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說好的漢室忠臣呢?
- 劉協:待朕看看爾等的下場!
- 秋郢
- 2155字
- 2025-04-01 18:00:00
劉協心中嘆息了一聲,誠摯的慰勞這位老臣道:
“此去益州,千里迢迢,常侍中須得多加保重,早日成事返回朝堂。去年西遷之時,常侍中扈從之勛勞,朕與伏貴人皆銘記在心,今后也少不了侍中的顧問之力。”
“陛下不以老臣駑鈍,系以深誼,冀以厚望,老臣敢不竭力?”常洽深深下拜道。
他飽經世事,久歷人情,哪能聽不出劉協這番肺腑?
原本常洽并未打算出太多力氣,畢竟如今是董卓在掌控朝廷,而且私心極其嚴重,乃至于每每因私廢公。
例如給趙謙配備的兵力,大多為司隸的州郡兵和新募兵,包括常洽名下的長水營等禁軍精銳,盡數統屬于其從子董璜,無一人一馬調配過去,顯然是不想讓趙謙的軍力過于強大。
還有益州刺史種劭,乃是司空種拂之子。昔年為諫議大夫時,他曾奉大將軍何進之命,以詔令阻止董卓進軍雒陽,并一度扛住董卓的威脅,把其軍隊阻擋在雒陽外的夕陽亭。
董卓受此折擾,對種邵自是不忿,得勢之后,很快借故把他降職為議郎。
如今董卓授他為益州刺史,難道會是什么美差?會期望他建功立業?不過是把他支出中樞,讓他冒著危險火中取栗罷了。
可惜了這么好的機會,可惜了這么重情體恤的天子……
好在有關東諸士討伐董卓,朝堂上遲早會有撥云見日的一天;而天子已有十一歲,很快就能元服親政。
常洽再次向劉協拜倒,鏗鏘有力的說道:“老臣必不讓陛下失望!”
侍中常洽陛辭離開,劉協剛想離開東配殿,有黃門侍郎鐘繇匆匆而來,向他稟報道:
“黃門侍郎臣繇叩見陛下!有新任執金吾、孝仁皇后親侄董承,入宮前來求見!”
劉協已經頗為疲累,本不愿再接見什么人。
反正他現在不過一介正太,連朝廷即將討伐益州這樣的大事,都是從陛辭的老臣口中得知,少見一個人有什么關系呢?
可“董承”倆字,卻讓他停住了腳步。
那不是歷史上反抗曹操、為漢室獻祭滿門的大忠臣么!還是未來寵妃董貴人的父親!
一旁的宦者方生,擔心劉協不了解情況,體貼的向他解釋道:
“先孝靈皇帝,乃是由解犢亭侯入繼大統。即位的第一年,即追尊生父為孝仁皇,迎母親董氏入居永樂宮,稱為永樂太后。后來她暴崩于宮中,無謚,乃以夫謚稱孝仁皇后……”
“朕自小受董太后庇護,養于永樂宮中,豈能不知?董承為朕表舅,如今前來覲見,朕喜之不盡,”劉協擺了擺手,很是入戲的打斷了他,吩咐前來稟報的鐘繇,“速速傳董卿入見!”
鐘繇領命而出。很快就有一名身著盔甲、頭戴武弁大冠的中年人進得殿來,向劉協下拜道:
“臣執金吾、河間董承拜見陛下!”
劉協愕然的望著面前的人,嘴唇微張,“表舅平身”四字凝滯在了他的口中。
前一會他在昭陽殿東閣,曾審視過一名呈上蜜餞的侍女,發現畫面里有一頂盔著甲的將軍,授意手下官吏和侍女為難,隱約有趁亂謀害伏壽的意圖。
而面前這人,與那頂盔著甲的將軍幾乎一模一樣!
說好的漢室忠臣呢?去他喵的《新三國》!
伏壽那會應該是皇后了吧?意圖趁亂謀害當朝皇后,這豈是忠臣干得出來的事情?
劉協一時頗為糾結。
原本聽說董承擔任執金吾,又聽蔡邕講述過朝廷制度,知道那是負責宮外警戒、治安的中二千石重臣,手下有從騎、持戟各數百,并執掌城中武庫,他在剎那間曾大喜過望,以為自身的安危有了一層保障。
甚至他都準備放下上輩子三十五年的尊嚴,喚這人一聲“表舅”了。卻沒有料到,這人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靠譜。
但無論如何,此人既為外戚,又居于這樣的重職,總能起到一點作用罷?
劉協盡力收拾好情緒,笑著向董承說道:“董卿平身。”
“謝陛下!”董承恭敬的坐起身來,仔細打量著劉協,頗含深情的嘆道:
“往昔在家,曾聽姑母說起陛下小時的聰慧情狀,只恨未能早些相識。如今得睹天顏,再想起暴崩的姑母,心中感慨實在難以言表。”
“祖母于我有撫育庇護大恩,朕何嘗不念之思之?”劉協瞟了一眼角落的東觀令史,努力放下了身段,很配合的表演著,“適才看到表舅,朕也是想到了祖母,故而一時失神。”
“陛下純孝,朝野皆知。姑母懿靈在上,亦當大感安慰。”
“表舅謬贊了,”劉協再次露出純真的笑容,“未知近些年表舅經歷如何?漢家素來優待外戚,表舅何以現在才躋身朝堂中樞?”
“只因家父執金吾臣寵早違人世,臣年少失怙,未得晉身之階,”董承躬身回答道,“后來得姑母孝仁皇后看待,從兄驃騎將軍臣重,欲引臣入其幕府,沒想到這兩位至親相繼被何氏兄妹所害……”
劉協微微頷首。何太后害董太后,大將軍何進圍殺驃騎將軍董重,這兩件大事他都已經聽說過。
倒是那董承的父親董寵,居然也擔任過執金吾?有這樣的家世,怎么會沒有晉升之階?
前一段時間,他向蔡邕請教過朝廷的用人制度。如董承這樣的近支外戚,按照漢家故事,憑身份就能輕易得到高位;不像一般的士人,還需要蓄養聲望,以獲得朝廷三公、州郡長吏的征辟。
再看這董承,怎么也有三四十歲了。就算父親過世得早,姑母、從兄都在,自身和天子又有那么近的親緣,成年后這十幾年間,居然都沒出仕的么?
這一點頗為可疑,其中大概有什么內情。
劉協覺得回去之后,有必要問問黃門令苗祀。
“臣身負家仇國恨,日夜思有所報,奈何人微勢輕。后來聽聞董太師駐軍河東,遂前往投靠。待到董太師入雒陽,臣乃參與誅殺何氏,終于得報家仇,也為國家立下一番功績,因而擢升為校尉……”
他言語中的這個何氏,大概就是何太后了。
董卓入雒陽之前,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乃至于宮中諸多常侍、小黃門等,都已經死在了混亂之中,就剩下個失去所有爪牙的何太后。
于是依據漢家一貫以來的傳統,很正常的暴崩于雒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