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在遠離京城的清平鎮,流傳著一個古老而陰森的傳說。每三十年,當血月高懸天際,鎮上的古井便會涌出滾滾血水,若不及時獻祭,一場滅頂之災將會降臨,吞噬掉鎮上的每一條生命。
鎮里有個叫阿福的年輕后生,父母早亡,靠著在鎮上打些零工勉強度日。他生性善良,對鎮里的老弱孤寡時常伸出援手,雖生活困苦,卻心懷熱忱。這一年,正值血月之期臨近,鎮里的氣氛愈發凝重。
鎮中的老族長依照祖訓,開始籌備獻祭之事。以往,獻祭都是用鎮上的牲畜,但近些年來,莊稼歉收,牲畜稀缺,眾人商議之下,竟決定從鎮里的年輕男女中挑選。阿福聽聞這個消息,心中滿是憤慨,他不相信真有什么鬼神作祟,只覺得這是愚昧無知導致的殘忍行徑。
血月之夜,狂風呼嘯,烏云蔽月,整個清平鎮被籠罩在一片死寂之中。古井旁,火把搖曳,鎮民們圍聚在此,神色惶恐。老族長身著黑袍,念念有詞,指揮著幾個壯漢將一個年輕姑娘推向古井。那姑娘哭得梨花帶雨,拼命掙扎,可她的力氣哪敵得過眾人,眼看就要被投入井中。
“住手!”阿福大喊一聲,沖上前去,擋在了姑娘身前。“族長,咱們不能干這傷天害理的事兒,哪有什么血月之災,分明是迷信!”阿福目光堅定,直視著老族長。
老族長氣得胡須顫抖,“阿福,你這是要違抗祖訓,想害死全鎮的人嗎?”眾人也紛紛對阿福怒目而視,在他們心中,祖訓不可違,阿福此舉無疑是將大家推向深淵。
阿福還欲爭辯,突然,血月沖破烏云,灑下詭異的紅光,古井中傳出一陣令人毛骨悚然的咕嚕聲,緊接著,血水如噴泉般洶涌而出,濺到眾人身上,腥味彌漫。鎮民們驚恐萬分,紛紛跪地求饒,認定是阿福壞了獻祭大事,觸怒了神靈。
阿福看著眼前混亂的場景,心中五味雜陳,他不相信就這么束手待斃。就在這時,他發現血水并非從井底冒出,而是順著井壁的一處暗洞汩汩流入。阿福來不及多想,順著井壁的繩索下到井中,朝著暗洞摸索而去。
鎮民們見狀,驚呼聲一片,有人喊著阿福瘋了,也有人默默祈禱他能平息這場災禍。阿福艱難地鉆進暗洞,里面狹窄潮濕,彌漫著腐臭的氣息。他抹黑前行,不知走了多久,前方豁然開朗,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洞穴。
洞穴之中,一尊巨大的血色石像矗立中央,石像的雙眼閃爍著詭異的紅光,仿佛在注視著阿福。石像腳下,是一個血池,血水正源源不斷地從池中涌出,流向外面的古井。阿福環顧四周,發現洞穴壁上刻滿了奇怪的符號和圖案,像是某種古老的祭祀記載。
他走近石像,仔細端詳,發現石像的底座有一個凹槽,凹槽中似乎缺少了什么東西。阿福思索片刻,突然意識到,這可能就是控制血水涌出的關鍵。正在這時,洞穴中傳來一陣陰森的笑聲,回蕩在四周,讓人頭皮發麻。
“無知的凡人,竟敢闖入此地,擾亂血月祭,你們都將付出慘痛的代價!”一個空靈的聲音在洞穴中響起。阿福壯著膽子喊道:“你到底是什么妖魔鬼怪,為什么要禍害清平鎮的百姓?”
那聲音再度響起:“我乃守護此地的血魔,百年前,你們的祖先冒犯了我,定下這血月祭之約,每三十年用生靈獻祭,方可保此地安寧。如今,你既壞了規矩,就拿你的命來填吧!”
阿福心中一驚,但他并未退縮,“什么狗屁約定,都是你的私欲作祟,我絕不會讓你得逞!”說罷,阿福沖向石像,試圖尋找關閉血水的方法。
血魔見狀,怒不可遏,操控著血池中血水化作一條條血蛇,向阿福撲來。阿福左躲右閃,身上還是被血蛇咬了幾口,疼得他冷汗直冒。就在他躲避血蛇之時,不小心踢到了一塊石頭,石頭滾落,恰好嵌入石像底座的凹槽之中。
瞬間,石像發出一陣劇烈的顫抖,紅光熄滅,血池中血水也停止了涌出。血魔發出一聲凄厲的慘叫,“不!你怎么可能……”話未說完,洞穴開始搖晃,石塊紛紛掉落,似要崩塌。
阿福知道此地不宜久留,轉身朝洞口跑去。一路上,他憑借著記憶,在坍塌的洞穴中穿梭。好不容易回到古井,他抓住繩索,拼命往上爬。
鎮民們看到阿福歸來,又驚又喜。此時,血月漸漸隱去,天空恢復了平靜,古井中的血水也已干涸。老族長滿臉羞愧,走到阿福面前,“阿福啊,是我們錯了,差點釀成大禍,還險些害了你。”
阿福看著疲憊又欣慰的鎮民,心中感慨萬千,“大家都沒事就好,以后咱們可不能再信這些迷信之事,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好日子。”
從那以后,清平鎮的人們破除了血月祭的迷信,在阿福的帶領下,大家勤勞耕作,修繕房屋,過上了安寧富足的生活。而那口古井,也被鎮民們填埋,成為了一段塵封的歷史,只有在老一輩人的口中,偶爾會傳出那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繡娘怨靈
清朝光緒年間,揚州城里有一家頗有名氣的繡坊,名為“錦華繡坊”。坊主陳老爺手藝精湛,所繡的花鳥魚蟲、山水人物栩栩如生,名震江南。繡坊里有一位年輕貌美的繡娘,名叫婉兒,她自小被陳老爺收養,跟著學習刺繡,天賦極高,是陳老爺的得意門生。
這一年,揚州來了一位權貴公子,名叫趙軒。他偶然間路過錦華繡坊,被櫥窗里一幅婉兒所繡的《牡丹圖》吸引,那牡丹嬌艷欲滴,花瓣層層疊疊,仿佛散發著陣陣花香。趙軒被這幅繡品深深打動,當即決定要見一見這位繡娘。
陳老爺不敢得罪權貴,便帶著趙軒來到后院,見到了婉兒。婉兒正在專心刺繡,低眉順眼的模樣讓趙軒一見鐘情。此后,趙軒時常前來繡坊,與婉兒交談甚歡,婉兒也在不知不覺中動了心。
然而,好景不長。趙軒的家族得知他與一個繡娘走得近,堅決反對這門親事,認為婉兒身份低微,配不上趙家公子。趙軒雖極力抗爭,但在家族的重壓之下,最終還是妥協了。
他來到繡坊,面無表情地對婉兒說:“婉兒,我們有緣無分,往后別再見面了。”婉兒如遭雷擊,淚水奪眶而出,“趙公子,你怎可如此絕情?我們過往的情誼都不作數了嗎?”趙軒心中有愧,卻不敢直視婉兒的眼睛,轉身匆匆離去。
婉兒自此一蹶不振,每日以淚洗面,刺繡時也常常走神。陳老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勸慰卻收效甚微。不久后,婉兒病倒了,臥床不起,氣息奄奄。
在她彌留之際,婉兒強撐著虛弱的身體,坐在繡床邊,拿起針線,對著窗外的明月,開始繡一幅手帕。她眼神決絕,手中針線飛舞,針腳間仿佛傾注了她所有的怨念。一夜過去,手帕繡成,上面是一對鴛鴦,只不過鴛鴦的眼睛被繡成了血紅色,透著無盡的哀怨。
婉兒繡完手帕,氣絕身亡。陳老爺悲痛萬分,將婉兒葬在了城外的亂葬崗。可奇怪的是,自婉兒死后,錦華繡坊每到深夜,就會傳出隱隱約約的哭聲,伴隨著輕微的刺繡聲。
有一晚,一個新來的學徒半夜起身如廁,路過繡房時,聽到里面有動靜,透過門縫一看,嚇得差點昏死過去。只見繡房里,一個身著白衣的女子坐在繡床邊,背對著門,手中針線不停,她的身體周圍彌漫著一層詭異的霧氣。
學徒連滾帶爬地跑去告訴陳老爺,陳老爺心中一驚,他知道,怕是婉兒的怨靈回來了。為了平息怨靈,陳老爺請來了城里最有名的道士。道士在繡坊里設壇做法,口中念念有詞,揮舞著桃木劍,灑下符水。
可法術做完,繡坊里的動靜卻絲毫未減。道士搖頭嘆息,“這怨靈怨念太深,我也無能為力,她定是心中有未完成之事,才不肯離去。”
陳老爺苦思冥想,突然想起婉兒臨死前所繡的手帕,他四處尋找,終于在婉兒的舊物中找到了那塊血鴛鴦手帕。陳老爺拿著手帕,來到婉兒的墳前,跪地痛哭,“婉兒啊,你生前我沒能照顧好你,死后也不得安寧,你到底有什么心愿未了,你就托夢告訴我吧。”
當晚,陳老爺果真夢到了婉兒。婉兒面容憔悴,眼中含淚,“老爺,我只想讓趙軒知道,他負了我,我要他付出代價。”陳老爺醒來后,心中為難,他不想再牽扯進這恩怨情仇,但又怕婉兒繼續作祟。
最終,陳老爺還是找到了趙軒,將婉兒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趙軒聽聞,心中懊悔不已,他決定去婉兒墳前祭拜,祈求原諒。
趙軒帶著豐厚的祭品來到婉兒墳前,跪地磕頭,“婉兒,是我錯了,我不該懦弱,辜負了你。你若在天有靈,就原諒我吧。”就在這時,一陣陰風吹過,手中的血鴛鴦手帕突然飛起,在空中自燃起來,化作灰燼。
從那以后,錦華繡坊的哭聲和刺繡聲漸漸消失了,人們都說,婉兒的怨靈終于得到了安息。而趙軒,此后一生未娶,在悔恨中度過余生,每逢婉兒忌日,他都會前往墳前,獻上一束鮮花,以表愧疚。揚州城的百姓們聽聞這段故事,無不嘆息愛情的無常與怨念的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