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角膜病流行病學

第一節 我國角膜病患病率概況

我國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為200萬~300萬,而且每年增加10%左右,角膜疾病問題日益突出,對角膜病的防治問題日益緊迫,故對角膜疾病的流行病學了解顯得尤為重要。我國對角膜疾病的全國樣本量的調查研究較少,多數研究是基于對醫院就診患者的調查。2009—2011年,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項目“中國感染性角膜病社會危害和干預策略研究”組織了全國感染性角膜病流行病學調查,該調查涉及10個省的30家三級甲等醫院,數百名眼科專家參與,報道了多種角膜疾病的患病率及致盲率。該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角膜病患病率為2.49%,角膜盲的患病率為0.225%。按照當時我國13.4億人口推算,我國角膜病患者達3 000多萬,角膜盲患者達300多萬。以下是我國一些常見角膜疾病的發病率的統計。

一、感染性角膜病發病率

感染性角膜病是我國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占角膜盲的首位,其總患病率為0.192%。主要包括病毒性角膜炎、細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角膜炎等。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感染性角膜病的發病率在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存在很大差別,其患病率與患病人群的職業、知識水平、生活環境、醫療及衛生條件有極大的關系,尤其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村或者郊區發病率較高,男性比女性多發。角膜外傷是本病主要危險因素,由眼外傷造成的感染性角膜疾病可高達80%,眼外傷不僅破壞眼表的防御,而且會攜帶致病病原體,故感染性角膜病多發生于青壯年男性及從事農業生產者,同時由于該類人群自我防護意識較差,通過感染性角膜疾病致盲的概率也較高。其他危險因素還有糖皮質激素及抗生素的眼部不合理應用、角膜接觸鏡的配戴等。

目前國內外關于感染性角膜病的流行病學研究多以醫院就診患者為基礎,一些以人群為基礎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病毒性角膜炎尤其是單純皰疹性角膜炎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在我國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1/10 000。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病程遷延,易反復發作,是我國危害嚴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其發病多與機體免疫力下降,防御功能不足密切相關。

我國非病毒性角膜病發病率為11/10 000~77.9/10 000。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微生物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在角膜微生物感染中,細菌所致角膜炎占40.09%,真菌所致角膜炎占55.32%,棘阿米巴所致角膜炎占4.59%。

真菌性角膜病是我國非病毒感染性角膜病的首位致盲疾病,其多發人群為農業勞動者。真菌性角膜病致病菌主要包括鐮刀菌屬、彎孢菌屬、曲霉菌屬、念珠菌屬四大類,在我國主要以鐮刀菌、曲霉菌最為常見,占致病菌種的80%,而又以鐮刀菌屬最為常見,鐮刀菌已成為我國首位的真菌致病菌。有研究表明,真菌性角膜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為植物性角膜損傷。同時真菌性角膜病的發病還與季節存在相關性,有研究表明,真菌性角膜疾病多發生于10—12月,究其原因為此時氣候適宜真菌生長,而且農忙季節角膜外傷的概率增加。

在我國細菌性角膜病發病率為10/10 000~30/10 000,主要致病菌為銅綠假單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鏈球菌。其中銅綠假單胞菌占致病菌的首位,但隨著敏感抗生素的應用,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角膜病發病率呈下降趨勢,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角膜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研究表明,物理性損傷是細菌性角膜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我國細菌性角膜病的高發人群為戶外勞動者,這與此類人群保護差、外傷概率高、接觸病原菌機會多存在很大的關系。

我國棘阿米巴角膜病發病率目前尚無報道,在我國棘阿米巴角膜病發病主要與眼外傷有關,尤其泥土引起的眼外傷是棘阿米巴角膜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角膜接觸鏡的推廣,配戴人數增加,我國阿米巴角膜炎的發病也在呈逐年遞增狀態。

二、免疫性角膜病發病率

在我國,春季角結膜炎是最常見的免疫性角膜病,多于春秋季發病,以6~20歲多見,其中6~10歲兒童發病率最高,男性發病率要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約為3:1,可持續發病8年之久。春季角結膜炎的發病與氣候存在很大關聯,該病在天氣溫暖的季節高發,溫熱地區較寒冷地區發病率高。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以人群為基礎的發病率的研究報道。

蠶食性角膜潰瘍是免疫性角膜病的典型代表,此病是由細胞免疫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非常棘手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但其發病率較低,比較罕見,文獻報道在中國發病率為3/10 000。該病分為兩型:Ⅰ型(良性型)多發生于老年人,多為單眼發病,進展較緩慢,治療效果較好;Ⅱ型(惡性型)多發生于青壯年,多為雙眼發病,病情進展快,治療效果差。

其他類型的免疫性角膜病由于發病率較低,我國目前沒有確切發病率的統計,還有待于大樣本病例的進一步研究。

三、角膜營養不良及角膜變性發病率

角膜營養不良多為遺傳性疾病,其發病的報道多與家族相關,鮮有人群發病率的報道。少量文獻報道我國上皮基底膜營養不良在人群中發病率約為2%。

我國常見角膜變性疾病有角膜老年環、圓錐角膜、翼狀胬肉等。

角膜老年環是角膜周邊部基質內的類脂質沉著,是最常見的角膜混濁,是有遺傳傾向的退行性角膜改變,多雙眼發病,發生于50歲以上的人群,與高脂血癥存在一定相關性,發病率在20%~35%之間,隨年齡增長而增高,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可高達100%。角膜老年環的發生一般不影響患者的視力,無需特殊治療。

圓錐角膜是一種表現為局限性角膜圓錐樣凸起伴角膜基質變薄的角膜變性性疾病。通常在青春期發病,其發病與遺傳因素、長期配戴軟性隱形眼鏡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該病多雙眼發病,進展迅速,一般至40歲左右病情漸趨穩定。有研究表明我國圓錐角膜在群體中的發病率為1/10 000~5/10 000,在要求屈光手術的就診患者中檢出率最高。

翼狀胬肉是我國常見的變性性角膜疾病,有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呈增長趨勢,農村發病率高于城市,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我國不同地區翼狀胬肉的發病率相差較大,其總體發病率為9.9%。有研究顯示北京市發病率為3.8%,海南省發病率為7.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病率為12%,青海省發病率為14.5%,河南省發病率為17.9%,而在西藏自治區,翼狀胬肉的發病率可高達27.2%。引起翼狀胬肉的首要環境危險因素是紫外線的照射,因此,高海拔地區發病率高于低海拔地區,農村戶外工作人群發病率要高于城市人群。其他環境因素還包括粉塵、風沙、干燥、炎熱等,非環境因素包括全身疾病、種族、文化程度等。總之胬肉的發病與多種因素相關,主要是這些危險因素導致了角膜緣干細胞屏障的受損。

四、眼干燥癥

眼干燥癥是我國常見的角膜疾病,是由于淚液的質、量或動力學異常引起的淚膜不穩定,從而導致眼部不適及視功能障礙的一類疾病。隨著人們用眼習慣的變化,眼干燥癥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常見病。我國現有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眼干燥癥在我國的發病率為21%~30%。研究表明,本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老年人患病率高于青年人。其發病與年齡、全身情況、環境、眼部疾病、眼部外用藥物濫用、電子產品使用、角膜屈光手術等因素有關。一些氣候干燥、陽關直射較多的地區發病率可高達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固始县| 泌阳县| 孟连| 柘城县| 广丰县| 南皮县| 龙里县| 宁城县| 获嘉县| 兰西县| 沾化县| 普宁市| 资源县| 邵阳县| 邹平县| 县级市| 赣州市| 禹城市| 利辛县| 建德市| 揭西县| 林州市| 余江县| 准格尔旗| 常宁市| 施甸县| 铜山县| 巧家县| 嵩明县| 双辽市| 朝阳市| 铅山县| 舟曲县| 孟村| 绥中县| 三原县| 福建省| 兰州市| 高邮市| 吴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