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肛腸疾病中醫特色護理
- 梅榮主編
- 634字
- 2025-03-14 16:45:21
三、直腸
直腸位于盆腔內,上端在第三骶椎平面與乙狀結腸相接,向下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穿過盆底移行于肛管,與肛管形成一近90°的角,稱為肛直角。直腸與乙狀結腸連接處腸腔較小,是整個大腸最狹窄之處,自此以下逐漸擴大成直腸壺腹,至穿盆底處又再度變狹小。直腸全長12~15cm,行程并非筆直,在矢狀面和額狀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彎曲。在矢狀面上,直腸沿骶尾骨的前面下降,形成一個弓向后方的彎曲,稱直腸骶曲。進一步直腸繞過尾骨尖,轉向后下方,又形成一弓向前的彎曲,稱直腸會陰曲。此二曲在乙狀結腸鏡檢時是必須注意的解剖特點。直腸在額冠狀面上還有三個側曲:上方的側曲凸向右;中間的凸向左,是三個側曲中最顯著的一個;而最后直腸又越過中線形成一個凸向右的彎曲,因而直腸側曲呈右-左-右的形式。但直腸的始末兩端則均在正中平面上(圖1-1-7)。

圖1-1-6 排便過程中肛墊的作用

圖1-1-7 直腸的彎曲
對于男性,腹膜外直腸的前面相鄰的器官由下向上是:前列腺、精囊、輸精管壺腹、輸尿管和膀胱壁。所以外科常通過指肛檢查,隔著直腸前壁,觸摸上述器官以診斷疾病。腹膜內直腸的前面,隔著直腸膀胱陷凹,與膀胱底的上部和精囊相鄰,有時回腸袢和乙狀結腸沿著直腸壁伸入到直腸膀胱陷凹內。
對于女性,腹膜外直腸直接位于陰道后壁的后方。腹膜內直腸隔著直腸子宮陷凹與陰道后穹及子宮頸相鄰,陷凹內也常有回腸袢和乙狀結腸伸入。
直腸不僅是排糞的通道,而且具有一定的儲糞功能,其儲糞和排空功能與年齡和性別有一定關系。又由于其具有的順應性,對保持肛門自制有一定作用(圖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