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我劉玄德如此多舛
- 劉協:待朕看看爾等的下場!
- 秋郢
- 2017字
- 2025-04-27 07:00:00
實際上,黃巾軍從一開始,其主體就不是單純的貧民,而是諸多主流之外的地方小豪族。
他們想在地方掌握更大的話語權,故而利用《太平經》的教義,和掌握儒家經義的主流士族對抗,貧民不過是被他們裹挾的工具而已。
其行動烈度,也是逐漸提升,從最開始的縣寺靜坐、游行示威,一直到相約悍然起兵。
包括張角,他的自稱一直是“大賢良師”,來源于朝廷的“舉賢良”任官制度。
他的訴求是中樞的話語權,走的也是上層路線,和當時掌握朝廷大權、實際負責官吏任免的中常侍們關系極其密切。
類似的訴求和行動,在先漢末年就有。
當時有齊地人甘忠可,著《包元太平經》,說漢家逢天地之大終,當再次受命于天,方可繼續維持;其徒弟夏賀良,更是擔任了黃門待詔,成功說服孝哀皇帝改了年號和計時,并改自己帝號為“陳圣劉太平皇帝”。
黃巾軍的綱領《太平經》,即是從《包元太平經》演化而來,同樣在講改天換命、陰陽五行的那一套。
漢室曾經上過一次當,自然不會上第二次,真的讓張角當什么國師,改什么蒼天黃天。
但在其大舉起事之前,也沒有太過為難張角。哪怕有司徒楊賜請求懲治他,奉車都尉樂松、侍御史劉陶、議郎袁貢等上書勸捕他,孝靈皇帝都沒怎么當回事。
真正對黃巾軍恨之入骨的,是各地掌握儒家經義的主流士族。
他們的收成、家財被黃巾軍搶走,族人被黃巾軍殘殺,佃戶被黃巾軍裹挾,連仕官前程、地方話語權也被黃巾軍威脅。
所以,孝靈皇帝剛把黨錮之禁放開,士人們掌握州郡,都是一致而強硬的向黃巾軍開戰,沒有任何人妥協;各地的普通民眾,也是對黃巾軍避如蛇蝎,紛紛逃離其勢力范圍,唯恐被裹挾進去。
而面對著全天下士族的打擊,以及全天下民眾的孤立,黃巾軍很快在數月間走向了覆滅。
如今死灰復燃的,不過是披著一層黃巾之皮的盜賊而已。
他們沒有任何綱領和訴求,只知道大肆搶劫財產,大舉裹挾民眾,大力擴張勢力。
這種情況下,一旦遇到豐收的年景,而州郡的力量不足,黃巾就會肆虐得格外厲害,宛如得到了充足養分的癌細胞。
甚至張角選定起事年份,也是看中前一年天下豐收,是近世少見的大有之年。如此則起事之后,麾下各方都能搶到足夠的糧食,裹挾更多的民眾……
這些深層的邏輯,崔琰雖然不明白,卻能憑著這兩三年的經驗和經歷,推斷出事情的因果。
他覺得這劉備頗有尚賢之風,故而不吝好心的提醒。
等到他下去歇息,劉備看著面前的殘宴,不禁喟然而嘆。
他劉玄德,命運為何就如此多舛?
自涿縣招納部眾到現在,輾轉幽、冀、豫、徐、青四州,打過黃巾叛亂,打過張純張舉,又打過襲擊朝廷募兵使者的賊人。如今五六年過去,結果還是個二百石佐吏。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晉升六百石長吏的機會,結果又面臨黃巾賊的威脅。
一旁的假縣尉關羽安慰他道:
“玄德兄何必煩惱?那崔琰所言,不過是他自己的一番推論,事情或不至于此。”
“云長啊,我等又不是沒和黃巾賊打過交道。那幫賊人,不就是這樣的嗎?”
關羽默默頷首,不再質疑。
“唯今之計,或可前往投奔公孫伯珪,”劉備思索了片刻,很快從失落中走出來,“公孫伯珪新掌多個郡國,從弟公孫叔則,自大司馬府賊曹屬一躍而為渤海太守。我等皆伯珪舊日之交,若往投之,豈能沒有安置?”
劉備出身涿縣小豪族,曾和公孫瓚一同受學于盧植門下。
后來公孫瓚擔任涿縣縣令,和縣中豪商張世平、蘇雙等一起,分別提供官方身份和啟動資金,支持劉備招納縣中的閑散子弟、外來逃人,組成了一支數百人的部眾,用于護送商隊往來于烏桓、冀州等地經商。
這是一件三方獲利的事情。商隊能順利安全的往來于各地,獲取更豐厚的利潤;公孫瓚獲得了商隊的利潤分成,以這些利潤在郡中打點,換來了率領三千幽州騎軍的機會;
而劉備也獲得了有官方身份的部眾數百,得以參與討伐黃巾賊寇、討伐張純張舉的行動,繼而受封了安喜縣尉的官職。
關羽和張飛兩人,正是劉備那會招納的部眾,以膂力絕倫成為他的左右手,一直追隨到如今。而因著這份淵源,公孫瓚也認識他們兩人。
“玄德兄言之有理。只是,縣中如今這番局面,實在來之不易。若是因著旁人的一番話,就這么白白棄了,未免太過可惜,”關羽再次勸道,“何不繼續經營一段時間,看看局勢再說?”
這句話頗合劉備的心意。畢竟高唐縣有現在這局面,出力最多的就是他。
他立刻贊同道:“云長此言有理!橫豎公孫伯珪的渤海郡就在這平原國旁邊,事到臨頭再作決定也不遲……益德,你可有什么想法么?”
“俺也一……一切都聽兩位兄長的。”張飛悶悶的說道。
……,……
第二天,崔琰告別了劉備,繼續前往國廨所在的平原縣。劉備有意讓張飛送他,卻被他婉言拒絕:
“已經多承玄德招待,如何能再煩勞張關尉呢?”
劉備不好勉強,出言作別道:“既如此,可依然由他順路送季珪到津關,前路則請多加保重。”
崔琰乃于高唐津關渡河,第二天到達了平原國廨。
接到崔琰的拜帖,平原國相陳紀沒有親自出面,只是讓長子陳群代為接待。
這是很正常的人情世故。陳紀已經年過六十,天下知名,又是二千石的長吏,如何會親自接待一個稍有名聲的晚輩呢?
倒是長子陳群,和崔琰的年齡差不多,也同樣沒有出仕,正適合出面接待崔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