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營中,兀術和阿魯補正在商討對策。
“這次都怪我大意,中了宋軍的奸計,折損了不少將士。”兀術滿臉自責地說道。
阿魯補安慰道:“四太子,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過于自責。宋軍狡詐多變,這次吃了虧,下次我們定要小心防范。”
“哼,我定要讓宋軍付出代價!”兀術眼中閃爍著兇狠的光芒。
“傳我命令,全軍加強戒備,防止宋軍再次偷襲。同時,從青城寨調運攻城器械,務必攻克應天府。”
“是!”金兵將領們齊聲應道。
在金營緊鑼密鼓籌備新一輪進攻的同時,應天府內,李綱、胡直孺、王淵、韓世忠、與岳飛等人圍聚在沙盤前,神情嚴肅。
岳飛指著沙盤上金營的位置,目光如炬:“兀術吃了兩次虧,此次必定惱羞成怒,強攻應天府的決心只會更堅定。
我們不能只守不攻,需主動出擊,擾其后方,斷其補給,方能打亂他們的部署。”
韓世忠點頭贊同,大手一揮:“岳將軍所言極是,我愿率一隊人馬,趁夜繞至金人后方,襲擊他們的后勤輜重。金人沒了糧草器械,這仗便難以打下去。”
王淵摸著下巴沉思片刻,說道:“此計可行,但金人必定防備重重,不可掉以輕心。讓岳將軍也率一部兵力,與韓將軍相互策應,確保行動萬無一失。”
正商議間,忽有士兵來報:“稟各位將軍,翟興、張榮等義軍首領求見,請纓出戰。”
李綱點頭應允。
翟興與張榮大步邁入營帳,抱拳行禮:“李相公,我等率義軍前來,一直訓練卻沒有參戰。兄弟們都急得嗷嗷叫!”
李綱之所以沒有讓他們參戰,還是時機不到,讓義軍當成炮灰不是他的作風。
今日他們主動請戰,正是情緒高昂的時候,戰斗力自然不弱。
他答應道:“諸位首領如今韓將軍、岳將軍正謀劃襲擾金兵后勤,二位可愿參與?”
翟興與張榮對視一眼,齊聲說道:“我等愿為先鋒!我等對周邊地形熟悉,定能助官軍出其不意,重創金兵!”
最后,眾人商定的結果是,韓世忠率兩千精銳騎兵,由翟興的義軍為先導,直搗金人的糧草補給線。
岳飛則率一千騎兵,在中途接應,防止金兵援兵。
張榮隨都統制王淵留守應天府防止金兵攻城。
夜幕降臨,韓世忠與翟興等人從南門悄然出發。
義軍憑借對地形的熟悉,帶領宋軍避開金兵的巡邏隊,迅速向金營后方而去。
與此同時,金營中兀術正在營帳內踱步,眼中滿是陰鷙。
“宋軍狡詐,本太子這次定要讓他們知道大金的厲害。攻城器械一到,便全力攻城,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拿下應天府!”
然而,就在他謀劃著攻城之時,韓世忠等人已悄然接近了金人的糧草部隊。
韓世忠看著戒備森嚴的押糧隊伍,低聲對翟興說道:“看來金兵有所防備。我們按計劃行事!”
翟興點頭,隨即帶領部分義軍,從側翼悄悄摸進,解決掉外圍的哨兵。
韓世忠見時機成熟,一揮手,宋軍如鬼魅般沖向押糧金軍。
“殺!”
喊殺聲瞬間打破夜的寧靜,金兵倉促應戰,但宋軍來勢洶洶,銳不可當。
糧草車隊頓時火光沖天,金兵大亂。
韓世忠揮舞大刀,在金兵中左沖右突,無人能擋。
翟興則帶領義軍四處放火,將堆積如山的糧草點燃。
一時間,濃煙滾滾,金兵哭喊聲不絕于耳。
就在韓世忠等人在金營后方肆意馳騁之時,汴京城內,太子趙諶也在緊張謀劃著。
趙諶坐在書房,對著地圖苦苦思索。
“應天府牽制了大量金兵,但金兵勢大,若能設法讓西軍攻破潼關,相州康王就沒有了不回援的借口,汴京之圍可解。”
想到此處,他喚來皇城司使曹晟和指揮使顧行舟。
“顧指揮使,如今局勢危急,本太子命你即刻出發,前往與陜西宣撫使范致虛聯絡,讓他率西軍攻打潼關。
此乃重中之重,關乎大宋存亡,你務必謹慎行事,不可有絲毫閃失。”
顧行舟單膝跪地,神情堅定:“太子殿下放心,屬下定不辱使命!”說罷,接過令牌和詔書,連夜出發。
這份詔書,是趙諶專門去垂拱殿專門就來,內含破關玄機。趙諶知道,只有官家的詔書才能讓范致虛遵命照辦。
就在顧行舟離開不久,趙諶謀劃已久的救國捐糧義舉大會在宣德門如期而至。
太子趙諶面色凝重,與戶部侍郎梅執禮站在高臺上,俯瞰著臺下熙熙攘攘的人群。
趙諶低聲對梅執禮說道:“梅大人,此次捐糧關乎汴京存亡,先公布十大首善備選,若還有臨時捐糧,名單可再做修改,說不定會有意外之喜。”
梅執禮躬身應道:“太子殿下放心,下官定當全力以赴。”
大會伊始,梅執禮走上前,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各位父老鄉親,如今金兵壓境,汴京危在旦夕。
太子殿下心系家國,特舉辦此次救國捐糧義舉大會。現先公布十大首善備選名單,若之后還有慷慨之士踴躍捐糧,名單仍可更改。”
臺下眾人頓時安靜下來,紛紛豎起耳朵。
“榮德帝姬趙金奴,捐糧一萬擔,暫列首位。帝姬心懷大義,為皇室表率!”梅執禮話音剛落,臺下便響起一陣贊嘆聲。
榮德帝姬身為皇室宗親,在這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其善舉令人欽佩。
“樊樓李師師李娘子捐糧九千擔!暫列第二名。”這個消息如同重磅炸彈,瞬間在人群中炸開。
李師師名滿汴京,她的這一善舉,讓眾人對她更是刮目相看。
“李娘子真是巾幗不讓須眉!”
“是啊,如此大義,令人敬佩!”臺下眾人紛紛贊嘆。
“國舅朱孝章,捐糧八千八百擔,暫居第二。國舅爺慷慨解囊,盡顯皇親風范!”
朱孝章拗不過女兒朱槿瑜的哀求,最終捐糧從一開始的五千擔增加到了八千八百擔。
隨著尚書左丞梅執禮念出名單,榮德帝姬趙金奴、李師師和國舅朱孝章都已經被請到了太子趙諶身邊,享受全城百姓的贊譽!
接下來,梅執禮要繼續公布剩下的七位候選首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