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肯交錢
- 家父崇禎帝
- 一脈春回
- 2101字
- 2025-03-31 15:13:58
王承恩看著周奎,“嘉定伯,不要著急,把事情的仔細說一說。”
周奎一通訴說,在說自己時,摘的特別干凈,不停的強調自己是被騙的。
在提及恭順侯府時,全是添油加醋,負面評價。
綜合下來就是,周奎這一張純潔的白紙,是被恭順侯府染黑的。
周奎說的天花亂墜,但沒有一個人相信。
孟兆祥不信。
王承恩也不信。
在兩旁的北鎮撫司人員,以他們的身份,信與不信,由不得他們。
上頭的人相信,他們就得相信。
上頭的人不相信,那他們也就只能不相信。
相不相信的,不重要。
崇禎皇帝沒有真的打算弄死周奎。
周奎雖不當人子,可他畢竟是周皇后的親生父親,不看僧面看佛面。
況且處死周奎,對于皇家而言,有失顏面。對于極重面子的崇禎皇帝來說,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周奎是死是活無所謂,重要的是他的錢。
王承恩在聽完周奎的話后,頻頻點頭。
“聽嘉定伯說來,沒想到其中竟然還真的藏有隱情。”
“孟侍郎,嘉定伯這算不算是主動交代?”
“算。”
周奎松了一口氣。
王承恩問道:“那按照律例,人犯主動交代,是不是可以從輕發落?”
孟兆祥回道:“確實可以。”
周奎心中又松了一口氣。
“但是……”
孟兆祥的轉折來了。
“嘉定伯雖主動交代,可他畢竟參與了走私,走私的都是朝廷明令禁止的禁物,而且大部分都流向了建奴。”
“雖是受了恭順侯府蒙騙,可畢竟與建奴有染。”
“就算嘉定伯主動交代,只怕也是罪責難逃。更何況先前嘉定伯還有欺弄儲君的大罪。”
王承恩問道:“嘉定伯乃當朝國丈,按八議議親,是不是也應當從輕發落?”
周奎直勾勾的看著孟兆祥,好像那嗷嗷待哺的嬰兒。
孟兆祥說道:“若真要按八議之論,最終也是由三法司稟明皇上,由皇上圣裁。”
王承恩不依不饒,“稟明皇上圣裁時,三法司不是還要一同呈報給出具體的懲治方案。”
“嘉定伯此事,到底當如何懲處,孟侍郎不妨有話直說。”
孟兆祥有點為難,“三法司中,當屬大理寺的凌寺卿最為剛直正。”
“前番皇上詔令三法司議周延儒之罪,刑部的張尚書、都察院的李總憲,都主張周延儒有功有過,罪不至死。”
“唯獨大理寺的凌廷尉,堅持處死周延儒。”
“嘉定伯他,違律走私,私通建奴,欺弄儲君,這三條大罪壓在一塊,就算按八議之論從輕發落,最輕不過發配充軍。”
王承恩點點頭,“發配充軍,也還行,畢竟性命無虞。”
周奎一聽就頭大,我都六十多了,讓我去充軍,這跟判我死刑沒什么區別。
王承恩又問:“若是充軍,應當發配到哪里充軍?”
孟兆祥想了想,“以往罪犯發配充軍,多是遼東和甘肅。”
“遼東現在已無人煙,當是不會發配到那。”
“隨著延綏鎮被闖賊攻破,往來陜西的消息斷絕,甘肅鎮雖未有消息傳來,但想來還在我大明手中。”
“若是嘉定伯發配充軍,當發配至甘肅。”
聽到自己要被發配甘肅充軍,周奎頓時被嚇去半條命。
先不提那里的自然環境如何,甘肅鎮在不在朝廷手里還兩說呢,十有八九,是被李自成占了。
發配甘肅充軍,這不是發配,這就是想讓人去死呀。
以李自成對大明朝的熱愛,大明皇帝的岳父老泰山要是落到闖賊手中,恐怕想死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周奎不淡定了。
“孟侍郎,你雖為刑部堂官,可你也不能瞎判案吶。”
“我就犯了這么點小事,至于發配甘肅充軍嗎?”
孟兆祥一甩衣袖,露出一副不屑表情,“犯了點小事?”
“違律走私,欺弄儲君,私通建奴,這三件事,哪件是小事!”
“還是說嘉定伯你,平日里就無視朝廷律例,這才有了今日的大放厥詞!”
“發配充軍,這也是本官的個人推斷而已。真要到了大理寺那里,以凌廷尉的剛烈,嘉定伯府或許可保,而嘉定伯你本人,只怕是要重新做人。”
做賊心虛的周奎自知理虧,低下頭,不敢多言。
王承恩出來打圓場,“還請孟侍郎息怒。”
“孟侍郎這也是秉公斷案,出不了錯。嘉定伯切不可如此隨意質疑熟讀律例的刑部堂官。”
“只是嘉定伯畢竟身份特殊,又年過花甲。若是真的發配充軍,只怕難以承受。”
“孟侍郎能不能想想辦法,看看此案是否還有別的處置?”
孟兆祥望了王承恩一眼,仔細想了想。
“走私,按律肯定是要抄家的。若人犯能在官府抄家前主動上交贓款,可視具體情況,從輕發落。”
王承恩將目光投向周奎,“嘉定伯。”他想要周奎一個態度。
要錢,跟要周奎的命差不多。
周奎很不情愿,“我這人沒有做生意的天分,經常賠錢。”
“加上府上還有那么多人,賬上實在是沒有多少錢。”
王承恩是帶著崇禎皇帝的任務來的。
崇禎皇帝對于自己的這位老丈人,心中很不滿,但礙于情面,并未打算太過為難他。
只要他交出一個合適的數字,這件事情,以大明朝厚待戚的傳統,自然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做生意嘛,有賠有賺很正常,哪個勛戚府上,不是養著一大家子人。沒有銀子,也不能生變出銀子來。”
“還剩下多少贓款,嘉定伯拿出多少就是,實事求是,這個做不了假。”
周奎這時也明白了,你們倆一唱一和的就是惦記我的錢呢。
他伸出一根手指頭,“還剩下,一千兩。”
王承恩提起的精神,瞬間泄去大半。
“嘉定伯,賬本已經移交三法司和東廠、錦衣衛,這事可做不了假。”
王承恩在好意的提醒周奎,你的賬本都在我們手里,你有多少家底我們都清楚。
周奎還是堅持那個數字,“真的就剩下一千兩了。”
“當真?”
“當真。”
“果然?”
“果然”。
王承恩無語了。
“孟侍郎,那就以嘉定伯主動上交的贓款,按律例從輕發落吧,”
“另外,把記錄的供詞,讓嘉定伯簽字畫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