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百句:中華經典百句(口袋本)
- 劉冬穎
- 889字
- 2025-03-07 20:10:17
遠嫁女最想回娘家
言告師氏①,言告言歸②。薄污我私③,薄浣我衣④。害浣害否⑤,歸寧父母⑥。
(《周南·葛覃》)
① 言:語助詞,無實義。師氏:類似管家,或指保姆。
② 歸: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這里指回娘家。
③ 薄:語助詞。污:洗去污垢。私:貼身內衣。
④ 浣:洗滌。衣:上曰衣,下曰裳,這里指外衣。
⑤ 害:通“曷”,疑問詞,什么。否:不。
⑥ 歸寧: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親叫歸寧。

遠嫁女子渴望“歸寧父母”的故事,要從枝蔓綿長的葛藤說起。詩的名字“葛覃”,葛是蔓生草本植物,莖長二三丈,纏繞于他物之上,花開紫紅色或藍紫色。覃的本義為延長,“葛覃”指的是蔓生之藤。葛的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俗稱夏布,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屨(jù)。《詩經》時代的人們夏天常常著葛衣、穿葛屨,這是普通人的衣著。
《詩經》里面出現了很多植物的名字,尤其是在詩篇的開頭,有無數美麗的植物芬芳綻放。這是用植物的特點,來鋪墊出詩人心里想要表達的情感。蔓生的葛藤,正象征著出嫁后的女子在心靈上與自己的父母永遠血脈相連。
《葛覃》是《詩經》的第二篇,歷來對《葛覃》的女主角有很多猜測,詩旨也因此千百年來爭論不斷。有說《葛覃》中渴盼“歸寧父母”的女子是周文王的妻子太姒,也有說是某位周王的后妃。但是,當我們細讀《葛覃》原文,不僅找不到周文王的任何痕跡,所謂的后妃也找不到絲毫佐證,詩中說的是一個女子看到葛藤蔓延、黃鳥鳴叫而思念父母,想回家看看。
古代學者多認為詩中的女子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俱佳,認為此詩是贊美她的美德。宋代朱熹《詩集傳》即言:
此詩后妃所自作,故無贊美之詞。然于此可以見其已貴而能勤,已富而能儉,已長而敬不弛于師傅,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是皆德之厚,而人所難也。《小序》以為“后妃之本”,庶幾近之。
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此詩為一首描寫女子準備回家探望爹娘的詩,她在得到公婆及丈夫的應允后就告訴了家里的保姆,開始洗衣,整理行裝,準備回娘家。詩中采葛、制衣、洗浣、歸寧等描寫,反映了當時婦女生活的一個側面。詩中遠嫁女子勞作的辛苦、對親人深深的眷念,無不真情流露。我們看《詩經》,要看的就是這真心真情,其他關于此詩的紛爭,不妨拋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