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聚靈
- 玉華真仙
- 別夏迎秋
- 2508字
- 2025-03-14 08:00:00
少郎憑空消失不見,程振心急如焚,連忙召來望樓當值的輔兵,細細盤問一番。
輔兵的回答斬釘截鐵,自少郎登樓起,直至曲終音散,始終未曾踏出望樓半步。
程振與方良面色陰沉,半晌作聲不得。
郭浚撫著頜下濃須,一本正經地說道:“俺不信少郎能有啥意外,少郎術法高超,定是那曲子吹得太妙,感天動地,引得他與大道相合,虹化飛升去啦!估摸著過會兒就能回來。”
程振霍然轉頭,緊緊盯著他,沉聲詰問:“你這猜測有何依據?”
郭浚撓了撓頭:“俺從神仙話本里看來的。”
程振眼角微微抽搐,扭過頭去,不再理會他。
正當眾人一籌莫展之際,穹天之上陡然綻放出一道絢麗無匹的彩光霞氣,光華流轉,在沉沉夜幕襯托下,尤為奪目耀眼。
眾人不由自主地仰首凝望,只見那璀璨霞光深處,一道身影踏祥云,披霓虹,衣袂飄飛,宛如九天謫仙,自蕩蕩青冥悠然飄降。
顧惟清于空中略一駐足,便步履從容,足尖輕點,如一片鴻羽般落回望樓之上。
見程振等人皆在樓中相候,他一拱手,微笑道:“方才出門見了兩位前輩,走得倉促,不及告知諸位,有勞諸位憂心了。”
“少郎,你......你真成神仙了?”郭浚目睹顧惟清騰云駕霧,宛若仙神下凡,驚得目瞪口呆,結結巴巴地問道。
顧惟清但笑不語,目光轉向程振。見他雖面帶倦容,氣息略顯萎靡,但周身并無明顯傷痕,心下稍安,溫言道:“恭喜程校尉凱旋。”
程振雖知世間確有飛天遁地的奇人異士,然親眼目睹這等仙家手段自眼前活生生展現,心底仍然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撼。
他深吸一口氣,雙手抱拳,躬身一禮,肅然道:“此役能獲全勝,全賴少郎運籌帷幄,神術驚天!末將領軍出戰時,妖猿精銳十之七八已斃命于少郎神威之下,末將不過是率部掩殺,收拾殘局罷了。”
顧惟清輕笑一聲,搖頭道:“程校尉過謙了。此戰能勝,實乃諸將士用命,守城軍民忘死同心。若非他們浴血奮戰,拖住妖物,那些孽畜豈會乖乖立著等我施術?”
言罷,他目光轉向郭浚。
見郭浚未披甲胄,只著一件粗布單衣,雙臂上橫七豎八布滿血痕,胸膛處更有兩道觸目驚心的爪傷,雖以細紗層層緊裹,仍有暗紅的血漬不斷滲出,將衣襟染得刺目猩紅。
“郭都尉傷勢如何?可還撐得住?”顧惟清關切問道。
郭浚渾不在意地拍了拍胸膛,卻牽動傷口,疼得他嘴角一抽,兀自強笑道:“嘿嘿,多謝少郎掛心!掃蕩那些殘妖時,俺正好撞見一只塊頭奇大的妖猿頭目,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它給宰了。就是干仗時沒留神,被它撓了幾下。好在俺皮糙肉厚,這點皮肉傷,要不了命。”
他喘了口氣,咧嘴笑道:“俺早就說了,少郎福大命大,準沒事兒!剛才看少郎不見,校尉和方良那臉色啊,嘖嘖,嚇得跟豬肝似的。”
“郭浚!休得聒噪!”方良見顧惟清似有正事吩咐,忍不住低聲呵斥。
郭浚縮了縮脖子,憨笑著朝后挪了兩步。
顧惟清朝方良微微頷首,正色道:“有勞方都尉即刻向明壁城傳書報捷,也好讓秦校尉與城中軍民早些安心。”
方良方良應聲稱是,接著說道:“少郎若需歇息,軍署后院備有靜室,已灑掃干凈。”
顧惟清今夜連遇奇事,更得兩件異寶,正有心一探究竟,便欣然應允。
他緩步走下望樓,行至階前,又駐足回身,鄭重叮囑:“此戰雖勝,但那妖物魁首仍潛藏暗處,還需辛苦諸位嚴加戒備。”
程振等人齊聲應道:“此乃末將等分內之責,豈敢言苦!”
顧惟清在一名年幼輔兵引路下,穿過肅殺的軍營,來到軍署后院。
步入靜室前,他轉身對那輔兵溫言道:“有勞了。”
那輔兵年歲甚輕,臉上稚氣未脫,驟然得少郎親口道謝,受寵若驚,慌忙躬身還禮,口稱“不敢”。
他臉上滿是敬畏之色,倒退幾步,小心翼翼地將靜室門扉輕輕掩上。
......
顧惟清獨自站在靜室之中,
他環顧四周,室內陳設簡樸,一榻一幾而已。矮榻上葦席整潔,木幾上筆墨紙硯俱全。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久無人居的沉厚木香。
東衛城方圓三里,往昔繁盛時,容納萬數人口也綽綽有余。
然時移世易,明壁城人丁凋敝,如今連合適兵員都難湊齊。
方才引路那小小輔兵,觀其面貌,恐怕比自己還要小上兩三歲,此時卻已肩扛守土衛城的重任。
明壁軍連年征戰,幾無喘息之機,將士疲憊,人困馬乏,卻不得不四處奔命,疲于應付各處烽煙。
近來妖物攻勢更如狂潮怒濤,愈發令明壁軍處境艱難。
若非自己此番下山歸來,韓晉、秦瑛一行縱能僥幸自那山谷脫身,這東衛城也必難逃傾覆之劫。
今夜一場大捷,斬滅萬余妖物精銳,總算為明壁軍贏得一絲寶貴的喘息之機。
那潛伏暗處的妖猿魁首,無論正醞釀何等陰謀,此番精銳盡喪,必已怒發如狂,也該親自下場了。
當務之急,便是盡快恢復耗損的功行,早日晉入褪凡三重境。
唯有設法剪除那妖猿魁首,眼前危局方有真正轉圜之機。
可修行之道,欲速則不達,強行冒進,必反傷己身根基。
顧惟清收斂心神,撩起衣袍下擺,盤膝坐于葦席之上,伸手入袖,取出那支“碧葉斫心笛”,置于掌中細細端詳。
此笛入手頗沉,隱有玉質溫潤之感。
顧惟清曲指在瑩白笛身上輕輕一叩,“硿”然一聲清響,泠泠之音悠揚不絕,分明是上等玉石相擊,方能發出的清越音色。
那中年文士曾明言,此笛乃先天神木枝節雕琢而成。
觀其二人言談舉止,皆是玄門正宗氣象,此笛清光湛然,正氣沛然,確系名門重寶無疑,倒也無需疑慮。
顧惟清手腕輕轉,長笛尾端綴著的碧色流蘇隨之搖曳,漾起點點溫潤清光,靈動悅目。
他五指順著流蘇輕輕捋過,只覺指尖觸感細膩柔順,宛如春風拂過柳梢。
忽地,顧惟清心中一動。
方才指尖輕觸流蘇之際,竟有絲絲縷縷精純溫和的靈機,自那碧穗中悄然滲出,沁入指端。
體內原本因耗損過度而略顯滯澀的氣機,竟隨之活潑靈動了幾分!
吐納天地靈機,絕非易事。
需得澄心靜慮,神意空明,運轉玄功開啟周身竅穴,方能將天地間那游離稀薄的靈機緩緩引入體內。
稍有外界干擾,便難以為繼。
若在靈機豐沛之地,或許無需如此嚴苛,如西陵原靈機這般稀薄,因此卻是難上加難。
為求修行精進,前人自然摸索出諸多輔助法門。
其一,便是尋覓靈秀之地,布設聚靈之陣,令陣眼自行吸納、匯聚天地靈機。
修行者只需置身陣眼,便可事半功倍。
昔日周師亦曾嘗試在停云山布陣,奈何山中靈機實在太過稀疏,最終只得作罷。
而這“碧葉斫心笛”尾端的碧色流蘇,竟有收納靈機,輔助修行的妙用!
顧惟清方才還在為如何盡快恢復功行、提升境界而思慮,不曾想解決之道竟已近在咫尺。
此情此景,恰如久旱逢甘霖,又如倦極之時,有人貼心遞來一方軟枕!
世間緣法之奇,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