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準備收網
- 漢末天子:從獻帝開始逆襲
- 學之涯
- 2121字
- 2025-05-11 10:00:00
不多時,校事郎史阿匆匆步入殿中。若是細看,就發現他的神色很是疲憊。
行禮之后,他躬身候命。
劉協沒有避諱御階下的侍中董昭,語氣平淡的問道:“那些人最近可有異動?”
史阿這些日子一直暗中監視城內的風吹草動,尤其是胡才、衛固和范先等人的動向。
“陛下,胡才等人近日頻繁在香月軒密會。如今西涼軍兵臨城下,想必他們很快就要按捺不住了。”
劉協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是輕舒了一口氣:“如此甚好,只要他們開始行動,你們也可以收網了!”
史阿精神一振,可隨后卻是面露難色:“陛下,只是臣麾下人手不足,況且他們聚集了數百精卒,萬一失手……”
“這些朕知道!”劉協冷冷一笑,“朕會讓執金吾伏完調集部分兵馬給你,但你要切記,一旦動手,必要一網打盡,切不可放跑一人!”
史阿心中大喜,挺直脊背大聲道:“請陛下放心,臣絕不讓陛下失望!”
說完,他恭敬的一禮,轉身退了出去。
史阿走后,劉協的目光變得深邃。
自從移駕河東遭遇物價暴漲之事,他礙于朝廷立足未穩,不敢太對那些為非作歹、心存不軌的大族有所動作。
可是此次,他絕不會再手軟。
那些西涼軍叛逆,他要一一剿滅;那些欲要謀逆的不軌之人,無論是誰,他都要清算,以此震懾天下。
良久之后,他看向了正在假寐的侍中董昭,忽然笑道:“公仁,你說朕該如何懲處那些人?”
董昭緩緩睜開眼,方才天子和史阿的對話,他聽得一清二楚。
他知道這是天子對他的信任,可他更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知道的秘密越多,往往伴隨著的危險會更大。
可他只是一臣子,天子要如何,他唯有聽從。不過素來低調的他,知道怎么審時度勢。
他抬眼看著天子臉上掛著若有若無的笑意,心中知道天子所說的那些人是誰。
他微微欠身,淡淡笑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陛下乃大漢英主,有不臣之民倒行逆施,陛下當施以雷霆手段!不過……”
他話鋒一轉:“但這畢竟是少數,大多臣民還是忠心于漢室、忠心于陛下,若是牽連甚廣,可能引起局勢動蕩,寒了天下士人之心,還望陛下明察秋毫!”
劉協聞聽,不僅沒有惱怒,反而是笑了起來。他知道,受于時代的局限性,董昭內心還是偏向世家大族的。
雖然他來自后世,可也深知,那些世家大族,固然有種種的不是,可在這個時代,那就是代表著天下秩序。
他要去適應,而不是去破壞。
當然,對于居心叵測者,他是堅決予以鏟除。
“公仁多慮了,朕雖不敢與孝武帝相比,但其中分寸朕還是知道的。
世家大族與豪強,朕要用之,也要防之。心向朕的,朕自會籠絡有加,可是若是與朕相背,朕也有手段對待!
至于校事府,你也無需多慮。不過,眼下乃非常時期,朕當然要大用之!”
“陛下圣命,臣唯有佩服!”董昭恭謹的躬身施禮。
劉協笑著擺擺手,轉而說道:“對了,你覺得段煨真的會心向漢室?”
董昭微愣,他沒想到天子會有此問。轉念一想,便明白天子心里對段煨還是持有懷疑,更確切的說,是對其附李傕和郭汜之流的不滿。
他沉吟片刻,說道:“陛下,段煨其人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西涼諸將各懷心思,一旦受挫,定會分崩離析。況且……”
他抬眼看了看天子的神色,“西涼軍中還有一位智者,陛下不可不察。”
“智者?”劉協眉頭微皺,思慮半晌問道:“你是說……西涼人賈詡?”
“陛下明鑒!正是此人!”
劉協神色頓時復雜了起來。他沉默良久,才輕嘆一聲:“若非公仁提醒,朕險些忘了此人。”
董昭見狀,心知天子必然想起了有關賈詡的一些往事,他不便多言,便又開始微閉上眼假寐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劉協表情變得平淡,輕抬了一下手,侍立在旁的穆順連忙上前恭聽。
“你去衛府傳旨吧,詔衛氏女瑗入宮,賜其美人封號,入住永和宮。
另外告知衛覬,眼下局勢緊急,令女入宮之事當事急從權,讓他多多體諒!”
穆順心中驚訝,偷眼瞧了一下天子劉協,見其正目光凌厲的注視著自己,嚇得連忙俯身領旨。
“唯!”
………
安邑城東門外,西涼軍李傕部大營。
中軍大帳中,李傕、郭汜、張濟和段煨圍坐一圈,此是西涼軍抵達安邑城下舉行的第一次軍帳會議。
其中,討虜校尉賈詡靜坐末席,半闔著眼簾,暗中觀察著眾人的神色。
現在,留在后面的西涼軍步卒,還有那些胡卒以及裹挾來的流民百姓,已經抵達安邑,已經將安邑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可李傕、郭汜、張濟和段煨的臉上卻沒有一絲喜色,反而是一直陰沉著臉。
原因無他,從糾集十余萬大軍時,軍中就嚴重缺乏糧草。即使在長安及關中地區大肆搜刮,可卻是杯水車薪。
畢竟如今的長安及關中地區,已經是千里無人煙,殘破程度甚至高于洛陽及河南尹地區。
沒有糧草,士卒是會嘩變的。尤其是西涼軍中存在著大量胡卒,更是一個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此外,來到安邑城下,他們才發現如今的安邑城已經今非昔比。不但城高墻厚,而且守衛森嚴。
當然,他們不知道,自天子劉協下詔定都安邑起,便緊急下詔加強安邑城防。
雖說比不上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的規模,但也是差不了多少。
但是,他們如今卻是明白了一點,那就是天子和朝廷是早有準備和預謀。
張濟眼見李傕和郭汜不說話,心中十分不滿,當即嚷道:“當初是你們邀我共舉大事,承諾糧草由你們供給。如今倒好,連一粒米都見不著!再這樣下去,不等攻城,大軍就先散了!”
郭汜聞聽,心中也是不忿:“你這話可就過了,你缺糧,難道咱們就不缺糧?
再者,誰會想到這一路行來,城外村莊竟空無一人,連一粒糧食都未留下。
以咱看,這定是那小皇帝的詭計,把百全部撤入了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