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腫瘤科普百科叢書:食管癌
- 楊躍主編
- 609字
- 2025-03-14 21:37:19
3.上消化道的構成
口腔:由口唇、頰、腭、牙、舌和口腔腺組成。在受到食物的刺激后,口腔內腺體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與唾液攪和,借唾液的滑潤作用通過食管進入胃。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依據與鼻腔、口腔和喉等部位的通路,咽可分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分。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這一復雜的反射動作。
食管:食管是一長條形的肌性管道,全長25~30cm。食管有3個狹窄部,這3個狹窄部易滯留異物,也是食管癌的好發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運送食物入胃,其次是防止呼吸時空氣進入食管,還可阻止胃內容物逆流入食管。
胃:分為賁門、胃底、胃體和胃竇4個部分。胃的總容量為1 000~3 000ml。胃壁黏膜中含大量腺體,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pH值(酸堿度)通常在2.0~3.0,有的時候可能會達到1.0。胃酸的主要成分有鹽酸、氯化鈉、氯化鉀、各種消化酶、黏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殺滅食物中的細菌、保護胃黏膜及潤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內易于通過等。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納和消化食物。由食管進入胃內的食團,經胃內的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后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運動,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為小腸的起始段。長度相當于本人12個手指的指幅(25~30cm),因此得名。十二指腸呈C形彎曲,包繞胰頭,可分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刺激胰消化酶與膽汁的分泌等,為蛋白質的重要消化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