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贊成?反對?
- 漢末天子:從獻帝開始逆襲
- 學之涯
- 2225字
- 2025-04-06 09:46:14
有關西涼軍的決議已畢,徐晃、張楊二人領了天子詔令,匆匆告退整軍去了。
董昭卻被劉協單獨留下,君臣密談近一個時辰方才放行。
暮色漸沉,行宮內的青銅燈盞次第亮起。這些青銅燈盞,還是張楊護駕上供的。
劉協獨坐在御案前,赤霄劍橫陳膝上。
他緩緩抽劍出鞘,寒芒在燈火映照下流轉不定,刺得人眼生疼。
“傳穆順!”
稍刻,在外侍候的穆順聞聲而入。
他進來后便深深躬著身子,態度那是異常恭順,他不像何柱還有董承和董貴人做靠山,他唯有依靠天子。
尤其是現在天子的權威日盛,他生怕有一點伺候不好。
他也知道,此時天子讓他進來,那定是有事要問。他屏氣凝神,靜等天子的垂詢。
“何柱最近如何?”劉協指尖掠過劍鋒,抬起眼皮瞧了一下穆順。
“回陛下,他還算本分,只是……”
“只是什么?”
穆順猶豫了一下,最終回道:“他……最近常往董貴人那走動。”
劉協雙眉一挑,嘴角彎起:“他去董貴人那干什么?”
“似是...想請董貴人勸說陛下...”穆順的后背已滲出冷汗,他知道何柱已經觸犯了天子的底線。
“勸朕?”劉協手中赤霄劍猛的回鞘,“是不是勸朕把選入驍果軍的原朝廷禁軍還給安集將軍?”
穆順身體微顫,頭又往下低了幾分,沒有回答。
劉協見狀,也沒有再追問,轉而問道:“董貴人態度如何?”
“奴婢知道的不確切,只聽說董貴人很為難,但最后還訓斥了何柱,教其要恪守本分!”
劉協輕輕點頭,心中對董貴人的態度很是滿意。在他的眼里,董貴人是董貴人,董承是董承,他并沒有把二者混在一起。
看著穆順,他的目光也是柔和了許多:“你做的還不錯,朕會記著。不過,朕料想安集將軍就快回來了,你要格外留意。好了,你去詔史阿進來吧。”
穆順眼角有些濕潤,極力壓制著自己的情緒,他戰戰兢兢的侍奉終于得到了天子的認可。在跪地叩首后,他起身退了出去。
望著穆順消失的背影,劉協臉色陰沉,眼中更是泛著冷意。這個黃門令何柱吃里扒外,他早就想除掉,只是時機還未到。
不多時,史阿奉詔前來。“臣校事郎史阿,拜見陛下!”
“起來吧。”劉協輕抬了一下手,“朕讓你做的事情如何了?”
“回陛下,臣已經把陛下欲移駕河東的消息散布堡內。”
“嗯!那群臣的反應怎么樣?”
史阿稍思索片刻,才回道:“陛下,臣現在人手不足,不能一一探查,但根據臣的了解,大部分朝臣都是無大異議,只有一部分好像有些意見。”
劉協心中稍松,含笑問道:“那你可知是哪些朝臣有不同意見?”
“這個臣不太清楚,只是知道現在他們正在司空處商議。”
“張喜!”劉協露出了然的神情,隨后輕嘆一聲:“看來張喜還是不死心啊,朕真的不知,袁氏是如何做到讓朝廷三公這么信任的!”
史阿聽后,卻不敢做出回應,但又不得不答,斟酌半晌回道:“陛下,要不臣再去細細打探一番?”
“不必了!”劉協擺了一下手,“若朕所料不錯,他們議完定會來尋朕的。但眼下,朕卻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做。”
“還請陛下明示!”
劉協微微頷首,稍后說道:“朕欲要前往河東,可朕又不了解河東情況,也不能完全依賴河東官員和大族。
所以,朕的意思就是要你先去河東探查,待朕抵達河東時再向朕稟報。”
緩了緩,他諄諄叮囑:“朕知道你交友廣泛,在河東必定有不少舊識。朕希望你能聯絡他們,迅速把校事府建立起來。
朕還說過,如今天下混亂,你有臨機專斷之權。朕信你,就如相信王師!”
史阿聽后心里明白,天子這是要提前布局了。不過,這也是他最擅長的事。而且,他終于可以大展拳腳了。
心中振奮之余,他鄭重叩首:“陛下信任,臣感恩肺腑之內。待陛下抵達河東,臣定不叫陛下失望!”
“很好!”劉協毫不吝嗇的贊道,“那你去吧,朕等著你的好消息!不過,你要先前往茅津渡南岸,尋找到那些被俘的朝臣!”
“諾!臣告退!”史阿應聲退下。
待史阿走后,劉協輕舒一口氣,現在他能做的已經盡量做了。
鐘繇早已去洛陽就任河南尹,羽林郎關平在覆滅白波軍后,帶著天子詔書也在前往徐州的路上了。
………
臨河堡內,司空張喜的住宅內,一眾三公九卿正在聚會。
他們聚會的目的,是應對突然冒出的一個消息,那就是是天子欲要移駕河東。
張喜得知后,心急如焚。在與太尉楊彪簡單溝通一番,迅速請三公九卿前來。
之所以請三公九卿,那無非是他們的話語權最重,能夠影響天子的決斷。
當然,這些三公九卿也就那么幾人。分別是太尉楊彪、司徒趙溫、太仆韓融、宗正劉艾,還有張喜自己。
此外,皇后的父親不其侯伏完也在。
此時,屋內一片沉寂。他們與天子再議遷都不久,就傳出了天子欲要移駕河東的消息。他們知道,這絕不是空穴來風。
天子一直沒有表態,那是怕群臣一起反對。而現在散布出來,那就是要試探群臣的反應。
坦白說,對于大部分低中級朝廷官員來說,朝廷遷都哪里并非那么重要。
他們在意的是糧草,是有沒有危險,他們不想再餓肚子,不想再受權臣和亂兵的欺凌,他們只要一個安穩的地方。
但對于一部分朝廷重臣,比如三公九卿,他們的考慮并非那么簡單。
三公九卿,幾乎每個人的背后,都牽扯著一個甚至多個家族,還有某個諸侯勢力。
此時,張喜坐在上首捋著胡須,語重心長:“諸公,相信你們都聽說了,天子欲要移駕河東。”
剛說到這,他突然笑了笑:“其實天子欲要移駕哪里,老夫自是支持的。但是老夫忝居朝廷三公之位,就不能任陛下胡來,畢竟陛下還年幼,沒有親政的經驗。”
話一說完,其余人都是禁不住皺起眉頭。執金吾本想反駁幾句,但見其他人并無反應,就按耐住了沖動。
張喜細心觀察其他人的神色,嘆道:“老夫并不是說陛下怎樣,而是遷都乃朝廷大事,應征得我們朝臣的同意。”
太仆韓融聽了半晌,忍耐不住開口打斷:“司空,老夫想知道,天子欲移駕河東,你是贊成?還是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