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0章 真是前路漫漫

周喁心下稍定:“轉機何在?”

“在于孫堅的輜重糧草,”曹操分析道,“我觀孫堅,已經到了不顧民怨、四處征糧的境地,其輜重必然匱乏。如今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有我等的對峙騷擾,他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孫堅為袁術部將,袁術據南陽大郡,難道沒有輜重支援?”

“仁明這是不了解袁公路,”曹操笑道,“我自小與其相識,深知其人天性驕肆,叨貪尚侈,為我等謔其號曰‘路中悍鬼’。以前居家之時,雖產業頗多,卻常常資實空乏。”

“我料南陽郡內,這兩年也必然被他搜羅略盡,不復昔日繁榮。他自己揮霍還嫌不足,哪里還能大舉支援孫堅呢?”

“話雖如此,孫堅到底驍勇難當,”周喁略一思索,“我欲去信袁車騎,引吾兄周昂來援,孟德以為如何?”

曹操略有猶豫。他自然是希望有更多援軍的,但此事對周喁卻有所妨礙。

想起周喁的贈兵之恩,他還是不嫌冒昧,提醒他道:“若有再得援軍,自是最好不過。只是,令兄若至,仁明當如何處之?”

周喁明白曹操的意思。

他次兄周昂若到,長兄周昕支援的丹陽精兵,肯定就要由周昂接手指揮。

畢竟這援軍,本來就是他次兄請來的;而袁紹的本意,也是以他次兄為豫州刺史。

這讓周喁有些猶豫。

但想起今日戰敗瀕亡的慘狀,他忽然就釋然了。

今時不同往日,各方之間多有戰事爭端。刺史、太守的位置,于他這不擅軍略、欠缺勇武的人而言,簡直就是折磨。

就算把這策書、印綬讓與次兄又如何?豫州刺史之位,畢竟還在會稽周氏手中!

……,……

次日一早,孫堅果然拆除營寨,結陣從容而退。

他不退也不行。昨日為了接戰方便,又想著很快就能把營寨奪回,他佯退時并未帶什么輜重,所有軍資幾乎都消失在隨后的大火中。

占據了這洧水營寨,仔細搜羅,也不過收得一兩日的軍糧。

如今長社城中兵力依然近萬,曹孟德亦非尋常之人。合力死守之下,孫堅哪怕用上夜襲的手段,肯定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攻破。到時軍糧耗盡,就該他為魚肉任人宰割了。

盡管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但輜重卻多有損失。再想到州中多了這樣一支強軍,這樣一個對手,孫堅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他讓屬吏寫好戰報,又照例在文書中請援輜重,派人送往南陽郡的魯陽袁術大營。

剛把信使派出,有留守軍營的行督軍校尉朱治來見,說昨日又有數十名豫州士卒逃散,只追回了其中的十三人,問他如何處置。

孫堅冷哼了一聲:“盡皆斬首,懸于轅門,以儆效尤!”

朱治并不意外,躬身領命。

才剛要下去處置那些逃卒,孫堅卻叫住了他:“君理且住,我有事請教。”

君理是朱治的表字。他與孫堅同齡,出身孫堅鄰郡的丹陽大族,曾舉孝廉,為州中征辟為從事。投到孫堅麾下之后,作為軍中僅有的孝廉名士,一直很得其信重。

面對孫堅的親近稱呼,他很恭敬的應道:“將軍言重了。不知將軍有何垂詢?”

“君理還是這般無趣啊,”孫堅微微搖頭,“我所不明者,關東、河北諸軍聯合討董,僅有我立下功績,驅董卓出雒陽,驍勇之名聞于天下。”

“挾此功名和武力,又有袁氏支持,臨于豫州,本該眾望所歸。為何大族卻紛紛逃散,士卒亦漸漸不附?”

這是一個頗為復雜的問題。朱治一時解釋不清楚,只好說道:“將軍雖然善戰,然兵者本為兇物,連月出征,累年相持,諸大族、士卒自是不樂。”

“我又何嘗愿意呢?若能諸軍并力,一戰功成,那自是最好不過。可看看袁車騎在做什么?派人爭奪豫州!”

孫堅喟然嘆道:“豫州既然不附,我何必在此勞心費力?索性交還于后將軍,讓他兄弟相爭好了……我欲率軍返回揚州,君理以為如何?”

他和朱治都是揚州人。

“將軍深得后將軍倚重,若要返回原籍,后將軍必然強留,”朱治分析道,“再者,要返回揚州,必須借道荊州,恐怕于將軍有些為難。”

何止是為難?孫堅本就不受士林待見,擅殺荊州刺史王叡、南陽太守張咨之后,其屬吏所屬的各大家族,更是皆欲殺孫堅為快。

有江夏太守、行蕩寇將軍劉祥,出身零陵劉氏,世為二千石,只因和孫堅同心相接,去年就已經被南陽吏民攻殺。

劉詳亦親附袁術。由此可見,袁術在南陽的統治,好像也沒有那么安穩。

“或可經由豫州汝南郡?”孫堅說道,接著卻自己予以否決,“汝南亦不得行。”

汝南郡是袁氏故里,沒有袁術允許,孫堅絕不敢貿然率軍進入郡中。

更何況,汝南乃是大郡,人戶之繁盛,僅次于荊州南陽,郡中武力極為充足。如今的汝南太守徐璆,也非凡庸之輩,昔年曾為荊州刺史,與右中郎將朱儁合兵大破宛城黃巾。

在那個時候,他孫堅,不過是朱儁帳下的佐軍司馬而已。

徐璆連袁術的帳都不買,對他這個袁術所署的豫州刺史,更是毫不在意。他頂著擅殺沿途刺史、太守的惡名,還想率軍通過汝南?

真是前路漫漫啊……

孫堅在戰事上向來果決,從未瞻前顧后;料敵赴陣,很少有失利之時。

可涉及到自身處境,就覺得舉步維艱,若處沼澤之地。哪怕如北上之時那樣快刀斬亂麻,后面也必然被反噬。

難道就沒有解決困境的辦法了么?

他揮手讓朱治退下,自己回到后室,翻開衣柜,從最底下取出一只精致的木盒。

在木盒之中,盛放著一方青色玉印。玉印方四寸許,以五龍交錯為紐,其中一龍的龍角已斷,補以黃金。

玉印是他之前攻入雒陽、整理宮室之時,在一口枯井中的尸首身上找到的。

拿到此印的第一時間,他就看出其不凡來,把知情的十多名士卒盡數滅口;印上的文字雖然不認識,也不敢示于他人,但與他封侯詔書上的皇帝行璽印文絕然不同。

他有一個大膽的猜測。

這方玉印,并非天子六璽中的任何一枚,而是傳聞中的傳國玉璽!

由秦始皇所制,傳承至太祖高皇帝;期間一度為王莽所持,之后又歸于世祖光武皇帝。

是秦皇、漢室受命于天的象征!

如果他持此傳國玉璽返回揚州,努力經營自身實力,到了某個合適的時候,持此玉璽振臂一呼……

那些看不起他的勢家,那些無知愚笨的士卒,難道還敢有所反抗?

他吳郡孫氏,難道就不能眾望所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武市| 长海县| 大悟县| 株洲县| 江北区| 赣州市| 屯留县| 铜鼓县| 平舆县| 淮滨县| 东安县| 合作市| 庆城县| 新和县| 怀柔区| 辽阳县| 石门县| 昭通市| 宜州市| 额济纳旗| 瑞安市| 河西区| 崇文区| 文山县| 阳新县| 无极县| 汽车| 仁怀市| 雷州市| 广丰县| 文化| 阳信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长治县| 鄱阳县| 思茅市| 萝北县| 怀柔区| 永仁县| 宿松县| 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