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開源企業概覽

3.1 國際化標桿企業

3.1.1 早期開源企業

1. IBM

IBM是軟件商業化的先驅,它開創性地將軟件和服務從硬件業務中分離出來,并推出了首個軟件許可協議,從而奠定了軟件市場的商業模式基礎。IBM不僅塑造了軟件產業的發展軌跡,還成功地將軟件服務轉變為公司的主要盈利渠道。

在路易斯·郭士納的領導下,IBM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大力推廣采用Linux操作系統的低成本服務器。隨著時間的推移,IBM不斷深化其對開源的承諾和策略,逐漸成為全球開源軟件和硬件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和領導者。

IBM的開源歷程充滿了如下里程碑式的事件。

對Linux操作系統的接納與支持:IBM做出了一個戰略性的決策,全面支持Linux操作系統。這一舉措是IBM向開源轉型的重要轉折點。IBM投入了大量資源來開發和優化Linux內核,使其更加適應企業級計算環境,包括對大型服務器平臺的支持。

開源工具與技術推廣:2001年,IBM推出了Eclipse項目,這是一個開源的集成開發環境,極大地推動了跨平臺應用程序開發工具的標準化。除了Eclipse以外,IBM還積極參與了多個Apache項目,通過貢獻代碼和工程師資源,對Hadoop、Spark等關鍵項目作出貢獻。

開源建設和內部轉型:IBM逐步改變了其內部研發模式,鼓勵員工積極參與開源項目,并將內部技術逐步開源。同時,IBM調整了其知識產權策略,顯著增加了對開源社區的專利授權,以支持開源項目的發展。

開源云計算與容器化:IBM加入了Cloud Foundry Foundation,支持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的開源項目,幫助開發者更輕松地構建、部署和管理云原生應用。此外,IBM還支持Docker容器技術及其生態系統,并成為Kubernetes項目的重要貢獻者。

大規模收購:2019年7月,IBM完成了對Red Hat的收購,這筆價值340億美元的交易標志著IBM在開源領域的又一重大投資。

AI與數據科學開源:IBM在人工智能領域開源了多個項目,包括免費的機器學習平臺Watson Machine Learning Community Edition和云服務模型Deep Learning as a Service(DLaaS),這些項目為數據科學家和開發者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和資源。

2. Red Hat

自1993年成立以來,Red Hat一直致力于為Linux操作系統提供專業的商業支持和服務。通過企業版Linux產品,Red Hat重新定義了操作系統的商業化模式。Red Hat的開源解決方案涵蓋混合云基礎架構、中間件、敏捷集成、云原生應用開發,以及管理和自動化等領域。自從被IBM收購后,Red Hat獲得了IBM強大的企業資源的支持。

Red Hat的開源歷程充滿了如下里程碑式的事件。

推出Red Hat Linux發行版和企業版:1995年,Red Hat推出了自己的Linux發行版,即Red Hat Commercial Linux,這是Red Hat的第一個穩定版本。隨后,Red Hat不斷推出升級版本,以滿足市場的需求。2002年,Red Hat發布了面向企業的Linux操作系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2.1 AS(Pensacola),并持續每年更新,直至2024年5月推出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9.4,展現了其在企業級Linux操作系統市場的持續領導力。

通過收購布局中間件和云:2006年6月,Red Hat收購了開源中間件供應商JBoss,這一舉措不僅擴展了Red Hat的產品線,也加強了其在中間件市場的地位。同年,Red Hat推出了集成JBoss技術的Red Hat Application Stack,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企業級應用開發和集成領域的影響力。2012年和2014年,Red Hat分別收購了云管理軟件廠商ManageIQ和云計算服務提供商eNovance,展開了在云計算領域的戰略布局和擴張。

為開發者推出云平臺OpenShift:2011年,Red Hat推出了OpenShift,這是一個為開發者設計的云平臺,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服務,可以幫助他們構建、部署和擴展應用程序。2013年,Red Hat支持Docker開源項目,推動了容器技術的標準化和普及。2015年,隨著OpenShift v3的推出,Red Hat進一步明確了其在容器化和云原生技術領域的發展方向,確立了Linux、容器和Kubernetes作為項目的核心基礎。

被IBM收購后仍保持獨立運營:2019年,Red Hat被IBM收購,這一事件標志著Red Hat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IBM的支持下,Red Hat不僅能夠利用IBM龐大的商業網絡和客戶資源,還保持了業務的獨立性,繼續在開源領域發揮獨特的價值和影響力。

3. Netscape

網景通訊公司(最初名為Mosaic通訊公司)是美國的一家知名計算機服務企業,其開發的網景網絡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一度在市場上占據領導地位。然而,在互聯網早期的瀏覽器大戰中,網景通訊公司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尤其是與微軟的IE瀏覽器等對手的競爭。

面對競爭壓力,網景通訊公司采取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舉措:開源其瀏覽器的源代碼,并在此基礎上組建了Mozilla社區。

網景通訊公司在開源歷程中的標志性事件如下。

推出開源瀏覽器項目Mozilla:1998年1月,網景通訊公司做出了一個劃時代的決定,將其Netscape Communicator瀏覽器軟件免費提供,并開源其源代碼,這個項目被命名為Mozilla。這一舉措不僅為Mozilla項目吸引了全球眾多開發者和志愿者的參與,而且形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社區,共同推動了瀏覽器技術的發展。

成立Mozilla基金會:2003年,為了確保Mozilla項目的長期發展和獨立性,網景通訊公司的母公司AOL宣布將Mozilla項目轉移到一個新的非營利組織——Mozilla基金會。這一舉措為Mozilla項目提供了穩定的支持,使其能夠更加專注于技術創新和社區建設。

推出Mozilla Firefox瀏覽器:2004年,Mozilla社區推出了Mozilla Firefox瀏覽器。這是一款由社區驅動的開源瀏覽器,Firefox瀏覽器的推出,標志著Mozilla項目從開源社區走向市場的成功轉型。此外,Mozilla基金會還孵化了眾多開源技術,如Rust語言、JavaScript、Gecko引擎等。

3.1.2 新世紀以來的開源企業

1. Google

Google的開源歷程是一段充滿創新與合作的旅程。自公司成立之初,雖然Google并未立即成為開源運動的中心力量,但隨著其業務的擴展和技術需求的日益增長,Google逐漸認識到開源在推動技術創新、促進技術傳播以及構建活躍社區方面的重要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Google開始積極投身于開源項目和活動,其貢獻不僅限于資金和資源的支持,還包括技術專長和開發者的積極參與。

Google的開源歷程是其技術創新和社區貢獻的重要體現。以下是Google開源歷程中的一些標志性事件。

初期開源貢獻:盡管Google最初并未將開源作為核心策略,但自21世紀初以來,它就開始對一些開源項目作出貢獻,例如對Python語言的持續支持和改進。

推出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AOSP):2005年,Google收購Android項目,并于2007年開源了這一操作系統。Android項目的目標是提供一個開放、免費的移動操作系統平臺,允許任何人查看、下載和修改源代碼。在蘋果推出智能手機的初期,Android成為唯一可以與iOS競爭的操作系統。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增長,加上眾多手機制造商對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需求,使開源的Android迅速成為全球流行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之一。

開源Kubernetes:2014年,Google將內部已經運行多年的集群管理系統Borg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實踐開源,并命名為Kubernetes。Kubernetes提供了自動化的部署、擴展以及管理容器化應用的能力,使開發者能夠專注于構建應用程序,而無須擔心底層基礎設施的復雜性。Kubernetes發布后迅速獲得社區的廣泛支持,為容器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為了推動Kubernetes的發展并確保其開放性,Google將該項目托管至CNCF。

Google還開源了許多其他有影響力的項目,包括但不限于Chromium、Closure Library、Guava、Protocol Buffers、Go語言、AngularJS、Flutter、QUIC、TensorFlow等。其中,Go語言和TensorFlow等項目因其廣泛的應用而備受矚目。同時,許多著名的開源項目,如Hadoop,也受到了Google發表論文的啟發而選擇開源,進一步推動了大數據技術的發展。

2.微軟

微軟的開源歷程是一個從保守到擁抱的轉變故事,它展示了一個行業巨頭如何適應技術變革并最終成為開源領域的重要貢獻者。

在開源運動的早期,微軟作為商業軟件的領軍企業,對開源軟件持有一定的保留態度。公司曾將開源,尤其是Linux操作系統,視為對其商業模式和市場地位的潛在威脅。

隨著21世紀的到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興起使開源軟件在技術行業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微軟逐漸認識到,與開源社區合作,采用和貢獻開源技術對于維持其產品的競爭力和技術領導地位至關重要。

2007年,微軟邁出了戰略轉變的重要一步,首次加入開放源代碼促進會,這一行動標志著微軟對開源態度的積極轉變。

在隨后的幾年中,微軟不僅開始積極參與各種開源項目,還逐步將其內部的一些關鍵技術開源,以促進更廣泛的技術交流和合作。

近年來,微軟的開源貢獻變得更加廣泛和深入,該公司在GitHub上的貢獻度位居前列,開源了包括.NET Core、Visual Studio Code、TypeScript等在內的多個重要項目。此外,微軟還收購了GitHub,進一步強化了其在開源社區中的地位。

以下是微軟在開源領域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初期開源貢獻:2006年,微軟推出了CodePlex,這是一個代碼托管平臺,旨在為開源項目提供托管和共享服務,盡管該平臺在2017年關閉,但它標志著微軟對開源社區的初步貢獻。2008年,微軟發布了ASP.NET MVC框架,并將其許可為開源項目,這是微軟在開源領域的又一重要步驟。

納德拉推進開源進程:2014年,薩提亞·納德拉成為微軟CEO后,微軟宣布將.NET框架開源,并將其移植到Linux和Mac OS X平臺上,這一舉措極大地擴展了.NET的生態系統,并促進了跨平臺開發。

2015年,微軟發布了Visual Studio Code,這是一個功能強大的開源代碼編輯器,由于其支持多種編程語言和開發環境,迅速成為開發者社區中的熱門工具。與此同時,微軟的云計算平臺Azure整合了開源技術,支持多種開源操作系統(如Linux)、數據庫(如MySQL、PostgreSQL)、容器技術(如Docker、Kubernetes)等。同時微軟積極參與相關開源社區的建設與發展。

2018年,微軟以75億美元收購了全球最大的代碼托管平臺GitHub,這一舉措不僅強化了微軟在開發者社區中的影響力,也體現了其對開源承諾的堅定。

創建基金會:微軟創建了.NET Foundation等開源基金會,以支持開源項目的健康發展和社區的協作。

3. Meta

Meta(原Facebook)作為全球領先的社交媒體平臺和技術公司,一直是開源社區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Meta的開源項目覆蓋了多個技術領域,包括前端與移動端開發、后端服務、數據庫、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基礎設施、編程語言、開發工具等。

Meta在開源領域的發展史是技術創新和社區貢獻的典范。以下是Meta(包括Facebook)在開源歷程中的一些標志性事件。

關鍵開源項目:2013年,Facebook將內部項目React開源,這是一個用于構建用戶界面的JavaScript庫,極大地改變了前端開發的方式。基于React,Facebook推出了React Native,這是一個跨平臺移動應用開發框架,允許開發者使用JavaScript編寫原生移動應用,進一步擴展了React生態系統。2015年,Facebook推出了GraphQL,這是一種用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接口)的查詢語言和運行時環境,提供了更高效、靈活的數據獲取方式,允許客戶端精確請求所需數據,減少冗余傳輸。2016年,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基于Torch推出了PyTorch,這是一個廣泛使用的開源機器學習庫。2018年,Facebook推動PyTorch應用普及,使其成為增長速度極快的開源項目之一。此外,Facebook還推出了React VR、Create React APP、Flow、Docusaurus、Horizon等開源框架和工具,進一步豐富了開發者的工具箱。2011年,Facebook聯合多家科技公司發起并成立了Open Compute Project(OCP)開源硬件組織,公開了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等設計規范,推動了數據中心硬件行業的創新與標準化。

關鍵開源大模型項目:Meta在AI大模型上的開源動作成為近期業界關注焦點。2024年4月,Meta發布了開源大模型Llama 3,該模型具有80億和700億個參數的預訓練和指令微調,支持廣泛的應用場景。Llama 3在超過15萬億的token上進行預訓練,相較Llama 2的訓練數據集大了7倍。Massively Multilingual Speech(MMS)是Meta推出的開源語音技術項目,為超過1100種語言提供了語言轉文本(語音識別)和文本轉語音(語音合成)服務,且支持大量未標記口語數據,推動了多語言語音技術的發展。

4. AI大模型下的開源

OpenAI,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支新興力量,因其開發的先進語言模型而在全球產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自2015年成立以來,OpenAI一直致力于通過開放的研究和合作來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并確保其安全、負責任地被應用。

在GPT-2項目初期,OpenAI出于對潛在濫用的擔憂,限制了模型的開放獲取。但在2019年11月,OpenAI最終開源了GPT-2語言模型的完整版本,這一舉措體現了其對社區開放性和透明度的承諾。對于后續的GPT-3項目,OpenAI選擇通過API提供模型的使用,而沒有公開其源代碼。

雖然公司名稱中有Open一詞,但在大型模型是否開源的問題上,OpenAI采取了較為謹慎的策略,以防止技術被濫用。不過,OpenAI也開源了一些與AI大模型相關的項目,影響比較大的有Whisper(一種自動語音識別模型)、Gym(用于開發和比較不同強化學習算法的工具)和CLIP(基于對比學習的大型圖文預訓練模型)。

Mistral AI,成立于2023年4月,是一家在人工智能領域迅速崛起的新興企業。該公司推出了備受矚目的Mixtral 8x22B模型,并已將其開源——包括源代碼、模型權重、訓練數據集(若有的話)及詳盡的使用指南和接口文檔。這一舉措使全球的研究者、開發者和企業都能夠自由地訪問、下載、使用、修改和重新分發這些資源。Mistral AI還開源了其他幾個大型模型,如Mistral 7B和Mistral Large 2,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之一的地位。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stitute(TII),位于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是一個專注于多個技術領域的科研中心。在人工智能領域,TII展現了其廣泛的研究興趣,并且開源了幾個關鍵項目,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Falcon系列的大語言模型。為了進一步推動開源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發展,TII還成立了Falcon Foundation,這標志著其在推動技術創新和開放合作方面的決心。

放眼全球,開源的商業探索起初是由IBM和Red Hat等先鋒企業所引領的。進入21世紀,眾多新興的互聯網科技公司逐漸崛起,成為推動開源在商業領域發展的核心力量。隨著大模型技術的興起,這些新興科技公司有望為開源事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新精神,進一步拓展開源技術的邊界和應用前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安塞县| 镇平县| 吉林省| 广德县| 宁津县| 浠水县| 宁安市| 轮台县| 曲水县| 岳池县| 浦江县| 大厂| 昭通市| 濮阳县| 五常市| 敦煌市| 义乌市| 岑巩县| 金川县| 葫芦岛市| 马关县| 兴城市| 赤水市| 安图县| 清新县| 神池县| 怀远县| 京山县| 永平县| 基隆市| 宁波市| 响水县| 宜黄县| 平凉市| 甘泉县| 横山县| 固安县| 山东| 襄垣县| 策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