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讀

金濤

沒有安徒生童話的童年是難以想象的。1833年安徒生第一個童話故事誕生以來,其童話故事代代相傳,被翻譯成上百種文字,成為世界各國兒童的枕邊書,并陪伴他們長大成人。安徒生童話是世界上除《圣經》之外,被翻譯成不同語言最多的著作。這些故事被改編成芭蕾舞劇、現代舞蹈、詩歌、漫畫、動畫片、兒童劇等,以超越文字的形式融入無數人的童年夢境和成人現實。那么,安徒生是何許人也?其童話如何與中國結緣?又為何經久不衰?

一、安徒生其人

漢斯·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是享譽世界的丹麥作家。他為大多數中國讀者熟知的,是他作為童話作家的身份。其實,除童話外,他一生還創作了1000余首詩歌、40部戲劇、3部自傳、8部長篇小說和游記。因此,安徒生是童話作家,也是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游記作家,甚至應該說,他是北歐文化與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1)但他的名氣來之不易,他的成功之路充滿艱辛與坎坷。

安徒生1805年出生于丹麥僅次于首都哥本哈根的第二大城市歐登塞(Odense)。1807年,丹麥加入了拿破侖戰爭,與俄國為盟。丹麥被瑞典打敗后,被迫放棄在挪威的權利。戰爭的失敗導致這個以農業為支撐的國家陷入貧困。安徒生的父親是一名鞋匠,收入微薄,地位低下。他沒有受過什么教育,勉強能讀書識字。安徒生的母親是一個文盲,但她是一位可親可愛的人。愛子如命的父親努力給兒子提供他自己不曾獲得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安徒生的童年時代是幸運的。那時候窮人的孩子免不了要長時間從事不需要技巧的繁重勞動,但安徒生確實有時間玩耍和做夢。他父親給他做了一個木偶劇院,他用這些木偶人物來編故事。他7歲時,父親放棄鞋匠鋪,參加了拿破侖的軍隊,希望退伍時成為一個戰爭英雄,以此改善生活現狀。老安徒生并沒有得償所愿。在他離開的兩年期間,家里的孤兒寡母日子很艱難。后來他帶著傷病回到家中,于1816年離世,小安徒生年僅11歲。他母親靠給人打掃、洗衣服,勉強維持兩人的生活。

那時候丹麥有一個傳統,有名望的家庭會資助或提拔一兩個有天分的窮孩子。那些音樂或文學方面的少年天才,會被邀請到貴族的城堡里去演出,得一些賞錢。安徒生具有高而亮的高音,這吸引了歐登塞上層階級的興趣,他經常被叫去表演歌唱。這對他貧窮的母親是一種經濟補貼。父親去世后,母親與另一個鞋匠結婚,他們讓安徒生做裁縫學徒,但他并沒有順從。幾年后安徒生的繼父去世,這讓母子倆的生活更加捉襟見肘。安徒生13歲時,一個巡回劇團來到歐登塞,他有機會做了一回臨時演員。此次短暫的演員經歷使他意識到劇院對他的召喚。他要去哥本哈根!他不顧母親的反對,毅然離開家鄉到哥本哈根去。

這條道路是崎嶇的,充滿了失敗和拒絕。他手持的推薦信沒有給予他預料的幫助。皇家劇院的經理告訴他,單憑小學程度的教育根本無法在劇院演戲謀生。經過努力,他開始提交劇本,但都被拒絕了。劇院董事會成員之一詹姆斯·科林看到安徒生幾乎絕望的、孤注一擲的勤奮,為他安排了一個有助學津貼的讀書機會。1829年安徒生畢業了,那時他24歲,感覺自己就是一個遍體傷痕的老兵,他最好的年華都用來獲得這個別人輕而易舉就可得到的東西。

大學畢業后,安徒生沒有工作,主要靠稿費生活。他開始旅行,足跡遍布歐洲,此后直至余生,他都時常邊旅行邊寫作。他第一次國外旅行是去德國,拜訪了那里所有主要城市。1833年他到意大利旅行,北行至布拉格、波西米亞、奧地利,然后回到丹麥,開始寫第一本童話書。該書共四則故事:《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大克勞斯和小克勞斯》和《豌豆公主》。其中三則是民間故事,《小意達的花》是他原創的故事。這些故事的寫作方式很新穎,書一出版就大獲成功。在那個年代,童書的唯一目的是道德教化。而在安徒生這些故事中,花兒會說話,玩具和小雕像都有了生命。這樣的故事前所未有,為孩子們的所思所感打開了一扇窗戶。

到1836年安徒生已然成名,著有一部小說、兩卷童話,他又開始寫作第二本小說。第二年是成果豐碩的一年,又增加了他在國際上的名氣,但他天生注定難以快樂。野心、自我懷疑、孩子氣的自我中心主義,使他無法從自己的天分和名氣中感受到快樂。安徒生每一次戀愛都是令人煩惱、充滿激情、自我毀滅、無疾而終、注定失敗的。他把自己這些人生經歷都融入了童話故事創作。《丑小鴨》《夜鶯》和《冰雪皇后》等都是一種變形的自傳,反映了不成功的戀愛對他造成的影響。

安徒生晚年生活主要是旅行和住在朋友家中。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為他在英格蘭出名開辟了道路。盡管有些翻譯非常糟糕,加之維多利亞式的任意刪改,但他的作品在英國大獲成功。1848—1851年的歐洲革命改變了歐洲的文化氣候,深刻地影響了安徒生,在這場混亂之后,他更加聲名遠揚。在他后期的童話故事中,他的創作完全成熟。《沼澤王的女兒》和《安妮·莉絲貝特》乃其后期佳作。盡管安徒生是自我中心主義者,也是一個古怪的人,但他一直受到慷慨富裕人家的歡迎。他晚年寄居的幸福家庭給予他早年所不能獲取的安全感。他上了年紀依然旅行。隨著年歲增加,遠離多年的貧窮憂慮又再次出現。狄更斯死去了,其他與之保持聯系的朋友們也都死去了,但他最后的支持系統非常堅固。1875年8月4日,他永遠地離開了,愛他關心他的朋友們都在場。

二、安徒生童話的中國緣

安徒生童話與中國結緣,始于20世紀20年代,經由周作人、鄭振鐸等有識之士的譯介,形成了20年代“安徒生童話熱”,并啟發中國作家創作本土童話。

第一個使安徒生被中國人清楚認識的是周作人先生。1913年12月,他在《叒(ruò)社叢刊》創刊號上發表《丹麥詩人安兌爾然傳》,介紹安徒生生平軼事和童話創作歷程,并闡述童話的本質特征,論及安徒生童話“出于自然,入于藝術”,并分析安徒生成功的秘密在于他“老而猶童,故能體物寫意,得天然之妙”(2)。在1918年9月《新青年》第5卷第3期“隨感錄”中,周作人批評國人用古文翻譯外國作品,“抱定老本領舊思想,絲毫不肯融通,所以把外國異教的著作,都變成班馬文章,孔孟道德”(第8頁)。他偶得一本用古文譯的安徒生童話,名為《十之九》,發現該譯本并不能傳達安徒生童話“小兒一樣的文章,野蠻一般的思想”,即原作語言和思想兩方面的特色。他自己也翻譯了不少安徒生童話選篇,包括《皇帝的新衣》《賣火柴的女兒》等。由于周作人大力推介和親身示范,安徒生童話漸被國人所知,譯者繼起。

20世紀20年代,安徒生童話漢譯出現了一個高潮。1923年,中國新文化團體文學研究會的機關刊物《小說月報》開始刊發安徒生漢譯作品,如《拇指林娜》《蝴蝶》等。1925年,《小說月報》連續兩期開設《安徒生號》,刊發安徒生創作論、外國研究譯文、中國研究文章等,漢譯作品包括《豌豆上的公主》等共22篇。時任主編鄭振鐸在《安徒生號》卷首語上篇中盛贊安徒生是“世界最偉大的童話作家。他的偉大就在于以他的童心與詩才開辟一個童話的天地,給文學以一個新的式樣與新的珠寶”。他還引用丹麥著名文學批評家勃蘭兌斯(1842—1927)評價安徒生的一句話“有天才的人還要有勇氣”,點明安徒生之所以偉大,在于他的童話創作勇于破舊立新。同年鄭振鐸發表《安徒生的作品及關于安徒生的參考書籍》,全面介紹安徒生的生平創作年譜、英文和中文參考書,這篇文章是進入安徒生研究的重要引導文獻。

中國20世紀20年代的“安徒生熱”,激發中國現代知識精英,如趙景深、張友松、焦菊隱、徐調孚、顧均正等,參與翻譯并研討安徒生童話。更激發作家如葉圣陶,學習創作中國現代童話。盡管20、30年代安徒生童話翻譯者眾多,但中國安徒生童話翻譯集大成者,當屬葉君健先生。他40年代在劍橋大學研究英國文學期間,有機會結識丹麥友人,旅居丹麥時學習了丹麥語,發現安徒生童話丹麥語原作中“濃厚的詩情和幽默以及簡潔、樸素的文體,那些譯文幾乎完全沒有表達出來”(3),他認為有必要將之直接從丹麥文譯成中文。他的漢譯《安徒生童話全集》,在童書匱乏的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成為外譯兒童文學經典讀本。

本質上,中國“安徒生童話熱”契合了新文化運動以來對新文學的呼喚:一是用口語化表達代替以往舊式文人專用的文言文,二是主題上由士大夫抒發私人情趣轉向關心社會問題。安徒生童話的語言和主題均適應了新文化運動的時代需求。同時,它內在的詩性和美感,成為吸引主導安徒生譯介熱潮的中國文學家的重要原因。

三、安徒生童話的文學美

文學經典著作的產生都根植于它的時代土壤。安徒生童話能成為經典文學作品,除其天才外,最重要的是安徒生寫作的時代,是一個積極探索民族起源、對神話和民間文學充滿好奇的時代。而童話和神話、民間傳說密不可分。德國的格林兄弟在1812—1815年間發表了《兒童與家庭童話集》(Kinder-und Hausm?rchen簡稱《格林童話集》)。英國緊隨其后,認可了之前被忽視的民間故事中的深度和心理滲透。在丹麥,這一潮流是由作家格倫特維(N.F.S. Grundtvig,1783—1872)引導的。他是哲學家凱爾郭克爾的狂熱讀者,也寫作詩歌。1820年他把《貝奧武夫》譯成丹麥語。1832年他發表了《北歐神話》(Nordens Mythologi),介紹丹麥民族了不起的神話遺產。安徒生就沉浸在如此潮流之中,深受格倫維特作品的影響。凱爾郭克爾說:“理性的哲學不能夠描述人類存在的深度和悲劇。”而北歐神話把人帶回到一個更久遠的年代,一個雖充滿暴力和血腥,但卻促使人們對勇氣、英雄主義、痛苦、失落等人類感受進行重新評估和表達的時代。由格林兄弟所收集的日耳曼民間故事,體現了北歐民間故事的傳統。安徒生酷愛旅行,一生中足跡遍布歐洲,接觸到丹麥以及整個歐洲的這股民間文學的潮流。《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笨漢漢斯》和《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等,都是歐洲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他融入了時代潮流,采用給孩子——當然也是給成人——講故事的方式,不是照搬原有的故事,而是重新講述,賦予它們獨具安徒生特質的文字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正是安徒生童話中超越時空的文學美,才使之成為世界文學經典。

四、安徒生童話的文字美

童話原本是給兒童講的故事,為適應兒童的理解,主要采用口語體。因此口語化表達是安徒生童話的一大特點。安徒生常常使用日常生活中那種簡潔明朗、樸實生動的語言來講故事。例如《打火匣》中:“一個士兵沿著公路闊步向前:一——二!一——二!”士兵正步走的樣子躍然紙上。又如:“老天爺啊,里面的金子真夠多!他可以用這些金子買下整個哥本哈根城,買下蛋糕太太全部的糖豬,買下世界上所有的錫兵、馬鞭和搖擺木馬!”用糖果和玩具來衡量金錢的多少,這完全是小孩子的樸素幻想。再如《飛箱》中:“從前有一個商人,非常有錢。他的銀元可以鋪滿一整條街,或者鋪滿街上大多數小巷子。”用錢鋪滿街道的表達,是老百姓愛用的夸張說法,遠比使用抽象的數字或犀利的批判更具表現力。

安徒生童話的文字美,還表現在他善于運用細節,風格輕松。例如《夜鶯》中:“你一定知道,在中國,皇帝是一個中國人,他周圍的人也是中國人。”《在養鴨場里》:“有一只來自葡萄牙的鴨子,有的也說她來自西班牙。這并沒有什么區別——她被稱為‘葡萄牙鴨子’。”這其中有一種狄更斯式的對小細節的喜愛、修飾和優雅,增添了一種家庭的溫馨。當安徒生童話故事變得嚴肅,他的語言就變得嚴肅,當他的故事變得輕快,語言就明快。例如,《笨漢漢斯》中,摒棄不合格追求者的傲慢公主說:“不合格!滾!”

安徒生童話的文字幽默風趣。例如他常在故事中寫到拖鞋這種日常物品,與之相關的人和事總讓人忍俊不禁,又令人在笑聲中流下眼淚。在《打火匣》中,圍觀絞刑的人群中一個鞋匠學徒的拖鞋跑飛,剛好落到等待絞刑的士兵身邊,這只跑飛的拖鞋居然成為士兵脫險的幸運物。《飛箱》中千金散盡的富家公子,最后只剩下身上穿的拖鞋和舊睡衣;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乘坐飛箱到了土耳其,居然發現那里的人都穿著拖鞋和睡衣!《豬倌兒》中的皇帝發現公主愛上了豬倌兒,氣得拿自己的拖鞋敲他們的頭。而《夜鶯》中的中國皇帝為了獎勵夜鶯歌聲甜美,要把黃金拖鞋掛在它脖子上!而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圣誕夜只能穿媽媽的大拖鞋,其中一只被疾駛的馬車驚飛,被淘氣的小男孩撿到,說等他有了自己的孩子,要用這只拖鞋做孩子的搖籃。

五、安徒生童話的意境美

早期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Novalis,原名Friedrich von Hardenberg, 1772—1801)從浪漫主義的藝術理念出發,強調童話的詩意本質和更高級的童話內涵。他把童話視為詩的典范,認為“我的情感最能在童話中得到表達”(4)。童話是浪漫詩的最高形式,因為只有在童話語境里,才能自然而然地縱容幻想,自由自在地表現從有限到無限的過渡,并生動清新地體現世界神秘的夢幻特征。周作人評價安徒生童話“以小兒之目觀察萬物,而以詩人之筆寫之”。鄭振鐸也說安徒生童話“一方面為有趣的故事,一方面卻為用散文寫的最優美的詩”。葉君健之所以翻譯它們,是因為“感到他的童話是詩,而我也是把它們當作詩來翻譯成中文的”。中國文人對安徒生童話一見傾心,正是由于這些故事之中如詩的意境打動人心。

在“抒情詩人”安徒生筆下,如《夜鶯》《蝸牛與玫瑰花叢》《玫瑰花精》中的鳥獸蟲魚、花草樹木,如《堅定的錫兵》《心上人》《織補針》《牧羊女與掃煙囪的人》《筆和墨水瓶》《燭》中的家具和玩偶等,都被賦予了生命,注入了思想感情。如《小人魚》《冰雪皇后》中大膽的幻想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好奇的求知欲穿透了大自然的秘密,丑小鴨變成了優雅的天鵝,小人魚為了愛變成了美麗的少女,夜鶯奇妙的歌聲制服了死神。

安徒生童話的意境美還表現在故事中充滿詩意的景物描寫。例如《小人魚》的開篇:

在那遙遠的大海,海水像最可愛的矢車菊花瓣一樣藍,像最純凈的玻璃一樣清澈透亮。但是,這里的海卻最深,深得世界上最長的錨索都難以觸底。若教堂的尖塔一個接一個,從海底重疊無數個,才能伸出海面。人魚們就生活在那又深又遠的海底。

源于古希臘神話的美人魚傳說,在文學中有各種演繹,但安徒生的演繹是最深入人心的一篇。他對人魚王國海底城堡的詩意描繪,幾乎要讓讀者相信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所在。但是,身在其中的小人魚卻最向往人類世界,欲成為擁有不朽靈魂的人。安徒生對人魚世界如詩如夢的描寫,實際上抒發了詩人對人間的無盡熱愛。

六、安徒生童話的情感美

安徒生童話的情感美體現在故事人物情感的真摯、純潔、直擊人心。而這美的情感的依托是思想深度。安徒生被譽為“故事中的思想家”(thinker in tales),因此,故事的情感美得益于其中有深度的思想。

那些半自傳性的成長故事,如《丑小鴨》《冰雪皇后》等,由于在故事中植入了作者個人的成長經歷,所表達的情感便具有個性和復雜性。《丑小鴨》故事開頭的情緒是快樂的:“鄉村真是太美好啦!——這時候是夏天。”結局甚至更快樂:“當我還是一只丑小鴨的時候,我從來沒有夢想過如此多的幸福。”而在開頭和結局之間,展開了一個成長故事。這只與環境格格不入的鴨子從來都不是鴨子,而是一只天鵝。它所經歷的考驗和磨難并沒有賦予它一個新身份,它這樣做只是為了變成它原本的樣子。很明顯,安徒生自喻為丑小鴨,他為了證明自己的天才,也同樣經歷了長時間的考驗和磨難。

《冰雪皇后》是另一個自我解構的故事,其副標題《七個故事組成的歷險》暗示了一個樂觀主義的成長故事。這個故事的結尾“現在是夏天——溫暖、愉快的夏天”讓人聯想到《丑小鴨》的開頭。格爾達把凱伊從冰雪皇后致命的擁抱中營救出來,他們兩個回到了田園牧歌式的家。格爾達憑藉善良的心,克服了重重困難,到旅程結束的時候,證明了發展和成長都意味著成為你本來的樣子,即是說,在《圣經》意義上成為“一個孩子”,如這個故事結尾所揭示的,凱伊和格爾達坐在他們小時候坐過的椅子上,“是大人,也是孩子——內心里是一個孩子”。安徒生要表達的是:童心是戰勝這個復雜世界的強大力量。這也是他一生的執著。

《小人魚》表達出愛情既不可抗拒,又不可得到的人生遺憾。為了得到她所希望的愛情,小人魚不惜犧牲掉一切,這樣她就可以成為人類——這是一種無助的努力。《夜鶯》中,人造藝術品讓位于自然天成物。當皇帝在宮殿和權力場中被困住,奄奄一息之際,這只活鳥夜鶯拯救了他,重新激活了他的生命。安徒生的這只夜鶯,與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的《夜鶯頌》中的夜鶯一樣,都具有一種慰藉人心、拯救人心的力量。《賣火柴的小女孩》打動人心,一是她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故事表達了對窮困階級的同情;二是小女孩在圣誕夜,于饑寒之中,劃亮火柴,看到夢想,看到希望。她經歷了從絕望到快樂的過程。安徒生以小女孩想象的方式,建立了現實與理想、今生與來世的聯系。

閱讀安徒生童話,總能讓人掩卷長思。為何安徒生童話能俘獲孩子的心,也能俘獲成年人的心?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突破了現實的表層,進入人的內心去展開敘事,展示出具有思想深度的情感美。

最后,說說本選集選篇的考慮。任何一本安徒生童話集都有所不同——尤其是翻譯本。不同的選集表達了不同的編輯觀、語言觀和風格取向,不同的個人品味和時代價值觀。如同觀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這山既是、也不是同一座山。中華書局版《安徒生童話》選譯了安徒生各個年代的作品,但并沒有選擇那些不那么知名、分量較輕的作品。這是獻給中小學生的課外讀物,因此避免了安徒生童話中悲觀主義的故事。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樂觀主義的,關于成長、勇敢、堅強、善良和快樂的《安徒生童話》。以《打火匣》中那個好運氣的士兵開始,最后以《最難使人相信的事情》中藝術家的獲勝而結束。

注:本譯本依據英國企鵝出版社2013年版Andersen’s Fairy Tales譯出。


(1) 葉雋《安徒生童話該怎樣翻譯?——以周作人批評、葉圣陶創作與葉君健翻譯為中心》,載《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第60-72頁。

(2) 周作人《丹麥詩人安兌爾然傳》,收入王泉根編《中國安徒生研究一百年》,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年,第3頁。

(3) 葉君健《前言》,收入葉君健譯《葉君健譯安徒生童話》,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第2頁。

(4) 劉文杰《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童話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5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安陆市| 衢州市| 潜山县| 康定县| 安庆市| 冀州市| 金门县| 潮安县| 班玛县| 西峡县| 营口市| 汉中市| 集贤县| 永吉县| 顺义区| 稷山县| 托克逊县| 磴口县| 大理市| 湘阴县| 霸州市| 镇平县| 卢氏县| 衡阳市| 都江堰市| 旬邑县| 长寿区| 阳山县| 平和县| 松溪县| 克什克腾旗| 屯昌县| 商城县| 海林市| 辽中县| 舟曲县| 犍为县| 清水县| 囊谦县|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