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學的基本問題
- (德)亞歷山大·普凡德爾
- 569字
- 2025-03-04 17:57:41
一、性格學的對象
初看起來,關于性格學的對象根本不可能會有疑義。因為這門科學,即使偶爾也在其他的名義下,所指向的始終是人的性格,它按照如今的名稱想要涉及的也是人的性格。人當然是一個三位一體的生物,他同時是軀體、活的身體和活著的心靈。但是很明顯,人們要認識的不是他們的軀體的性格,不是他們的活的身體的性格,而是他們的活著的心靈的性格。人們的個別的心靈,曾經活過的,現在活著的,以后將活著的心靈,顯然是性格學首先要指向的被給予的經驗材料。這些人的心靈中的每一個都具有一個性格。如果我們聲稱,這些心靈中的這一個或那一個是無性格的(charakterlos),那么我們并不想說,它們根本沒有性格,而只是說,它們具有一個壞的性格、一個弱的性格或一個不太明顯的性格。
每個人的心靈都具有一個性格,這個一般意義上的性格現在究竟是什么呢?對這個問題可能又會有多個答案;這取決于人們在這里所看到的究竟是整個人的心靈,還是僅僅是這個心靈的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故而人們例如可以將性格專門理解為人的意欲的特質(Eigenart),或專門理解為人的情感的特質。但很容易看出,意欲的特質或情感的特質或心靈的某個其他方面僅僅是人的心靈之總體性格的特殊分類,它們展示的是這個總體的特有本質種類,按照它在其意欲的或情感的或其他的行為舉止中所表露出來的樣子。而最普遍意義上的性格無非就是整個人的心靈的特有本質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