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崇禎皇帝端坐于龍椅上。
朱慈烺緩步走進(jìn)殿內(nèi),“參見父皇?!?
“見過宋偉了?”
“見過了。宋偉是山陰縣人,接到朝廷的起復(fù)詔令后,便連夜啟程,進(jìn)京赴命?!?
“兒臣見到宋偉時,他還是一副疲憊之象。”
崇禎皇帝點點頭,“宋偉這個人朕還是了解的。”
“崇禎二年,建奴入塞,宋偉率兵勤王。后又率兵援遼,與建奴交戰(zhàn)能不落下風(fēng)?!?
“不是吳襄那個繡花枕頭可比的?!?
“可惜宋偉身體不好,告病歸鄉(xiāng)多年,直到最近才被起復(fù)。”
朱慈烺回道:“兒臣見到宋偉時,他雖因趕路略顯疲憊,可不難看出,老當(dāng)益壯,精氣神還是在的。”
崇禎皇帝發(fā)出一聲無奈的嘆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你可知此話何意?”
朱慈烺當(dāng)然明白崇禎皇帝的意思。
“姜維北伐時,蜀中將領(lǐng)人才匱乏,青黃不接,無奈之下,只能以老將廖化充為先鋒?!?
“廖化并非無能,而是年歲太大,實值蜀中凋敝,無人可用?!?
崇禎皇帝低頭看向御案上的一封奏疏,眼神逐漸黯淡。
“宋偉年近六十,黃得功已然花甲?!?
“如今的大明朝,也只有‘廖化’可用?!?
說著,崇禎皇帝以目示意王承恩,后者拿起案上的奏疏雙手捧著遞給朱慈烺。
“小爺?!?
朱慈烺翻看著,崇禎皇帝繼續(xù)說著。
“四川有一戶人家,種的李子樹上竟然長出了黃瓜。”
“請巫師看過后,巫師說:‘李長黃瓜,百姓無家’?!?
“若是在以往,散布這種大逆不道之言的人,早就被官府抓了。”
“可當(dāng)?shù)毓俑]有查辦,謠言也愈傳愈烈?!?
“這則謠言,還是一個進(jìn)京做買賣的四川商人酒后說出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直到被東廠的暗探偵知?!?
朱慈烺合上奏疏,“父皇,巫師神鬼之說,不過蠱惑人心之言,也就只能騙一騙無知愚人?!?
崇禎皇帝淡淡道:“可這世上最多的,就是無知愚人?!?
“李子是什么時節(jié)結(jié)果?黃瓜又是什么時節(jié)成熟?現(xiàn)在早就入冬了,可朕,今天才知道這則謠言!”
崇禎皇帝語氣變得激動,接著將目光盯向朱慈烺。
“你說,大明朝真的氣數(shù)已盡了嗎?”
殿內(nèi)侍奉的宦官,連帶著大太監(jiān)王承恩,盡皆跪倒在地,大氣都不敢出。
朱慈烺的反應(yīng)慢了半拍,面對如此沉重的話題,他也只能跪倒在地。
話到嘴邊,卻又不知如何開口。
崇禎皇帝隨即接著又說道,畢竟太子不過是十幾歲的娃娃,他也沒寄希望太子能夠說出些金玉良言。
“今年四月,朕召保定巡撫徐標(biāo)入對,知道徐標(biāo)和朕說什么嗎?”
“自淮來數(shù)千里,見城陷處,蕩然一空。即有完城,僅余四壁,蓬蒿滿路,雞犬無音,未遇一耕者?!?
“當(dāng)真是應(yīng)了那句,‘李結(jié)黃瓜,百姓無家’?!?
朱慈烺不得不說話了,“天下糜爛至此,絕非圣上之過。”
崇禎皇帝知道這是太子的寬慰之言。
“朕是皇帝,天下糜爛至此,朕怎么可能沒有責(zé)任?!?
“起來吧,都起來吧?!?
“謝父皇。”朱慈烺謝恩。
“太子,朕聽說你在鐘粹宮里經(jīng)常拿著各地的軍報盯著地圖看,可看出了什么門道?”
崇禎皇帝清楚的明白,大明朝這副爛攤子,自己已經(jīng)收拾不了了。
病急亂投醫(yī),他竟將希望寄托于自己十五歲的兒子身上。
“回稟父皇,兒臣愚鈍,唯有一法。”
“南遷?!?
崇禎皇帝替朱慈烺說出了那兩個字。
“父皇英明?!?
“你知道順天府什么時候成為行在?又是什么時候成為京師?”
“回稟父皇,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成祖正式遷都順天。其后洪熙、宣德兩朝又改稱行在?!?
“直至正統(tǒng)六年,英宗詔告中外,‘定都北京,文武諸司不稱行在’。從此,北京方徹為都城?!?
崇禎皇帝點點頭,“永樂十九年至正統(tǒng)六年,二十年的時間才定下都城?!?
“軍中將領(lǐng),多為北人。朝中官員,也有近半數(shù)出自北方。一旦南遷,他們的家鄉(xiāng)族人該怎么辦?”
“馬嵬坡之變,護(hù)衛(wèi)唐玄宗李隆基的那些衛(wèi)士為什么嘩變,因為他們的家人全都被拋棄在長安!”
“打了,守不住,北方出身的官員將領(lǐng)就算心中不悅,可也說不出什么?!?
朱慈烺進(jìn)言:“父皇,可北方已是一片死地?!?
“天下雖糜爛,但未到不可為之地?!?
崇禎皇帝望著朱慈烺:“朕剛剛和你說的馬嵬坡之變的教訓(xùn),你忘了?”
馬嵬坡之變,聽著崇禎皇帝再次提起這個事件,朱慈烺陡然驚醒。
馬嵬坡之變后,唐玄宗李隆基被迫讓出帝位,取代唐玄宗的下一任大唐皇帝,是他的親生兒子,太子李亨。
南遷的事情太大,不是一時半刻就能遷都的。
若事情真的到了那一步,大臣上奏,更大的可能性是讓太子南下監(jiān)撫,而讓皇帝南下遷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崇禎皇帝今年不過三十多歲,又御極十六年之久,經(jīng)驗豐富,正是當(dāng)皇帝的黃金年齡。
不說他那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格,單從權(quán)力這一點上來說,崇禎皇帝對權(quán)力的看重,不弱于任何人。
言語至此,不管崇禎皇帝有沒有敲打朱慈烺的意思,他都只能當(dāng)作有來小心應(yīng)對。
“父皇教訓(xùn)的是,是兒臣考慮不周?!?
崇禎皇帝還是那一句話:
“你還年輕,有些事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會明白?!?
“接下來,你還有一件事可有做。”
崇禎皇帝從御案上拿起一封奏疏:“這是薊州總兵總兵唐通的謝恩疏?!?
“接下來,你就好好想想該如何安置寧遠(yuǎn)一線的五十萬軍民?!?
薊州總兵唐通被封為定西伯以及賜婚的流程都已經(jīng)走完了,特此上疏謝恩。
遼東總兵吳三桂的封爵、賜婚流程也差不多走完了。
不見兔子不撒鷹。
實惠已經(jīng)拿到了手里,吳三桂等人就該上疏請求將寧遠(yuǎn)一線的軍民遷回關(guān)內(nèi)。
適才還拿馬嵬坡之變敲打我,這接著就給我這么大一活。
打一巴掌給一甜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