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豹傳說
- 沈石溪
- 1700字
- 2025-03-12 18:10:13
四只哨兵天鵝的生命檔案
我是個動物學家,專門研究鳥類。我和藏族向導強巴在漾濞湖觀察也妥嘯天鵝群已經持續了七八個年頭兒。漾濞湖是滇北高原梅里雪山腳下一座大型天然湖泊,被譽為滇北高原的一顆明珠,是大天鵝、嘯天鵝和疣鼻天鵝繁衍生息的風水寶地。
嘯天鵝,是我對嘯聲天鵝的簡稱,其學名是小天鵝,羽色潔白,飛到天上像一朵朵白云,落到湖里像一片片白帆。嘯天鵝無論長相還是生活習性都與大天鵝大同小異,也是白羽紅喙黃掌,也是以家庭為核心群居生活,所不同的是,嘯天鵝嘴殼較短,所以又叫短嘴天鵝。嘯天鵝體態比大天鵝嬌小,頸部靠近腦袋的部位羽色呈淡金色,更顯得嬌美華貴。別看嘯天鵝體形不如大天鵝,可叫聲卻比大天鵝響亮得多。在所有種類的天鵝中,嘯天鵝的叫聲最有氣勢,嘯天鵝,顧名思義,就是善于仰天嘯叫。順便說一句,橙色嘴殼基部有黑色瘤狀突起的疣鼻天鵝,性格特別嫻靜,雖然也有發聲器官,雖然也能吭吭鳴叫,但很少叫,別名是啞天鵝。
也妥是這群嘯天鵝的首領,按照動物種群命名習慣,我以首領也妥的名字來命名這群嘯天鵝。
嘯天鵝屬于群居性候鳥,秋天梅里雪山降落第一場雪之前,嘯天鵝群就會飛往江南水鄉越冬,春天桃紅柳綠,嘯天鵝群又會回到漾濞湖來。
人類社會有句俗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其實不僅僅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包括兩足行走的人類在內,許多猛禽猛獸都對天鵝肉垂涎三尺。嘯天鵝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江河湖泊,在四面環水的沙洲營巢,極少到遠離水域的陸地去活動,盡管如此,仍免不了會遭到雕、鷹、狐、狼、獾等天敵的襲擊。
由此,嘯天鵝群發明了哨兵制度。
哨兵制度,是嘯天鵝在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下賴以生存的一道安全保障。
所謂哨兵制度,就是由幾只天鵝不分白晝黑夜專門負責警戒工作。白天,當其他天鵝忙著下湖捕撈魚蝦,哨兵天鵝就登臨土丘或礁石,為群體站崗放哨,一旦天空出現金雕、蒼鷹等食肉猛禽恐怖的影子,便及時發出報警的鳴叫。鳴叫是嘯天鵝的強項,嘹亮激越的叫聲可以讓天鵝群迅速轉移。夜晚,當天鵝們在湖心島進入夢鄉,哨兵天鵝會在島的四周巡走警戒,一旦出現狐貍、水獺等食肉猛獸狡詐的身影,便及時鳴叫報警,用長長的嘯叫聲將天鵝們從睡夢中喚醒,做好應戰準備。
哨兵通常由二十歲齡左右的獨居老雌鵝擔當。天鵝算是鳥類中的長壽者,壽命大概在二十至三十歲。我不曉得為何要讓風燭殘年的老雌鵝來擔當哨兵,野生動物的許多行為對人類來說都是謎。也許面對兇險莫測的復雜環境,雌性比雄性更敏銳、更細心、更有耐心、更有愛心、更負責任、更能吃苦耐勞,老雌鵝閱歷豐富,具備叢林生活經驗,是肩負哨兵重擔的最佳人選。也許由老雌鵝擔當哨兵的另一層理由是,老雌鵝失去了繁殖能力,已不能再生兒育女,它們到了這個年齡,喪偶獨居后,也不可能再找到新的配偶,它們對群體唯一繼續能做的貢獻,就是用自己的經驗、智慧和剩余的生命,為群體提供安全保障。
野生狀態下的動物,沒有安度晚年的說法。
也妥嘯天鵝群是漾濞湖最大的天鵝群,有老老少少一百三十余只天鵝,屬于天鵝社會的名門望族,像這種大型嘯天鵝群,通常需要四只哨兵天鵝來負責警戒工作。我發現,哨兵天鵝更替很快,很少有哪只老雌鵝能在哨兵崗位上干滿兩年的。哨兵工作辛苦而繁重,它們年事已高,一旦成為哨兵天鵝,短則幾天,長則數月,就會被嚴酷的生活淘汰,它們最終的結局,無一例外都會以身殉職,死在哨兵崗位上。
然而,沒有哪只雌天鵝會逃避這份責任。一旦有哪只哨兵天鵝以身殉職了,很快就會有另一只雌天鵝替補上來。沒有誰指令或強迫它們去做哨兵天鵝,它們的生命遺傳密碼里仿佛事先就設置好了“哨兵”這個程序,當到了一定年齡,當群體有了這種需要,它們便義無反顧地出演哨兵天鵝這樣一種充滿風險、九死一生的角色。
真正是前仆后繼,死而后已。
從一開始,我就對嘯天鵝的哨兵制度極感興趣。無論是活著的還是死去的哨兵天鵝,我都給它們起了名字,并給每一只哨兵天鵝建立了生命檔案。我或者在湖岸的白樺樹觀察哨中用高倍望遠鏡仔細觀察,或者乘坐皮劃艇潛入也妥嘯天鵝群的棲息地——月牙灣就近觀察,詳細記錄哨兵天鵝們的點點滴滴。數年下來,我積攢的有關哨兵天鵝的觀察資料已有厚厚一大摞。我從眾多的哨兵天鵝的生命檔案中挑選出四份,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