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懂營養,兒女更安心:老年人合理膳食
- 劉英華主編
- 750字
- 2025-03-15 09:57:53
第一課 老年人身體成分及變化
一、一個營養良好的人一生可分為三個年齡時段
1.第一時段
生長發育的兒童和青春期。
2.第二時段
20歲到35歲前的鞏固時期,此時肌肉和骨密度持續增加,同時體力活動能力亦達到最高峰。

3.第三時段
從35歲起,人體肌肉組織趨于減少而脂肪組織(特別是腹部脂肪)趨于增加,其程度取決于飲食習慣和體育運動量的多少。伴隨這些變化的是肌力和適應性的下降。當患病時,體重可在短時間內出現病理性下降,結果導致機體功能的迅速下降,產生功能障礙、惡病質甚至死亡。
二、進入老年以后人體組成成分的三方面改變
1.細胞量下降
突出表現為肌肉組織的重量減少,從而出現肌肉萎縮。肌少癥(又稱“肌肉減少癥”)指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質量下降及肌力減退,肌少癥可顯著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致使其活動能力減弱、摔倒的危險增加、代謝率發生改變。

肌少癥在40多歲時便可發現征兆,在大約75歲之后才會加速進展。肌少癥性肥胖是指老年人體內的肌肉質量減少、脂肪組織過多。活動能力在肌肉減少與體重超重的雙重作用下成倍減退,并進一步加速肌少癥的發展。肥胖的老年人長期久坐的生活方式會嚴重降低生活質量。
2.總體水分減少
在人體成分中水的含量最高。成年人體內水分占體重的60%~70%,年齡越小體內所含水分的百分比越高。隨著年齡的增加,疾病的發生也逐漸增加,相應藥物的應用也增多。這兩者都可能改變老年人的身體組成成分和水、電解質平衡。
3.骨組織礦物質減少

骨密度和機體的運動能力息息相關。人體在30~35歲骨密度達到峰值,隨后逐漸下降,至70歲時可降低20%~30%。婦女在絕經期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不足,骨質減少更為嚴重,10年內骨密度可減少10%~15%。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易發生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癥及骨折。這一狀況會因營養不良、低體重、維生素D和鈣攝入不足、缺乏體育鍛煉和雌激素水平下降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