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整理說明

本書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所藏明代常熟趙開美于萬歷二十七年(1599)所刻《傷寒論》為底本。北京圖書館(現中國國家圖書館)原藏此書,抗戰前轉移至中國臺灣,今存縮微膠卷。趙開美本逼真北宋元祐三年小字本《傷寒論》原貌,故通稱趙開美本為宋本《傷寒論》。

本書以北京圖書館所藏縮微膠卷及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所藏宋本《傷寒論》為主校本,以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所藏宋本《傷寒論》(原藏楓山秘府)為參校本,以劉渡舟主編宋本《傷寒論校注》(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年版)為旁校本。

本書為白文本《傷寒論》,目的是為研治《傷寒論》者提供一個版本可靠、文字準確無誤的讀物,本書尤適合初學《傷寒論》者使用。

臺北故宮博物院本、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藏本、日本內閣文庫本三書雖同為趙開美刊刻本,仔細校讀之,文字每有小異,其致異原因,見本書《后記》。凡文字相異而無關大義者,不加校勘;凡文字相異而與內容相關者,簡加校勘。

本書無醫理之闡釋,無字義之訓詁,然于相沿之訛字必簡加校勘,凡所勘誤,皆有日本內閣文庫本、臺北故宮博物院本、北京圖書館縮微膠卷本、中國中醫研究院本、1856年日本崛川濟翻刻之宋本《傷寒論》為據。如“搏”字,上舉之宋本《傷寒論》皆作“”,即“摶”字,今簡化為“摶”?!?img alt="" class="s-pic"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51959/32063197003398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Z_38_891_918_938_964.png?sign=1753605677-0vqFNVqVJlUsw3kbVLW8ouXqAH4LqXm1-0-35dd799ee99d9a42995331d6b69079be">”乃流行于兩晉六朝至宋之俗字。唐代俗體字書《干祿字書》云:“、專,上俗下正?!薄段褰浳淖帧肪砩鲜植俊安?img alt="" class="s-pic"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51959/32063197003398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Z_38_1147_1102_1195_1148.png?sign=1753605677-XXv8x6ZXwjA7WLFlm8Wq0b9h4I30H2zt-0-87b66e4c4521a3ad425ea498d7096ac1">,上補各反,從尃。尃音敷。凡博、縛之類皆從尃。下徒端反,從專?!币院笕瞬蛔R“”字故訛為“搏”,今正。又,宋本方劑中之“右×味”之“右”,本書徑改為“上”字,以適應橫排版式之需要?!隘b濕暍”之“痓”當作“痙”,成無己早已言之,今據正。

底本為繁體字,本書皆改為規范化簡體字。

底本無標點,今皆加上標點符號。

底本從第五節《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第五》至第二十二節《辨發汗吐下后病脈證并治》有子目(十八、十九兩節無子目)。子目主要作用為鑒別“法”與“證”,尤重在對“法”之統計與標示。子目為北宋校正醫書局校定《傷寒論》時所增,后為成無己所刪,后世罕見。子目非為初學者急需,故移置卷末,但標明原在位置。宋本《傷寒論》于林億序后有國子監牒文,非初學者急需,今刪。

底本卷首無方劑目錄,為便方名查閱,今據正文增補方名于目錄,且于卷末增方名索引。

本書導讀由北京中醫藥大學郝萬山教授撰寫;尋查底本、校正文字、增加標點、增補目錄之方名,撰寫“整理說明”“后記”,由北京中醫藥大學錢超塵教授完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循化| 贡山| 翁源县| 仁寿县| 安龙县| 通海县| 虎林市| 北票市| 虎林市| 上虞市| 德惠市| 克什克腾旗| 重庆市| 睢宁县| 密云县| 乌兰县| 彭州市| 黔西县| 临洮县| 尖扎县| 鄢陵县| 金塔县| 娄底市| 郧西县| 乌拉特中旗| 霍邱县| 监利县| 景宁| 柯坪县| 乌海市| 大足县| 建昌县| 方城县| 太康县| 平和县| 大埔区| 磐石市| 博湖县| 九江县| 长阳|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