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樹倒狐孫散(下)
- 大明:朕,略懂抄家的藝術
- 嫣然E笑
- 2093字
- 2025-03-07 17:42:11
寧國公府。
魏良卿踮著腳眼巴巴地盯著門口,看到期待已久的身影出現,他忙不迭地快步迎向來人:“好我的尚書大人吶,我可算是把你給盼來了?!?
“下官拜見寧國公!”
崔呈秀雖然拜了魏忠賢做干爹,也是閹黨核心成員的五虎之首,在魏良卿面前卻不敢裝大,老遠就規規矩矩地抱拳行禮。
禮數做得很足。
眉宇間的憂慮卻無論如何都藏不住。
他已收到魏忠賢暴斃和客氏被鞭殺的消息,只是跟魏氏一族綁定太深,情知自己現在做切割已然難逃死罪,只能硬著頭皮接受魏良卿的邀請登門磋商應對之策。
“崔大人……”
比起崔呈秀略顯憂慮的神色,魏良卿表現的更加不堪,雙手微微顫抖著拽住崔呈秀的大手壓低聲音發問:“您是否收到家伯的消息?”
蠢貨!
喜事才能對外人說,這等干系到身家性命的訛傳豈能說與下人聽?
崔呈秀沒有直接接茬:“且容下官向寧國公討杯茶水喝。”
在他的引導下魏良卿很快鎮定下來。
兩人進入正堂分賓主落座,再揮手遣散下人準備認真商討商討應對之策。
“稟國公,田大人、李大人等聯袂來訪?!?
沒等兩人開口,門子突然來報信,嘴里的田大人、李大人、倪大人等朝堂顯赫高官均為五虎、五彪之列,都是魏忠賢的心腹重臣。
重要程度超過內閣四位大學士,是魏忠賢最為倚重的力量。
內閣大學士更多是合作者身份。
除開個別不要臉的家伙腆著臉認魏忠賢為父外,其他人倒是能保持一定距離,未必事事都如其所愿。
“有……”
魏良卿的“請”字還沒說出來就被崔呈秀抬手打斷:“寧國公稍安勿躁,此時不宜受人口實,不如稱病拒客?!?
“崔大人,一人計短眾人計長,值此家伯生死未料之際拒不見客,是否有失妥當?”魏良卿不明深意,據理力爭。
正發愁沒人出主意呢。
現在出主意的人都齊聚一堂,好好商量商量應對辦法不好嗎?
崔呈秀強壓怒火緩緩解釋:“寧國公可知,僅在兩個時辰之前田爾耕、許顯純以及錦衣衛眾人皆被降旨判罪?!?
“新任錦衣衛指揮使乃是李若璉。”
“新官上任,自然要為主分憂,想來無需多時此人便會帶錦衣衛闖入寧國公府搜查。”
“倘若搜查之時發現我等聚眾一堂,扣個謀反之名易如反掌。”
“九千歲生死不知。”
“我等切不可自亂陣腳,授人以柄?!?
錦衣衛敢來搜查我寧國公府?
反天了!
魏良卿雖然心里有點不屑,卻看在崔呈秀向來思謀周全,不是那種夸夸其談之輩。
如此擔憂或許有其道理。
考慮了一會兒,認可地點點頭沖門子吩咐:“去轉告各位大人,本公有恙在身不便見客,還請列位大人見諒?!?
打發了門子才扭頭看著崔呈秀問出最擔心的事情:“崔大人可知,九千歲當真如宮內傳言那般暴斃?”
多少人的榮華富貴都系在一個人身上。
現在,為魏氏一族帶來潑天富貴的人突然沒了,接下來的路,到底該怎么走?
至少得找條活命的路吧?
大不了,把這不該受的富貴都還回去,回家種地總該行了吧?
魏良卿其實并不貪心。
只是突然從寂寂無名之輩被捧得這么高,尚未完成蛻變而已,此時還天真地想著回家種地的事。
絲毫沒有死到臨頭的覺悟。
“聽天由命吧!”
崔呈秀苦笑著搖頭:“我大明有前宋遺風,自仁宗之后并不嗜殺,朝堂爭斗也不涉及家人。”
“內廷更迭亦不會誅連家人。”
“當今陛下登基之前便頗有賢名并非嗜殺之輩,我等尚有一線生機?!?
“更遑論九千歲之死并無實證,或許是別有用心之人以訛傳訛罷了?!?
“……”
就在兩人相互寬心之時,熙熙攘攘的錦衣衛力士圍了寧國公府,新任指揮使李若璉親自帶人闖入府內。
王晨恩也在錦衣衛的保護下進門,雙手高舉手里的圣旨:“圣旨到!魏良卿接旨!”
“臣,魏良卿恭迎圣旨,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旨流程魏良卿非常熟悉。
不過,之前的圣旨從無例外,都會給他帶來各種封賞。
這一次,他有些忐忑。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經查,魏良卿屢次冒領軍功,勾連內廷……數罪并罰,革除封賜,抄沒家資,押入詔獄,以待后判。欽此?!?
對圣旨內容他聽得格外認真。
聽完又反復在腦海中確認幾遍:真的沒有斬立決三個字。
那就好,那就好,能茍活就行。
急忙扣頭謝恩:“草民魏良卿叩謝天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居然沒有反抗?
王承恩略有不滿地把圣旨送到李若璉手里:“指揮使,辦案吧!”
“快給公公找個座。”李若璉恭敬地接過圣旨,隨口吩咐了一句便指揮手下開始風風火火地干活。
沒有遇到反抗也是好事。
坦白說,以他倉促間組織起來的錦衣衛沒什么戰斗力,裝個樣子嚇唬嚇唬普通人還差不多。
真遇到狠茬子,可能還得親自動手。
代表魏氏榮耀的寧國公府被抄家的消息隨著眾人奔走很快傳遍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紛紛拍手稱快:
“樓塌了,樓塌了!”
“九千九百歲的威風日子沒了?”
“難怪今日里錦衣衛全城出動到處亂躥,敢情是辦閹黨???”
“陛下圣明!”
“新朝有新氣象,閹黨擅奪人田產,還無人敢管,可算有報應了?!?
“……”
比起拍手稱快的京城老百姓,平時依附閹黨集利益集團作威作福的地痞流氓和小吏則不敢冒頭,夾著尾巴藏得無影無蹤。
以至于京師地面出現了短暫的路不拾遺。
倒是閑漢們有了樂子可看,三五成群地聚在詔獄附近圍觀一個又一個高高在上的大官拖家帶口地被關入詔獄。
略有遺憾:圣明無比的陛下,為啥不把這些貪官污吏直接砍頭呢?
養在詔獄里真浪費糧食!
不多時,各處都有皇榜張貼。
讀書人熙熙攘攘地圍在皇榜前圍觀,靠前的書生為眾人解讀皇榜內容:今日查抄的官員皆因貪污受賄而起,各個罪不容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