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視力健康管理國內外現狀

一、國內兒童青少年近視現狀

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2015年發布的《國民健康視覺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5歲以上人群中,近視和遠視的患病人數約有5億,其中近視人數在4.5億左右,而患有高度近視的總人口高達3 000萬。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發病率都超過70%,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視發生率已經高居世界第一位。該報告指出,若沒有有效的政策干預,我國將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軍事等行業領域缺乏符合視力要求的人才儲備,這將直接威脅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國家安全。

2000—2008年,國防部曾3次放寬征兵體檢視力標準,2014年征兵視力體檢標準已下調至右眼4.6(小數記錄法的0.4)、左眼4.5(小數記錄法的0.3)。

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號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兒童為14.5%,小學生為36.0%,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0%。調研發現,低年齡段近視問題比較突出。在小學和初中階段,近視率隨著年級的升高快速增長,小學階段從一年級的15.7%增長到六年級的59.0%,初中階段從初中一年級的64.9%增長到初中三年級的77.0%。小學和初中階段是我國近視防控的重點年齡階段。高三年級學生高度近視,在近視總數中占比達到21.9%。高度近視容易導致一系列嚴重的致盲性并發癥,要高度警惕和重視。

二、國外兒童青少年近視現狀

2016年美國《眼科》雜志發文稱,2000年全球約14.06億人近視,占全球人口22.9%,預計到2050年將增至47.58億,占全球人口49.8%,50年間將增長約2倍,其中10~25歲亞洲近視人口增長最快。美國青少年近視率約25%,英國小學畢業生近視率低于10%,德國青少年近視率在15%以下。日本2012—2017年小學生近視率由30.7%上升至32.5%,初中生由54.8%上升至56.3%。

三、歐美國家視力健康管理工作進展

法國青少年近視率約為20%。幼兒3歲進入幼兒園后,學校就會與社保系統聯手注意預防孩子出現近視眼。法國的中小學校開設有健康教育課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導學生如何保護視力,如在強烈光線下要戴太陽眼鏡來保護眼睛、日常多進行戶外體育運動來預防近視,并會定期檢查視力。學校做到教室光線非常充足,注意學生的營養均衡。

美國青少年近視率為25%左右,學校和學生的父母非常重視日常視力保健,會建議學生多進行戶外活動,減少上網與打游戲的時間,學校和住宅小區幾乎都有一個公共花園和小朋友戶外活動操場。

德國的近視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德國聯邦教育局及德國聯邦衛生局等機構共同創建了青少年眼睛保護協會,專門指導和管理青少年視力。該協會經常深入學校,對幼兒園、中小學的學生進行視力跟蹤調查,定期檢查學生視力、建立青少年視力檔案,發現視力降低者及時進行檢查矯正。此外,德國小學從一年級起就讓學生戴上“巫婆眼鏡”,體驗近視感覺和戴眼鏡對生活帶來的不便等。為了提高孩子視力,德國學校還定期進行“望遠”活動,讓孩子們走出家門,在公園和山上凝視遠處的田野和群山,經常和大自然接觸。許多德國學校還在推廣眼部肌肉訓練操,每天上下午在學校各做1次,晚上睡覺前再做1次。協會專家表示,眼部肌肉過度疲勞是導致青少年近視的主要原因,積極鍛煉眼部肌肉不僅不容易近視,還有助于提高視力。家長要讓孩子保證接受到充足的光線。德國每年都推出青少年視力報告,讓各界了解德國青少年的近視現狀,還會評出保護視力出色的學校。這一系列有效的舉措使德國的近視眼發生率大幅度降低。

加拿大6~8歲學生近視率為6%,11~13歲近視率為29%。加拿大中小學(尤其是小學)課時較短,大多數省份法定上課時間為每日上午9~11點,下午1點到3點半,學生在課堂上的用眼強度較小。在加拿大全國范圍內,教育部門嚴禁拖堂、補課等行為,且多數省份規定,中小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于每天2小時(低年級學生每天戶外活動須達到4.5小時)。中小學每學期末,校方都會給家長寄“愛眼信”,其中詳細闡述眼保健的重要性,用眼衛生注意事項,以及定期接受視力檢查等。在加拿大,醫保規定未成年人可以每年接受兩次免費眼科檢查,如果需要,治療和配眼鏡也同樣是免費的。

四、亞洲地區視力健康管理工作進展

日本、韓國、新加坡近些年的近視人數均在迅速增長。在對這些國家的城市地區的學生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近視率在80%以上,高度近視占比在20%以上。

據日本2017年學校保健統計調查報告顯示:幼兒園視力低下率為24.48%、小學為32.46%、初中為56.33%、高中則為62.30%。在韓國,5~6歲學生近視率為20.4%,7~11歲為58.4%,12~18歲為80.2%。而在新加坡,小學生近視率也幾乎達到40%。

學者們認為,相比于其他洲,亞洲地區人口密度大,因而競爭也更激烈。特別是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都有類似的教育考核和人才評價制度,使得很多孩子過早地進行系統閱讀,平時除了要完成學校的學習,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培優班。例如韓國,只有1/3的學生沒有額外的學習課程,15.8%的學生每周花在額外課程上的時間超過4小時。另外,近些年來,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廣泛普及和頻繁使用也加劇了近視的發生。孩子們的居住場所也普遍缺少運動場地。學生回家后的娛樂放松方式基本上是看電視、玩電腦或手機網游。一些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也開始向電子化方向發展。如此沉重的近距離用眼負擔,讓孩子們的眼睛得不到及時、充分的休息,進一步導致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

新加坡也是近視率“位居前列”的國家之一。2001年,新加坡教育部與衛生部聯合創立了國家近視預防項目,該項目旨在為全體青少年進行視力普查、健康教育并建立近視檔案。該項目特別強調戶外活動對預防近視的重要作用,并將課外活動時間作為考核公立學校的重要指標。目前,新加坡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近視率在過去10年里一直維持在65%,而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近視率則維持在28%。

五、國內視力健康管理工作模式

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視力健康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進展緩慢,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策略上的不完善

從策略上來看:一是缺乏協調一致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組織體系。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部門共同努力。但目前婦幼、教育、衛生、科技等機構尚未形成統一的協作關系,專業人號也難以深入幼兒園或學校開展調研指導;二是缺乏全面系統的資料和數據,難以為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提供科學依據;三是缺乏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資金投入;四是缺乏對近視防控和眼保健用品市場的有效監管;五是大多數學校衛生研究都只停留在調查階段,缺乏合理的干預措施。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呈現孤立性、突擊性和脫節問題,缺乏參與的廣泛性和長期性。

(二)具體措施的不足

從具體措施來看:一是以往預防、矯正近視采用的多是純生物學方法,未能從現代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及其所處的時代、環境、社會、教育、文化等多角度來探究近視發生與發展的根源,并在此基礎上找出相應的有效防控方法。生物醫學模式指導下多種方案的治療效果仍不盡人意,或難以普及。二是視力健康教育仍屬薄弱環節,人們對近視問題普遍漠視,缺乏愛眼護眼知識和眼保健技能。三是對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預防缺乏早期篩查和預警手段,導致很多兒童青少年錯過最佳的防治時機。

(三)工作模式有待完善

2018年以前,近視防控的全社會動號和參與的氛圍還未形成,國內大部分地區遵循以“疾病”為中心開展此項工作,停留在傳統的“查病-治病”的簡單模式,同時由于缺乏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沒有專業、專職的防控機構來從事這一工作,基本上都是依靠當地的醫療資源入校開展一些簡單的宣傳教育和視力篩查。這一陳舊的“查病-治病”模式,目標群體鎖定的是已發生近視的人群,其弊端顯而易見:一是會讓很多處于視力亞健康狀態的兒童青少年錯過最佳康復時機,二是受利益驅使,其后端指導開展的一些干預措施,商業目的也較明顯。

目前已有部分地區開始重視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以湖北武漢為代表,在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建立了創新機制,成立了專業、專職的防控機構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專項工作。在多年的實踐工作中逐步意識到“近視眼是不可逆轉的”,靠“查病-治病”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必須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防治模式及視力健康管理模式。防控工作轉向以人的視力健康需求為導向,將防控的目標群體擴展為“全人群”,防控工作實現了“戰略前移”,與各地的相關工作交流也較多。上海、山東、浙江等地區開展此項工作也相對較早,目前均已開始借鑒和探尋視力健康管理工作模式。

在2018年《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印發后,國內各省市地區均積極響應,紛紛組織各級人號參觀學習、借鑒先進地區工作經驗,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管理工作得以大幅度推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阳县| 清镇市| 祁门县| 大埔县| 贵阳市| 博罗县| 井冈山市| 烟台市| 金乡县| 茌平县| 潢川县| 云霄县| 芜湖县| 伊金霍洛旗| 登封市| 泰宁县| 微博| 冀州市| 宝鸡市| 砀山县| 邛崃市| 安新县| 天门市| 兴隆县| 镇赉县| 威远县| 星座| 根河市| 尤溪县| 新密市| 株洲县| 大新县| 盖州市| 兴和县| 郯城县| 怀化市| 安仁县| 黄浦区| 滦平县| 嘉义县|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