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生命來自哪里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來自哪里呢?

這是古今中外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完全解決。關于生命起源的猜測和假說倒是不少,不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爭議。目前,科學界傾向于地球上的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并逐漸進化。隨著天文學研究的深入,以及地外文明探索技術的進步,不少科學家相信,地球生命來自地球以外廣袤的宇宙空間。

地球起源

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不得不先介紹一下地球起源。跟生命起源一樣,地球起源也是重大的科學問題。有不少理論和假說,解釋地球起源。

其中地球起源現代假說,由中國地質學家江發世,在發表的《論地球起源與演化》一文中提出,認為地球起源于太陽系外的宇宙空間。在大約46億年前,地核捕獲太空中游弋的固態、氣態、液態物質形成原始地球。距今5.4億年左右,在太陽系外運動的原始地球,有幸被太陽捕獲,使這個“流浪兒”終于有了家,成為太陽系大家庭中的一員。圍繞太陽運動后,地球上有了陽光,有了晝夜,有了四季。由于太陽引力作用,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地殼開始變化,形成了高山、高原、溝谷、洼地、盆地、平原。適宜的環境,使原始地球上生物開始爆發式出現。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法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等,提出了地球起源早期假說,認為地球在太陽系內起源。大約46億年前,宇宙中一片巨大氫分子云,在引力作用下,發生坍縮,主要質量向中心集中,形成了太陽;其余部分,邊旋轉,邊攤平,發育成一個原行星盤,進而形成了行星、衛星、流星和其他小天體。

根據康德在《宇宙發展史概論》中提出的星云假說,原始地球形成于吸積坍縮后剩下的一個直徑為1~10千米的塊狀物,里面含有氣體、冰粒和塵埃。宇宙中的小行星、彗星、原行星不斷撞擊著原始地球:一方面,由于滾雪球效應,原始地球的體積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天外來客們撞擊的巨大動能,不斷轉化為熱量,儲存在原始地球內部,使原始地球溫度越來越高。原始地球表面流動著熾熱的巖漿,到處是火山噴發,煉獄般的世界,不可能有生命。后來,原始地球表面開始冷卻、凝固,形成了堅硬巖石。火山噴發釋放的氣體形成了大氣,主要成分是水蒸氣、二氧化碳、氨氣、氫氣。地球內部水分蒸發,加速了地球表面冷卻。經充分冷卻后,原始地球上開始連續降暴雨。大雨下了成千上萬年,雨水灌滿了溝谷、盆地,形成了原始海洋。

原始地球上水的來源,一部分是原始地球本身就有的,另一部分是撞擊原始地球的小行星、彗星、原行星帶來的水、水蒸氣和冰。原始海洋誕生后,大大改善了原始地球環境,生命開始孕育。

生命在地球上誕生

在原始地球上,由于長期連續降暴雨,大氣中大量二氧化碳被溶解,隨雨水匯聚到原始海洋里,最終改變了大氣成分。不像現在的大氣,含氧量豐富,原始大氣是還原性。

195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斯坦利·勞埃德·米勒(Stanley Lloyd Miller),在其導師宇宙化學家、193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尤里(Harold Clayton Urey)教授指導下,進行了模擬原始地球大氣,探索生命起源的合成實驗,即著名的“米勒實驗”。

米勒假設,生命起源之初,原始地球大氣主要是氫氣、氨氣、水蒸氣、甲烷等還原性氣體。通過模擬原始地球大氣成分和大氣中閃電現象,最終合成了氨基酸等生物小分子。米勒實驗也存在缺陷:一是原始地球大氣成分只是猜測;二是各種氣體比例和放電能量也不一定符合實際。然而,迄今還沒有更好的實驗模型出現。

米勒實驗,直接驗證了蘇聯生物化學家亞里亞大·伊萬諾維奇·奧巴林(Alexander Lvanovich Oparin)1922年提出的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化學起源說。這個學說,至今仍被學術界普遍接受。奧巴林于1924年出版《生命起源》一書,1936年出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書。

化學起源說,將生命起源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出現有機小分子。

受尤里啟發,米勒設計了一套玻璃儀器裝置。球形的玻璃容器里模擬的是原始地球大氣。在實驗中,通過把燒瓶里的水煮沸,模擬原始海洋蒸發現象。球形電火花室里,外接高頻線圈,通過電極連續火花放電,模擬原始地球大氣里的閃電現象。實驗一周,讓米勒頗為驚喜的是,產生了近10種氨基酸。氨基酸是動植物體內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兩種生物小分子之一,是構成執行生命結構和功能的物質——蛋白質的零件。另一種在動植物體內普遍存在的最重要的生物小分子是核苷酸,是構成儲存生命遺傳信息的物質——核酸的零件。遺憾的是,米勒實驗沒有能夠合成這種物質。

模擬原始地球大氣閃電合成有機小分子的米勒實驗

1961年,美籍西班牙裔生物化學家朱安·奧羅(Juan Oro),在原始大氣中添加氰化氫、甲醛后,不僅得到了氨基酸,還得到了合成核苷酸的原料——腺嘌呤、核糖、脫氧核糖。

1982年,北京大學王文清教授,在甲烷、氨氣、氮氣、水蒸氣的混合氣體中首次加入三氫化磷。理由是:第一,磷是遺傳物質核酸的重要成分;第二,1974年在木星大氣層中探測到了三氫化磷。實驗取得了滿意結果。放電后,有三氫化磷的實驗組,產生了19種氨基酸;沒有加三氫化磷的對照組,僅產生了6種氨基酸。

在原始地球上,有機小分子出現具有重要意義,實現了從無機界到有機界的跨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第二階段,產生生物大分子。

在原始地球上,由于閃電、紫外線、火山噴發等作用,合成了大量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有機小分子,隨雨水降落到了原始的海洋和陸地上。隨后陸地上的大部分有機小分子,也隨雨水匯聚到了原始海洋里。

在原始海洋里,大量有機小分子被吸附到含有礦物質的黏土周圍。在鈉、鎂、銅、鋅等金屬離子催化下,許多氨基酸分子通過縮合反應,脫去水分子,連接在一起,生成更為復雜的分子,即蛋白質分子。同樣,許多核苷酸分子通過聚合反應,脫去水分子,連接在一起,生成更為復雜的分子,即核酸分子。

有意思的是,朊病毒是蛋白質分子,類病毒、擬病毒是核酸分子,煙草花葉病毒是蛋白質和核酸分子。是不是原始地球上出現蛋白質和核酸分子后,生命就算誕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朊病毒、類病毒、擬病毒這種分子形態的生命,離開活細胞后,還不能獨立生存。

然而令人興奮的是,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質產生后,生命的曙光就出現了。

◆第三階段,組成多分子體系。

任何生物都需要繁殖,否則物種就會滅絕。單個蛋白質、核酸分子,無法將傳宗接代需要的營養物質聚集在自己周圍。要想傳宗接代,就必須形成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實體。

在原始海洋里,隨著時間推移,蛋白質、核酸分子的濃度越來越高。由于水分蒸發、黏土吸附等作用,這些生物大分子被濃縮分離出來,聚集成小滴,漂浮在原始海洋中。這些小滴外面有一層界膜,與周圍的海洋環境分開,是一個獨立的體系——多分子體系。

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多分子體系,是一個開放系統,可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流。只是此時,原始生命還沒有誕生。

◆第四階段,原始生命誕生。

多分子體系出現后,經過長期不斷進化,特別是蛋白質、核酸之間的相互作用,終于誕生了能夠新陳代謝和繁殖的原始生命。從多分子體系進化出原始生命,是生命誕生最為關鍵的一步,迄今還無法在實驗室里進行驗證。

地球上最先出現的原始生命,應該是像細菌、藍藻一樣的單細胞原核生物。原始生命誕生前,從非生命的無機物進化出原始生命,屬于化學進化。也就是說,地球上生命的誕生是化學進化的結果。原始生命誕生后,從原核細胞(如藍藻細胞)進化出真核細胞(如綠色開花植物細胞),從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進化出多細胞生物(如水螅),屬于生物進化。

生物進化是更為高級復雜的進化。

生命來自外太空

地球生命不是起源于地球自身,而是來自外部宇宙空間。這一說法相當大膽而富有想象力,但是卻有科學依據。

在廣袤的宇宙空間,漂浮游弋著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際云,體量非常之大,大到令人難以想象。在星際云里,已經發現了120多種星際分子。包括氨基酸、氨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甲烷、嘌呤、嘧啶、乙醇、乙酸、乙烯、丙酮、甲乙醚等地球上常見的分子。還發現了地球上尚未發現的分子,如多炔氰分子(HC5N、HC7N、HC9N、HC11N)。僅星際云里的乙醇含量,就大大超過了地球上每年釀造的酒的數量。天上美酒,經過天文時間的長期釀造,說不定異常美味。

宇宙中如此豐富的有機分子,怎樣從遙遠的外太空來到地球呢?

這與隕石有關。

隕石是外太空中的小行星、流星、彗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劇烈燃燒后隕落到地球上的殘骸,又稱“隕星”。有一種隕石稱為“碳質球粒隕石”,科學家從中發現了大量有機物,包括氨基酸、氨、嘌呤、嘧啶、卟啉、烷烴、芳香烴等。這些有機物屬于生物分子,是組成生物體的原料。

彗星堪稱生命的使者,俗稱“掃把星”,像一個臟雪球,主要由水、二氧化碳、甲烷、氨、氰、氮等物質組成。彗星中心的固體部分是彗核,由冰、干冰(二氧化碳)、氨、巖石、塵埃等物質組成。當彗星進入大氣層后,因劇烈摩擦產生的熱量,使彗核里大量的冰和水蒸發,降低了溫度,有效地保護了所含的有機物不被破壞。所以,有人說,是彗星把生命的種子帶到了地球。

早在1907年,瑞典化學家斯萬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就提出,第一批地球生命可能來自天外。人們把這一學說稱為“泛孢子論”。

阿倫尼烏斯認為,宇宙中到處存在生命孢子,在恒星光芒的推動下,孢子在浩渺的太空中漫無目的地游弋,直至飄落到某個星球上,在合適的環境條件下,萌發形成生命。

“泛孢子論”在當時學術界得到了廣泛認可,包括大科學家尤里和奧羅都是忠實粉絲。然而,這個理論卻遭到了蘇聯生物化學家奧巴林的堅決反對。奧巴林認為,地球生命從地球上起源,而不是從外太空進口。

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相信,地球上生命的胚芽,完全有可能來自外太空,盡管生命起源仍是未解之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津县| 武邑县| 三都| 松溪县| 临夏县| 玉门市| 宾川县| 石屏县| 宜丰县| 舟山市| 壶关县| 乌苏市| 博乐市| 岳池县| 奉化市| 禄丰县| 鄂尔多斯市| 凌海市| 铜川市| 泽州县| 广丰县| 广南县| 阿鲁科尔沁旗| 建始县| 莫力| 南安市| 江川县| 大埔区| 崇礼县| 杭锦旗| 井冈山市| 张家界市| 扬中市| 遂平县| 昭通市| 广河县| 马边| 尖扎县| 浙江省| 东辽县|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