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腫瘤科普百科叢書:前列腺癌
- 張寧主編
- 1195字
- 2025-03-18 22:24:39
三、前列腺癌的病因
(一)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學
1.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很高嗎
近年來,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在全世界呈上升趨勢。2012年,前列腺癌在全球男性癌癥中排第二位,死亡率也高居癌癥死亡率的第五位。該病的發病率在亞洲國家曾經較低,但目前出現了明顯增長的趨勢。這種增長一方面源于患者對于早期篩查的重視;另一方面源于飲食習慣的西化。亞洲國家中日本和韓國前列腺癌發病率與西方國家相似,足以證明生活方式的改變對癌癥發生的影響。

2.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如何
2008年全球出現了89.9萬例新發病例和2.58萬例死亡病例,到2030年,全球前列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估計將增加到170萬例新發病例和4.99萬例死亡病例。全球范圍內前列腺癌死亡率的統計并不統一,以美國為例,1990年以前,前列腺癌死亡率呈緩慢上升趨勢,可能與對疾病認識不足及治療措施有限有關。1991年以后,前列腺的死亡率呈穩步下降趨勢。該下降趨勢與此時期前列腺癌的診斷治療水平提高有關,包括PSA檢測的出現,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及放療的比例逐年上升。
PSA檢測出現前,接受治療的患者結局(也就是死亡率)多反映在10年后;而PSA檢測出現后,發現了多數低分期前列腺癌患者。對于這些患者的治療效果,更是反映在15年甚至20年以后,但是PSA篩查及引起的分期變化和更積極的治療是否促進了死亡率的降低,仍需要時間來進行進一步的評價。
早期發現前列腺癌、早期治療,效果很好。以美國為例,美國是前列腺癌高發的國家,年檢出局限和局部進展的前列腺癌患者大約占90%,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100%,而大約有6%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診時已經發現有轉移,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有30%。所以死亡率不能泛泛地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前列腺癌的生存率還是不錯的。
3.前列腺癌發病有沒有種族和地域差異
世界范圍內,非洲裔美國人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最高(149/10萬),其次為美國白人(107/10萬),最低為東方人(日本人為39/10萬)。
目前已經有很多生物學、環境學及社會學方面的假說來解釋這種差異,包括:可能的遺傳學差異;高血清睪酮水平、高體重指數;因制度、經濟、文化差異造成的疾病篩查、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的差異等。然而,現有的資料還不能說明這些假說中什么是解釋不同人群前列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不同的決定性因素,且看起來這些差異的根源應該是多因素的。拿日本人來說,他們在本土的發病率不高,但是移民到美國后,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會顯著升高,但是仍低于當地的美國白種人。
4.前列腺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據國家癌癥中心統計,2015年前列腺癌居惡性腫瘤發病譜第6位,估計新發病例約7.2萬例,發病率為10.23/10萬。城市地區男性前列腺癌發病率為13.44/10萬,農村地區為6.17/10萬。東部地區發病率為14.13/10萬,遠高于中部地區(7.90/10萬)和西部地區(7.95/10萬)。
2015年我國前列腺癌死亡病例約為3.07萬例,死亡率為4.36/10萬,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病例的2.08%,位居男性惡性腫瘤死亡譜第10位。城市地區男性前列腺癌死亡率為5.50/10萬,農村地區為2.92/10萬。東部地區死亡率為5.47/10萬,同樣遠高于中部地區(3.68/10萬)和西部地區(3.75/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