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林婉兒的算計(求追讀,求收藏)
- 儒生詞條:以書入符,劍鎮萬道
- 憂傷邊界
- 2231字
- 2025-03-27 00:07:00
陸寒微微一怔,旋即領會了宋老夫子所言“一個月”之意。
“宋老夫子放心,與陳永年賭斗一事,我心中已有幾分勝算。”
“此話當真?莫不是斗氣之語。”
“自然千真萬確。”
“那陳永年,可是已文形境小成!”
“宋老夫子...流水不爭先,爭得是滔滔不絕。”
那矮瘦夫子面色一愣,旋即卻哈哈大笑起來:“好你個陸寒,竟用陳正平的話來搪塞我...”
“不過,這話確有幾分道理,”宋老夫子起身,神色鄭重,拍了拍陸寒肩膀,
“我輩寒門學子,面對那些世家簪纓的儒生,自然是爭不了先。”
“便如陳正平所言,你之前太過順遂,一心只求爭先,卻不解滔滔不絕的真意。”
“若若這半年的變故,能讓你領悟此道,倒也值了。”
陸寒長揖到地。
..........
陸寒離去后,兩位夫子的神情漸漸凝重起來。
血煞宗,郭北林家,李家莊,碧海齋,縱橫家。
作為縣學夫子,兩人自然知道這幾個名字意味著什么。
平靜多年的大周修道界,似乎又泛起了層層詭譎的波瀾。
“陳正平...你怎么看?”宋老夫子目光落在地上那條黑灰絲線,神色冷峻。
陳正平重新燃起一壺茶水,沉吟良久,輕聲說道:“我明白你的疑慮...看似是儒心破碎。但今日看來,確實有幾分縱橫家的跡象。”
宋老夫子眼眸漸漸冰冷下去:“若真如此,陸寒被當作他人鼎爐,那又是誰摘取了這果實?”
兩位夫子沉默不語。
其實...這兩年,如陸寒這般寒門天才,忽而儒心破碎,一朝隕落的例子,并不算少。
只是,鮮有人將這些因果聯系起來。
如今看來,似乎有一只無形的幕后黑手,在暗中操控著這一切。
大周以儒道為尊,縣學儒生更是身份尊貴。
想要暗中對這些深孚眾望的儒生天才下手,談何容易?
若真有人有此等遮奢手腳,必是權勢滔天人物。
答案呼之欲出。
“陳夫子,若當真是那些世家做的,你該如何?”宋老夫子昏花的眼眸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
陳正平緩緩起身,目光落在墻壁上懸掛的那把古樸寶劍上。
眸光流轉間,這位才到中年卻已然兩鬢如霜的夫子,似是憶起了諸多往事。
陳正平伸出了手,卻終究沒有握住劍柄。
輕笑一聲,這位中年夫子卻緩緩說道:“我輩儒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又有何妨?”
“哈哈...快哉...快哉,好個陳正平,無愧昔年萬松書院之魁首!”
宋老夫子舉起茶盞,大笑道,“此言豪邁,當浮一大白,可惜缺了美酒。”
“也罷,便以茶代酒!”
....................
星光披灑而下,
陸寒行走在寂靜的縣學中,心情倒有幾分難得的舒暢。
今日捏碎縣學玉符,自然是刻意所為。
一來,是想借助縣學之力,遮掩斬殺血煞魔宗門人的麻煩。
二來,則是想借兩位夫子之手,弄清楚那紫色絲線究竟為何物。
在看到這紫線的剎那,他便隱隱覺得,前身文宮受損,根源或許便在于此。
未曾想,此事竟牽扯出神秘隱秘的縱橫家。
不過,機緣巧合下,通過這支白玉筆,那個隱匿在暗處的黑手,已然進入了縣學的視野。
至于為何未提及林婉兒與紫色絲線之間的關聯,這是陸寒有意為之。
首先,在自身毫無憑證的情形下,便貿然指摘一位世家女子,此等行徑實在荒謬至極。
即便陳夫子與宋老夫子對他信任有加,恐怕也難以輕信這無憑無據之言。
再者,既然林婉兒在白玉筆中暗藏因果線,陸寒倒想看看,林婉兒的下一個“爐鼎”目標會是誰。
按常理推斷,此人不該是她同父異母的二哥。
畢竟若對其下手,嫌疑實在太過明顯,況且林婉兒也并無謀害這位兄長的動機。
極有可能,是她二哥受其指使,為她拍下了這支筆。
不得不說,這小小少女的心機之深沉,著實令人膽寒。
先是在筆中巧妙埋下因果線,而后安排灰袍道人在競拍時故意哄抬價格,借此算計自家那個同父異母的二哥。
最后,再將這支借拍賣“洗白”的白玉筆,不著痕跡地轉贈給新的爐鼎人選,手段之縝密,令人防不勝防。
好一個一魚二吃。
不...是三吃。
當得知陸寒拍下這支筆后,林婉兒立即安排灰袍道人截殺陸寒。
若陸寒敵不過,這筆就算是被搶回來了,不虞有泄密因果線之憂。
若陸寒能敵過,那這灰袍道人便成了犧牲品,正好借陸寒之手滅口。
念及于此,陸寒嘴角卻是溢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卻不知,林婉兒如此行事,究竟是為了提升自身修為,還是另有目的?
陸寒的腦海中,又浮現出那個倩麗的身影。
一個自認為算無遺策、思慮周全的少女?
在兩世為人的陸寒面前,她的手段還是稍顯稚嫩了些。
既如此...便配合她玩玩?
有林婉兒攪和縣學這一灘渾水,陸寒說不得能坐收些漁翁之利。
想到這里,陸寒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林家小姐姐...可要加油喲。
...
從夫子舍回學舍,須經由縣學正門。
縣學坐落郭北縣西郊,緊鄰繁華熱鬧的清風坊。
即便深夜,縣學兩側的臨街鋪子也是人聲熙攘。
陸寒靜靜地佇立在微冷的夜風中,望著那一片燈火輝煌。
自穿越而來,文宮莫名受損一事,始終如同一柄高懸的利劍,令他心神緊繃、如履薄冰。
先是遭遇林婉兒,又知曉了因果線的秘密,一直縈繞在他心中的困惑,終于有了些許答案。
談不上撥云見日的豁然開朗,但亦足夠讓此刻的他心情稍定。
清風坊里,
楊家炊餅、李大娘餛飩、張記豬頭肉...各式攬客的小旗,在燭火掩映下,從店家鋪檐外高高挑出。
販夫走卒與如織行人,一并描畫出獨屬這個時代的人間煙火。
郭北縣扼守大周西南,背靠“十萬荒山”,面朝南蠻荒海,加之浩蕩桂水穿城而過,自古便是“茶銅商路”上的重鎮。
無論是北荒來的皮貨商人,還是東邊南唐國馱著絲綢來的馬隊,都需以郭北縣為周轉,也因此造就了郭北縣數百年的繁榮。
不僅是郭北,如今大周各處,皆是此等盛世景象。
數百年未有戰火,八方紛紛朝貢,大周朝廷上下皆是一片稱贊:千年以降,未逢盛朝若此之極者。
那些累世簪纓的世家大族更是鼓吹,稱這皆是當今圣上垂拱而治的功勞。
但誰人又知,這盛世之下,埋了幾多寒門枯骨?
月夜中,一聲嘆息。
陸寒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