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小腺體,大問題

胰腺雖然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卻在人體內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胰腺發生病變,可能引起很嚴重的問題。

1.糖尿病和胰腺有關系嗎

糖尿病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它的發生發展與胰腺有關系嗎?

本質上來說,糖尿病是一組由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或胰島素利用障礙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的疾病。由此可見,胰島素的缺乏或利用障礙是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上面已經提到,胰島素是由胰腺的B細胞分泌的。因此,糖尿病的發生發展與胰腺有著密切聯系。

由胰島B細胞被破壞,胰島素絕對缺乏或顯著減少導致的糖尿病,被稱為1型糖尿病。由胰島素進行性分泌不足和/或胰島素抵抗導致的糖尿病,被稱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約占患者總數的5%,2型糖尿病患者約占95%。

糖尿病的病因很復雜,遺傳因素、病毒感染、不良生活習慣等都是可能誘因。其中有一小部分人群,其糖尿病是由胰腺本身的疾病或創傷,胰島B細胞破壞所導致的比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大范圍切除術后等。此類患者雖然少見,但不可忽視。

2.什么是胰腺炎

胰腺炎也許是大多數人所知的最常見的胰腺疾病了。那么,什么是胰腺炎呢?胰腺炎是一種發生于胰腺的非感染性炎癥病變,大致可分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兩類。

(1)急性胰腺炎:

是多種病因導致的胰腺組織水腫、出血及壞死等急性損傷。常見病因包括膽道結石梗阻、大量飲酒、暴飲暴食等。急性胰腺炎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型和中重型。前者較多見,往往伴有急性腹痛,嚴重時可伴有惡心、嘔吐等表現。后者則可引起高熱、休克、低血壓、少尿等表現,嚴重時甚至威脅生命。

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應以解除病因為主,輕型通過禁食、補液,必要時抗炎等,一般可明顯緩解。重型往往需進行心電監護、吸氧、抗休克、抗感染、補充生長抑素等積極治療。

(2)慢性胰腺炎:

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胰腺局部或彌散性的慢性進展性炎癥,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并造成胰腺內外分泌功能的不可逆損害。常見病因包括膽管結石及炎癥、長期大量酒精攝入、自身免疫病、遺傳因素等。慢性胰腺炎可引起反復腹痛(尤以進食或飲酒后加重)、脂肪瀉(進食油膩食物后排便次數增多,伴油光、泡沫等,是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損的表現)及糖尿病(內分泌功能受損的表現)等表現。

慢性胰腺炎的治療也應以解除病因(如戒酒、解除膽道或胰管結石等)為前提,同時根據具體表現配合止痛、補充生長抑素等治療。若外分泌功能受損,需配合補充胰酶治療;若內分泌功能受損,需配合胰島素注射控制血糖等。

3.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

可能有很多人會認為腫瘤(tumor)等同于癌癥(cancer)。其實這兩者是有區別的,準確地說應該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腫瘤是一個更加寬泛的概念,指機體在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下,細胞異常增殖形成的局部腫塊。腫瘤可以分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良性腫瘤一般生長緩慢,不會出現浸潤、轉移等表現,往往很少伴有全身癥狀,大多不威脅生命。惡性腫瘤則生長迅速,也可以通過局部侵犯、淋巴轉移和血行轉移等方式,引起全身癥狀,威脅人們的生命。

惡性腫瘤可分為實體瘤與非實體瘤。非實體瘤一般指血液系統惡性疾病,如白血病。實體惡性腫瘤又可根據組織起源的區別,分為癌癥與肉瘤。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癌癥,起源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肉瘤。

因此,腫瘤、惡性腫瘤、癌癥是逐層遞進的包含關系。

4.胰腺的良性腫瘤有哪些

當在檢查中發現某人的胰腺長了東西時,其會被告知“胰腺占位”。這時候,患者往往充滿恐懼。然而,如前文所述,并不是所有的胰腺腫瘤都是惡性的,也不是所有的胰腺腫瘤都需要手術。下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胰腺的良性腫瘤。

(1)胰腺囊腫:

囊腫本質上不屬于腫瘤,它是指包含液體成分的良性包塊。胰腺囊腫可分為假性囊腫與真性囊腫。前者多由于炎癥或創傷導致胰液外溢進入胰周組織,包裹而形成;后者往往為先天形成。無論是哪種囊腫,均無惡變可能,若不引起疼痛、壓迫等癥狀,均可以定期觀察,不予處理。

(2)胰腺囊腺瘤:

囊腺瘤是一類起源于胰腺導管上皮或腺泡細胞的,內部含液性成分的良性腫瘤。根據其內容物的區別,可分為漿液性囊腺瘤與黏液性囊腺瘤。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囊腺瘤可無任何癥狀,多于檢查時意外發現,也可伴有腹痛等表現,個體較大者可伴隨壓迫癥狀。漿液性囊腺瘤通常不會惡變,黏液性囊腺瘤存在惡變可能,發展為黏液性囊腺癌。因此,當臨床懷疑胰腺囊腺瘤時,需根據腫瘤的大小、囊壁厚度、是否伴強化等影像學表現,腫瘤標志物等實驗室檢查結果及患者自身情況(如年齡、身體素質)等因素綜合決定是否干預。治療方法主要為完整手術切除。

(3)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

IPMN是一種起源于胰腺導管上皮的腫瘤,呈乳頭狀生長,分泌黏液,可引起主胰管或分支胰管擴張或囊變。IPMN多見于60~70歲人群,男女患者比例約為2∶1。IPMN可導致黃疸(皮膚及鞏膜黃染)、腹痛等癥狀,也可無任何癥狀。根據影像學及組織學改變,IPMN可被分為3類: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且根據主胰管粗細、是否存在強化囊壁結節、腫物直徑等,可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組。其惡變可能由高到低,相應的臨床決策也不盡相同。建議咨詢有經驗的胰腺外科專家決定手術或密切隨訪。

5.胰腺的惡性腫瘤有哪些

惡性腫瘤與良性腫瘤不同,它可以通過局部侵犯、淋巴轉移和血行轉移威脅人們的生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危害。然而,胰腺惡性腫瘤也分為不同類別,其特征與生物學行為有很大差別,胰腺癌只是其中的一類。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胰腺的惡性腫瘤都包括哪些。

(1)胰腺實性假乳頭狀腫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

是一種罕見的低度惡性腫瘤,約占胰腺腫瘤的0.17%~2.7%。SPN好發于年輕女性,平均確診年齡為24 歲,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22。其病因尚不明確,組織起源仍有爭議,有可能起源于胰腺胚胎多能干細胞。SPN可以發生于胰腺的各個部位,根據大小、部位等不同,可引起腹痛、腰背部疼痛、黃疸等表現。SPN也可以不伴任何癥狀,檢查時意外發現。SPN之所以被劃分為惡性腫瘤,是因其也有局部浸潤、術后復發、遠處轉移等惡性潛能。但相較于傳統胰腺癌,SPN惡性程度明顯低,且大多預后良好。完整手術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療方法,即便已發生局部浸潤或遠隔轉移,若能完整切除,也能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2)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pNEN):

前文我們曾提到,胰腺分為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pNEN就是一類起源于胰島內分泌細胞的腫瘤。pNEN是發病率第二位的胰腺惡性腫瘤,僅位于胰腺癌之后。很多老百姓是由于前蘋果公司總裁喬布斯因此病去世,而對此疾病有所耳聞。

根據腫瘤是否分泌激素,從而引起相應臨床癥狀,pNEN可被分為功能性和無功能性pNEN。無功能性pNEN較常見,約占80%,一般患者無特殊癥狀,可意外發現或由于一些非特異性癥狀如腹痛、壓迫癥狀等發現。功能性pNEN較少見,約占20%,由于不同類型腫瘤的起源各不相同,其癥狀也不盡相同。如胰島細胞瘤可過量分泌胰島素,引起頑固性低血糖;胃泌素瘤可過量分泌胃泌素,引起頑固性消化道潰瘍;血管活性腸肽瘤可過量分泌血管活性腸肽,引起嚴重腹瀉、低鉀血癥等。

pNEN大多為散發,但也可發生于一些遺傳綜合征,如多發性神經內分泌腫瘤1型、神經纖維瘤病1型等。pNEN是一類異質性較強的疾病,根據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可分為4個級別,即Grade1、2、3(G1、G2、G3),以及分化更差的神經內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級別越高,惡性程度越高。G1及G2的pNEN通常惡性程度較低,即便已發生局部浸潤或遠隔轉移,若能完整切除,也能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G3的pNEN及pNEC惡性程度較高,甚至有些進展迅速,惡性程度更甚于胰腺癌。

(3)胰腺癌:

是最常見的胰腺惡性腫瘤,也是本書的主角。從下一部分開始我們將對其進行系統闡述。

(郝純毅 呂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忠市| 漳平市| 邹平县| 西乡县| 禄丰县| 拜城县| 瓦房店市| 哈密市| 盐池县| 积石山| 水城县| 尼玛县| 同心县| 英山县| 比如县| 丰都县| 泰来县| 富平县| 建昌县| 尉犁县| 博爱县| 荥经县| 阳春市| 三门峡市| 昭觉县| 太仓市| 黔西| 铜山县| 肃宁县| 泌阳县| 临城县| 六盘水市| 高阳县| 灌阳县| 儋州市| 客服| 孟州市| 汝阳县| 潮州市| 高州市|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