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牽扯走私
- 家父崇禎帝
- 一脈春回
- 2144字
- 2025-03-29 15:26:48
群臣散去,朱慈烺走進武英殿內。
“參見父皇。”
“西北的事情,王德化應該都告訴你了吧?”
“是。”
龍椅上的聲音惆悵起來,“西北全然落在李自成手里。”
“可西北之地根本養不起那么多軍隊,再加之連年天災,西北早已糜爛。”
“李自成空有大軍,卻無拿不出相應的錢糧。不管是為了他李自成自己的野心也好,還是為了他麾下的逆賊吃飽肚子也好,李自成必然率賊東進。”
“如今李自成已傳檄山西,勒令其投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你覺得,朝廷還能擋得住闖賊的兵鋒嗎?”
朱慈烺躬身行禮,“自古以來,統一天下,除卻我大明之外,多是由北向南。”
“可也有武王伐紂、秦滅六國,自西向東一統天下之舉。”
龍椅上的人沉默了片刻:
“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於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間之。”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你覺得李自成會是周武王、是秦始皇?”
朱慈烺躬身回道:“大明朝非是商朝,非是周朝,李自成更非周武秦皇。”
“那你覺得,李自成是什么樣的人?”
“李自成,不過一流寇。”
崇禎皇帝:“成了氣候的流寇?”
朱慈烺說的很是肯定,“成了氣候的流寇,終究也是流寇。”
“此話何解?”
“既是流寇,打得過便打,打不過便跑,毫無經營可言。”
當然,歷史,也沒有留給李自成經營天下的機會和時間。
“可面對李自成這個成了氣候的流寇,朝廷已經捉襟見肘。”
對于自己的兒子,崇禎皇帝沒有端著,直接說出了實話。
“京畿周邊,現在能動的,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原本應派往南方進剿張獻忠的馬科,一個是剛剛調入關內的吳三桂。”
“吳三桂現駐扎關門,既要拱衛京畿,又要防備建奴。”
“馬科倒是還能動,若馬科一動,朝廷便再無可動之兵。”
朱慈烺問道:“父皇,適才兒臣返回皇宮途中,偶遇大同鎮兵馬,不知是否是用來充實京營的?”
崇禎皇帝沒有藏著掖著。
“朕的本意是以遼東兵三千重建京營,可京營中全是遼東兵,且吳襄又掌神機營事,朕不放心,便又從大同調了一千兵。”
“九邊軍鎮中,除了薊、遼兩鎮,也就是宣大二鎮。”
“大同相對宣府還要好一些,故朕在大同調了一千兵。”
此時的大同,元氣確實要比宣府更足。從歷史上的姜鑲反正就能看出來,大同鎮,并非無一戰之力。
朱慈烺:“父皇,此次兒臣偶遇大同鎮兵馬,見一人孔武有力,甚是威猛,兒臣不勝欣喜。”
“你想把這個人調到鐘粹宮當差?”
朱慈烺一躬身,“圣明不過父皇。”
崇禎皇帝:“究竟是什么人能得你的青睞?”
“大同鎮百總,王輔臣。”
一個百總,這樣的官卑職小之人,崇禎皇帝還不會放在心上。
“那你就直接調走就是。”
“謝父皇。”
崇禎皇帝:“嘉定伯府的事,辦的如何?”
“回稟父皇,嘉定伯欺弄兒臣,已被兒臣下了詔獄。”
“下詔獄?”崇禎皇帝心中泛起一絲驚訝。
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做事,竟如此的有魄力。
“他因何欺瞞與你?”
朱慈烺將事情經過簡單一說。
崇禎皇帝的臉上,難得的露出半分笑容。
“這么一個圈套,也就是周奎這個妙人,才會鉆。”
“不過嘉定伯畢竟皇親,他如何,無傷大雅,重要的是,中間還有你的母后。”
朱慈烺不為所動,“父皇,沒有金剛手段,如何能有菩薩心腸。”
“周奎身為皇親,一不思量朝廷,二不體諒中宮。就周奎做的那些事,若不是因為皇親的身份,怕是早就被那幫文官彈劾下獄了。”
“況且,兒臣此次在嘉定伯府中,有了更為驚人的發現。”
“什么發現?”崇禎皇帝來了興趣。
“賬本。”
“有話直說。”
“父皇,在殿外,兒臣已將賬本交于王德化。”
“王德化在外面嗎?”崇禎皇帝沖著殿外喊道。
“奴婢在。”
王德化躬身應聲走進大殿。
“太子交給你的賬本呢?”
王德化又招呼進來兩個小宦官,“將賬本呈上。”
兩個小宦官小心翼翼的將兩冊賬本捧著放在御案上。
賬本很厚,分左右擺在崇禎皇帝的眼前。
連看都沒有看,崇禎皇帝直接問:“太子,說出你的發現。”
朱慈烺行了一禮,“父皇,這冊賬本,據嘉定伯府中下人交代,平時周奎不離身,僅有周奎父子及府中管家三人看過。”
“兒臣想來,這其中定記錄了嘉定伯府的生意往來,據此可以推斷周奎的家資。”
“故,兒臣仔細翻看。”
“據兒臣發現,自崇禎三年三月起,嘉定伯府一直與宣大一線有生意往來。”
“尤其是,張家口堡。”
崇禎皇帝神情一凜,“你的意思是,嘉定伯府參與了走私?”
“據兒臣猜測,應是如此。”
“崇禎三年四月。”崇禎皇帝對于這個時間節點,很是敏感。
“崇禎三年三月,你被冊立為太子,周奎隨之因外戚恩寵而被封嘉定伯。”
“也就是說,周奎剛剛被封為伯爵,就有人主動找他,讓他參與走私。”
“以周奎貪財的德行,定然不會拒絕。”
“崇禎三年四月,那個時候周奎剛剛被冊封為嘉定伯不久,在任的官員,不會反應的那么快。”
“反應如此迅速的,只能是彼此之間互相聯姻的勛戚。”
“父皇英明。”朱慈烺由衷的說道。
崇禎皇帝沒有繞圈子,“直說吧,你查到了哪家勛貴。”
“恭順侯府。”
崇禎皇帝眉頭一緊,恭順侯府強占開平中屯衛軍田的事才壓下去不久,怎么這就又扯到了恭順侯府。
“崇禎三年在世的恭順侯名為吳汝胤,可他崇禎四年就過世了。”
“他的長子吳惟業承襲爵位,而后又是次子吳惟英承襲爵位。”
“而吳惟英臥病在床,沒幾天可活了。”
朱慈烺生怕崇禎皇帝想大事化小,再次壓下去。
“父皇,兒臣查到的,并非是恭順侯的承襲者,而是恭順侯府的旁系。”
聽到是旁系,崇禎皇帝沒有猶豫,“誰?”
“恭順侯吳惟英之弟,吳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