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思之所思——存在

柏格森說,每一偉大哲人只思一事而畢其一生以圖表達之。若果如是,海德格爾所思的就是:存在。

但這馬上就引出一種疑問:存在問題不是始終貫徹于西方哲學的嗎?不少譯者譯為“本體論”的Ontologie,即西方哲學史上的主線,向來就是關于on的logos、關于存在的言說、研究存在的學問、存在論。巴門尼德已關注于存在問題,提出“存在之外并無非存在”,“存在是一”,“存在與思維同一”等著名命題。從巴西尼德到黑格爾哲學全書的第一論“存在論”,哪位大哲學家不討論存在?恩格斯把整個西方哲學史歸結為存在與思維的關系問題。看來,我們必須先知道存在怎樣在歷史上成為一個問題,才能了解海德格爾憑什么聲稱存在問題是他特特所思的根本問題。

存在怎么會成為一個問題呢?世界存在著,山川鳥獸存在著,你和我存在著。存在似乎是明明白白的。世上萬物存在著,這話在我們聽來平淡無奇。然而,存在并非永遠這樣平淡無奇。一個飽受折磨萬念俱灰的人,偶然登上一座小丘,川原和藍天在他眼前次第展開,他突然為一件基本事實震驚:這世界存在著。世界原可以不存在的——但竟有一個世界存在著。“To?be?or?not?to?be”(存在還是不存在)剎那間成為問題。哪個有靈性的孩子不曾有一次為這同一事實震驚并感到迷惑?原可以根本沒有世界,原可以根本沒有我這個人。而一個活生生的我竟面對著一個活生生的世界。死的思想于是也一道涌現。難道一顆活躍著的心靈竟會突然停止存在,再不蘇醒,再不面對這碧樹白云?也許,父母朋友會記著我。但整個人類最后也要歸于烏有。熱寂的宇宙是什么樣子?人生倏忽,意義安在?難道一切意義終究要歸于虛無?或自慰說,能量不滅,物質不滅,宇宙畢竟還存在著。但虛無所說的,不存在所說的,恐怕不是物質的消失,而恰恰是不再有一顆心靈感受著存在。

對存在的驚異和迷惑里包含著珍惜。“難道人,難道諸多民族只是胡亂跌進這大千世界而到頭來又甩將出去?抑或并非如此?我們非得問個清楚。”[16] 生和死把我們帶到變易面前。在時間的濁流里,曾存在的,已經死滅;正存在著,終歸無形。難道真理和德性像謬誤和惡行一樣也都只是曇花一現?

人們喜歡把希臘稱作人類的童年。各個文明之始,當然都是童年。不過,以我們中國的文明為例,它一誕生就有幾分老成持重,似乎預示了未來幾千年的循環。相比之下,希臘人似乎更天真好奇,更富蓬勃的生機。竟有一個世界存在,竟有存在這回事,震驚著希臘人。使童稚的文明充滿惶惑。惶惑不一定是多疑。希臘人并不懷疑存在是事實,是第一位的事實。但他們把事實感受為問題,并投入他們的心智來接受問題的挑戰。存在會變化嗎?如果承認了變易,豈不就承認了消逝與虛無?在存在之外,還有什么?能夠說“(還)有(虛)無”嗎?這是語言的矛盾還是事實的矛盾?有沒有擺脫了無的有?有沒有超出變易的存在?火?理念?能量?思想?神明?到底誰是永恒?

理論不能簡化為感受。初涉事理的學子發覺萬事一理貫之,以為解此理也就通解萬事。待拿出具體問題來,卻只講得出空泛和混亂。存在、虛無、變易、永恒、時間、實質、屬性、形體、美、目的、善……,把這一環一環理順成章,博學和精思是少不了的。理論最后往往會變得高度抽象和精細,讀不太懂,遂以“晦澀”一言蔽之。殊不知那些博大精深的體系,正是思想為了解釋世界人生的基本惶惑所做的努力。感受的真切是理論精深的首要條件。要讀懂哲學,單靠逐句推理是不夠的。非要啟動靈性,憑靈性深入討論的細密處,復從細密處參悟根本的靈性。哲學家們一面修煉思維的藝術直至老成,一面童稚般地保持著對人世的驚異。對存在這一事實的驚異,一再為哲學喚醒。萊布尼茨曾對這一震驚發問:“為什么存在者在而無卻不在?”維特根斯坦頗有同感:“可驚的不是世界怎樣存在,而是世界竟存在”。

我們在哲學之內運思,哲學就觸動我們本身。這里卻不是在談情調情味(Gefühle)一類。紀德有言:“美好情調偏弄出壞文學。”這話對哲學尤為中肯。情調,無論多美好,與哲學無涉。這里被觸動的是pathos(情)。

柏拉圖說:“被震驚是特屬于哲學家的pathos。因為除此以外哲學別無開端。”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是一樣的:“無論當今或從前最初的時候,人總是因震驚開始哲學的。”海德格爾總結說:“震驚之情是哲學的arche(開端,原則)。”[17] 如果我們以為震驚是哲學的原因,哲學開始以后震驚就銷聲匿跡,那我們就與希臘思想背道而馳了。Arche是原則,哲學從這一原則開端且在其全過程中始終受這一原則駕馭:“震驚駕馭著哲學的每一步。”(第25頁)

與pathos相連的是paschein:承擔,忍受,承受,任自己被調定(be-stimmen)。為了不受近代心理學之累,海德格爾建議冒險把?pathos譯為Stimmung(琴弦的調定、情緒)。我們在震驚之際退步自守,在退步之際留出余地(Dis-position,又作“性情”),容存在者的存在開敞。這樣來理解,哲學的性情實在是由存在來規定的。

應和存在者的存在的指令(Zuspruch),本己地把這一應和承擔過來鋪展開來,這就是哲學。(第29頁)

海德格爾提出存在問題,有很多學理上的根由。但其中包含著這種原始的驚異,卻不可不察。這個問題,對海德格爾來說,既富有實感,又富有學術性。這兩個方面的結合,粗淺地講,是這樣的:存在問題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問題,引起了希臘人的無限驚愕。在把握、深入、了解這一驚愕的過程中,希臘人提出了對存在問題的原初解釋。這些解釋以種種方式得到重新解釋并通過這種種變形至今支配著我們對存在問題的講法。我們今人欲對存在問題有所論,已擺脫不了歷史上的種種解釋,已必然活動在這種種“學術討論”中。而這種種學術工作,對海德格爾來說,都是為了熟悉存在問題在歷史解釋中的流行途徑,以期最終溯流還源,達乎存在問題初騰的境界。海德格爾常愿自己的思想直與早期希臘思想合流。他是這樣說到希臘人的:

存在者隨著存在的顯現而顯現,這一事實令希臘人震驚……哲學就存在者的存在求索什么是存在者。哲學行于通往存在者的存在之途。(第14—15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华蓥市| 丰城市| 静宁县| 买车| 万载县| 平罗县| 晴隆县| 乐都县| 宜兴市| 灵武市| 北京市| 恩施市| 潜山县| 涪陵区| 阿图什市| 分宜县| 津市市| 黑龙江省| 梁山县| 泰来县| 定南县| 比如县| 米易县| 明光市| 陇南市| 扶沟县| 彭阳县| 平度市| 西贡区| 年辖:市辖区| 县级市| 阿拉善左旗| 称多县| 金昌市| 常德市| 若尔盖县| 古交市| 绥滨县| 延庆县|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