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尿路結石相關飲食及環境因素
(一)飲食及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在結石形成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上文中說過,食物中的草酸鹽前體(如甘氨酸、羥脯氨酸、羥乙酸和維生素C)可在肝臟中代謝為草酸鹽,隨后增加尿液中草酸鹽的濃度。脂質與鈣在腸內結合形成不溶性物質,也可抑制鈣的吸收,進而增加草酸鹽的吸收。高尿酸血癥是尿酸結石的主要危險因素,而過度食用肉類也可能導致高尿酸血癥。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人們以富含草酸鹽及其前體的谷物和蔬菜為食。此外,西式飲食中含有過多的蛋白質、脂質、鈣和鈉,也助長了結石的形成。這導致日本、中國、印度、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許多亞洲國家的尿石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此外,結石形成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尿液的酸堿度合適,促使結晶析出。只有同時滿足尿液成分濃度和pH這兩個主要條件時,才會發生尿路結石。在我國西南部地區,大米是主要食物,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代謝,為尿液提供酸性環境。過量食用肉類也會導致尿液酸化,這會促進草酸鈣結石的形成。日本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日本,肉類消費、代謝綜合征和尿石癥的發病率同時出現上升趨勢。
較少的液體攝入量是尿石癥的主要危險因素。據報道,飲用水中高含量的氟化物、鈉、鈣、鎂和磷酸鹽也與草酸鈣結石有關。其機制可能是腸道中的氟化物由于形成氟化鈣而間接促進草酸鹽的吸收,使鈣的利用率下降,并進一步導致尿液中草酸排泄增加和不溶性氟化鈣形成,以及腎臟系統中的氧化應激。此外,過多的鈉可能會導致額外的鈣吸收進入血液或抑制尿液中的鈣吸收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從而導致腎臟鈣排泄和沉淀增加。另一種理論是高尿鈉癥可能會抑制尿液中枸櫞酸鹽的排泄,而尿液中的枸櫞酸鹽對于防止結石形成至關重要。飲用水和土壤中高濃度的鎂也可能加速結石的形成。
吸煙和大量飲酒等習慣也會導致結石的發生。酒精及其代謝物可導致腎組織氧化應激、高鈣尿癥和高草酸尿癥,繼而形成結石,尤其是尿酸結石。身體活動不足是另一個結石形成的危險因素,久坐辦公室的人更容易患尿石癥。此外,缺乏微量元素,如鉬和硅(它們在維持尿液中的晶體低飽和狀態中起著重要作用),也可能導致結石形成。
(二)環境因素
氣候和地理因素都與尿路結石的形成有一定關系。具體的環境因素包括溫度、季節、日照時數、濕度、大氣壓力和降雨量。熱帶和亞熱帶國家或地區的尿石癥患病率高于溫帶和寒冷地區(5%~10% vs 1%~5%)。西亞典型的炎熱干燥氣候會加速身體水分從皮膚蒸發,從而導致尿液濃縮,這是結晶沉淀和結石形成的危險因素之一。夏秋季節,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伊朗等許多國家或地區尿石癥的患病率和發病率均高于春冬季節。在我國尿路結石的患病率,南方地區(22%~45%)遠高于北方地區(14%)。顯然,這可以歸因于季節性的溫度變化。
(張海民 徐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