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幼健康知識科普叢書:生殖助孕指導手冊
- 胡麗娜 王芳主編
- 1022字
- 2025-03-15 08:43:48
前言
生育是人類繁衍的保障。目前,生育力下降已成為全人類將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在我國,生育力的下降更是超出預期,盡管國家出臺多項生育鼓勵政策,包括二孩政策、三孩政策的陸續開放,但自2018年以來,我國新生兒出生率仍然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22年更是創下了幾十年來新生兒出生人數的最低值,僅為956萬人,較2021年減少106萬人,標志著我國“人口警報”已然拉響。
人口下降除主動生育愿望降低外,不孕癥和胚胎丟失發生率增高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已成為我國目前的重大決策。怎樣讓生育年齡夫婦“想生能生、要生生好、優生優育”,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非常重要的一環。而與不孕相關科學知識的缺乏也影響著廣大不孕癥夫婦的心理健康。據統計,不孕癥患者中有焦慮傾向者占25%~32%,有抑郁傾向者占25%~31%,這種心理的亞健康狀態通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皮質醇等神經遞質直接影響妊娠成功率。基于此,《婦幼健康知識科普叢書——生殖助孕指導手冊》(簡稱《手冊》)通過普及不孕及輔助生殖相關健康知識,協助不孕癥患者走出不良心理困擾,從而獲得理想的妊娠結局。
科普工作是推進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更是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在《手冊》的撰寫過程中,我們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堅持服務人民、科學準確的基本原則,力求為育齡群眾,尤其是廣大承受著不孕困擾的讀者朋友,提供切實可靠的幫助。
《手冊》內容框架的誕生源于對全國多個生殖中心就診的不孕癥夫婦展開的需求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線上線下訪談,并結合生殖中心醫務人員總結臨床工作中實際遇到的患者需求,編委會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最終形成編寫綱要。同時,參與編寫《手冊》的編者均是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這也使得《手冊》更加貼近患者,并具有科學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手冊》旨在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圖文并茂的形式,科學嚴謹又不失生動活潑地向廣大群眾傳遞輔助生殖相關健康知識。《手冊》作為“婦幼健康知識科普叢書”的分冊之一,通過介紹精卵的發育及男性女性生殖系統結構,闡述不孕癥的概念、成因,幫助讀者進行不孕癥的自我診斷和卵巢功能自我評估;通過介紹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簡史、基本概念、具體流程以及所涉及的法律法規,打破大眾因未知而產生的對輔助生殖技術助孕的種種焦慮與恐懼;同時,對“生育力保存”等當下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手冊》也可作為基層婦幼健康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相關工作人員的參考資料。
胡麗娜
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