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在眼前:社會急救速查手冊
- 張文武 于學忠編著
- 606字
- 2025-03-15 05:09:15
法律保障與急救意識
我國一直倡導“扶危濟困”的良好社會道德風尚,針對“敢不敢救”的問題,逐步完善的法律制度提供了堅實的社會保障。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俗稱為“好人法”的第184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2020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27條規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紅十字會等有關部門、組織應當積極開展急救培訓,普及急救知識,鼓勵醫療衛生人員、經過急救培訓的人員積極參與公共場所急救服務。公共場所應當按照規定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設施”。上述相關法律條文的完善,從法律制度建設層面保障了救助的相關法律問題,同時也在法律實施層面對全社會參與社會急救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從法律層面積極鼓勵懂急救的市民第一時間對遭遇意外的患者及時施救,既有助于挽救人民群眾的生命,又能夠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尷尬與無奈。“好人法”的頒布,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敢不敢救”的問題,但現實中,還有一個“會不會救”的問題。
以心肺復蘇(CPR)為核心的急救知識與技能應成為廣大市民日常生活必備的知識和技能。面對心臟停搏(CA)的患者,在迅速作出判斷之后,必須敢救,立即做CPR!面對其他急需幫助的危重患者,如創傷、異物卡喉、癲癇、休克等,如果能借助于這本速查手冊,冷靜進行判斷、果斷采取行動,就有望為傷者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