上孜孜以求、認真嚴謹、筆耕不輟,成為我們的學術榜樣,而且在我們的學業上也給予了無微不至的指導和帶領,在生活和身心健康方面更是奉獻了極大的關愛和援助,成為我們為人處世的表率和終身學習的標桿。這對我們來說真可謂受益終身,師恩難忘!
弗謝沃洛多娃教授創立的俄語功能交際語法理論體系是對其一生在對外俄語教學實踐中取得的經驗和成果的總結。她認為,對外俄語教學需要的是一部全新的應用型、重在掌握語言機制而不只是分析抽象句子的實用語法。她把語法分為“表層語法”(открытаяграмматика)和“深層語法”(скрыт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前者研究什么樣的表達方式是正確的,后者則相反,研究什么樣的表達方式是錯誤的。深層語法在傳統語法中缺乏研究,因此,其對外語教學來說意義重大。而弗氏的功能交際語法二者兼容,囊括了表層和深層兩個層面。她在自己的研究中大量列舉外國人所犯的俄語錯誤,通過詳細分析揭示出俄語的深層語言機制,從而驗證了其語法解釋力,不僅為對外俄語教師在教學中解釋學生的錯誤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學生避免類似錯誤提供了幫助。弗氏的功能交際語法是多層面的理論體系,對語句的研究采取所指、交際、語義、形式四個層面相結合的方法,進而總結出俄語的語言機制,同時還與所教外國學生的母語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學生出現俄語錯誤的原因,促使學生掌握俄語語言機制,從而滿足交際需求,達到交際目的。因此,弗氏的功能交際語法理論在整個俄羅斯俄語學界和對外俄語教學界受到一致贊譽和廣泛應用。
弗氏的功能交際語法首先來源于傳統的結構描寫語法,但同時也借鑒了佐洛托娃和邦達爾科等功能語法學家的先進理論、概念和術語,比如句素(синтаксема)、形義對稱和非對稱(изосемия и неизосемия)、功能語義場(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еполе)等理論,從而形成了不同以往、獨樹一幟的功能交際語法理論。弗氏的功能交際語法是以認識論為方法論基礎的語法,是以語言的客觀特點和言語體現的主觀特點為研究的出發點。我們知道語言在言語中的每一種體現都是操該語言的具體的人,這就不只包含了客觀信息,還不可避免地包含了說話者對該信息的主觀態度。此外,語言還可反映出操語言者語言意識中的語言外客觀事實,以及主觀認識中客觀的現實化能力,決定著語言的內容和語義空間。每一種語言的語義空間都是以一定方式結構化了的,從而形成了功能語義范疇和功能語義場。
弗氏認為,研究語言的內容和意義的表達手段(即從意義到形式的研究方法)是功能交際語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語言之間的區別不只是語法和詞匯,還有涵義和意義體系,意義只有在語法和詞匯的幫助下才能得以表達。每一種語言獨特的語義空間構成了操該語言者的“語言世界圖景”。學習外語的困難即由母語與對象語之間世界圖景的差別引起,因此,學習外語必須了解其語言世界圖景。語言是一個系統組織,是人的意識在語言中的系統反映。語言的系統性是依賴語言各層面單位的具體特征而形成的,比如以詞形變化和詞類特點為基礎的詞的分類組合具有一定的有序性。這些形式上的特點都與內容緊密相聯系,但又不是任何時候都直接而單一地表現出來,俄語中由“城市名稱”構成“該城市居民”一詞(如Москва – Москвич; Тула – Туляк; Киев – Киевлянин; Саратов –Саратовец等)時就沒有一定的規則和系統,形成了俄語中反系統的區域,這一現象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討研究。語言的多種形式構成了意義的復雜系統,意義又是通過語言的各種手段表達的,是有結構的。由于語言本身具有客觀性,故語言系統也具有客觀隨機性特征,正如西安人把饃夾肉稱作肉夾饃一樣。鑒于語言事實的多樣性,語言便成為一個既有交際功能又有信息功能的多功能體系,它不可能只有一個強大統一的專門機制來解釋交際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于是語言便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研究領域。然而,人們在組織言語時需要同時運用詞匯、詞匯—語法、構詞、句法、語調、語篇等各種手段來實現交際,這就是打破傳統語法各語言層面相互孤立的功能交際語法的研究方法。
弗氏在其功能交際語法里提出了三個表達單位:(1)詞的句法形式或稱句素;(2)名詞性句素或稱名詞短語(именная группа);(3)語句(предложение-высказывание)。在表達框架內研究的對象還有詞組和語篇,包括超句統一體和復雜的句際組合統一體等。弗氏在研究功能語義范疇問題時提出了“意義體系”(системазначений)概念,特別對時間和空間意義體系做出了極其詳細的建構。此外,詞序、實義切分(актуальное членение)和語調也是弗氏功能交際語法的研究對象,其在言語的主觀情態評述方面做出了深入探討。語言機制是弗氏關注的又一重要課題,這是在語言的各個方面調節語言結構運作的一種機制。學會運用語言機制對掌握言語的正確性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外國人學習俄語時掌握語義機制和形式機制并說出符合標準的俄語表達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上這些理論概念成為弗氏功能交際語法的創新標志,不僅為俄語功能語法研究開辟了新的視角和研究方法,也給對外俄語教學帶來了更加實用的指導。
弗氏對俄語語法做出的創新貢獻使其在俄羅斯國內外的影響日益擴大,在對外俄語教學中的地位顯著提高并且發揮著巨大作用。然而,在我國俄語教學中,弗氏的功能交際語法理論還未得到充分的重視和運用,期望郭淑芬教授這本專著的出版能夠改變這一現狀。以上提及的功能交際語法的各種理論概念都在郭淑芬教授的專著中得到全面細致的描述和呈現,唯愿這本專著能使俄語功能交際語法理論在中國得到大力推廣和廣泛應用,為我國俄語教學的發展貢獻應有的一份力量。
郭淑芬作為弗謝沃洛多娃教授的得意門生,在學生時代在莫斯科大學進修的三年(1986—1989)期間就開始聆聽導師的理論課并參加相應的專題研討課,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年級論文,后來在讀博期間也一直得到導師的培養和指導,受到導師言傳身教的深刻影響,因此,她對導師的功能交際語法有較為細致深入的理解和繼承。畢業回國后郭淑芬開始在教學第一線從事俄語實踐課和語法課的教學,感受到傳統語法和功能交際語法的不同,希望能把所學到的新理論引進俄語課堂中,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也發現了不少存在的問題,在不斷的科研工作中越來越發現將導師的功能交際語法理論引進我國俄語教學實踐的必要性,也發表了多篇相關的學術論文,為中國俄語教學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啟示、指導和實操方法,同時也為學生深入理解俄語言語、用俄語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以達到交際目的提供了必要的幫助。我想這也是郭淑芬教授出版該專著的初衷和最終目標。
在該專著中郭淑芬教授對俄羅斯最主流的功能語法學派的學術思想和成就進行了詳細介紹和評述,厘清了各功能語法學派的獨到之處和主要差別,以弗氏創立的功能交際語法理論體系為藍本和框架,運用“大語法”概念(即打破傳統的形式和內容界限,把屬于不同層面的分支學科,如詞匯、詞法、句法、構詞、語義、語篇和語用等,都囊括在表達相同語義的同一個功能語義場里整合研究),從新的研究視角出發,即采用“從意義、功能、交際意圖到語言已有的表達手段和形式標志”的研究方法對功能交際語法中的諸多語言現象進行了多層面、全方位的解析,指出了將各個理論概念(如句素、名詞短語、類型情景、所指角色、句子的四個平面、句子的句法聚合體、模型句、線性語調結構、實義切分、句子成分的交際級等)引進我國俄語教學的重要作用、意義和影響,并在必要的地方與漢語進行了對比分析。這種新型的整合研究方法在我國俄語界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對我國俄語教學,特別是對俄語語法教學和教材編寫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
在我國俄語界,郭淑芬教授是把弗謝沃洛多娃的功能交際語法理論體系完整、全面、詳盡地介紹到國內的第一人。通讀該專著之后,我為該著龐大的篇幅、豐富的內容、嚴謹的結構、細致入微的語料分析而感到震撼和佩服。特別是看到作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和學術研究成果,不僅自己撰寫發表了幾十篇相關學術論文,同時還指導多位碩士研究生在俄語功能交際語法領域進行了諸多題目的俄漢語對比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我作為同門師兄為她感到驕傲和自豪,也為我們導師的理論成就能夠在中國得到繼承和發揚光大感到無比欣慰。
該專著引進了許多新觀念和新思想,采用了一些新材料和新方法,值得我國俄語學界的同仁和年輕學者對俄語功能交際語法理論進一步關注、研究并共同探討。誠愿郭淑芬教授為我國俄語教學事業做出的貢獻,為俄語專業廣大師生介紹的俄語功能交際語法理論體系以及易于操作又卓有成效的分析方法和教學步驟,能夠得到俄語界同仁的認可,為我國俄語教育事業帶來裨益。
謹以此序獻上我對恩師弗謝沃洛多娃教授的無限哀思和懷念!衷心感謝她對俄語語言學做出的巨大貢獻和對我們中國學生的栽培!感謝郭淑芬教授為恩師的俄語功能交際語法理論體系和教學實踐經驗在中國俄語學界的大力推廣和傳播所付出的辛苦努力!
以上所述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王仰正
2021年11月15日
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