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旁的相州知州汪伯彥,上前一步說道:“宗將軍,康王此舉也是為了大局著想。
如今金兵勢大,我們不能輕易冒險。不如等各路勤王軍抵達汴京,我們再進發,這樣勝算更大。”
河間知府黃潛善也附和道:“是啊,此時出兵,風險太大。不如暫且按兵不動,觀察局勢變化。”
宗澤看著這兩人,氣得吹胡子瞪眼:“你們這是貽誤戰機!汴京一旦淪陷,后果不堪設想!”
康王趙構看著宗澤,心中有些不耐煩,但又不好發作。
他深知宗澤在軍中威望頗高,不能輕易得罪。
“宗老將軍,你先下去休息吧。此事本王會再仔細斟酌。”康王趙構揮了揮手,示意宗澤退下。
宗澤無奈,只得退了出去。他走出營帳,望著汴京的方向,長嘆一聲:“汴京啊汴京,不知你還能堅守多久……”
他站在元帥府外,望著那已經緊閉的大門,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憤怒。
“康王……你究竟在想什么?”宗澤低聲喃喃,眼中滿是失望。
他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再指望康王了。
可是,他也不能擅自出兵,勢單力薄不說,還名不正言不順。畢竟康王才是名義上主帥。
……
夜色漸深,汴京城內外的戰斗暫時停歇,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金兵隨時可能發動更加猛烈的進攻,而汴京的守軍,已經疲憊不堪。
張叔夜站在城墻上,望著遠處金兵的營火,心中充滿了憂慮。他知道,接下來的戰斗,將更加殘酷。
“李相公……你該怎么穿過金人的包圍闖進來?”張叔夜低聲祈禱著。
……
與此同時,遠在應天府的李綱正站在城樓上,望著北方的天空,心中焦急如焚。
他的手中握著一封剛剛收到的密信,信中詳細說明了河北勤王大軍的動向。
“康王竟然按兵不動……”李綱低聲喃喃,眼中閃過一絲憤怒。
他知道,自己必須盡快行動,否則汴京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汴京危在旦夕,而康王趙構按兵不動,更讓他感到局勢的嚴峻。
但李綱并未慌亂,多年的經驗讓他迅速冷靜下來,開始謀劃如何突破困境。
回到帥帳,李綱立刻召集麾下將領,商議應對之策。
“如今康王不顧大局,按兵不動,汴京局勢危急。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盡快做好準備,隨時發兵救援。”李綱目光堅定地說道。
都統制王淵皺眉道:“李相公,我軍雖已集結不少,但金兵勢大,且沿途必有重重阻攔,貿然進軍,恐損失慘重。”
王淵,善于騎射,智勇兼備。徽宗時,應征攻西夏,屢立戰功。
此后,他作為先鋒大將隨劉延慶先后征討方臘、攻打遼國,作戰失敗被遼軍擒獲。誰也沒想到他居然活著逃了回來。
他在河北東路宣撫使范訥的安排下先一步南下,來到了應天府,正好趕上尚書左仆射李綱帶兵過來。
這里要說一下四道總管的情況。
靖康元年九月,官家趙桓分天下二十三路為四道,以三京及鄧州為都總管府,分四道節制天下兵馬。
其中以知大名府趙野為北道都總管;以知西京洛陽王襄為西道都總管;以知鄧州張叔夜為南道都總管;以知應天府胡直孺為東道都總管。
靖康元年十一月,趙野被貶為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張愨接管了北道軍政大權,但是北道兵馬如今已經歸河北兵馬大元帥趙構麾下。
金人二次南下,官家趙桓命各道勤王。
南道都總管張叔夜率兵前往,已經升為樞密使,坐鎮汴京指揮守城大軍。
西道總管王襄直接棄城而逃,北道總管名存實亡,東道總管胡直孺堅守應天府,如今在李綱帳下聽令。
李綱聽了王淵的解釋,開口說道,“本相明白其中風險,胡總管已經勸過本相。所以,本相這才派人給官家送信,等候汴京的指示。
另外,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派人聯絡汴京附近的軍隊,爭取他們的支持,形成呼應之勢。”
經歷過第一次汴京之圍和救援太原的失敗,李綱已經認識到自己軍事才能的不足,他對王淵這樣的統兵大將之言,還是聽得進去的,不再是剛愎自用。
說完,李綱繼續與胡直孺、王淵等人商議。
為了應對金兵的鐵騎,王淵建議命工匠打造大量拒馬槍,用以阻礙金兵騎兵的沖擊。同時,籌備充足的箭矢、弩機,做好與金人交戰的準備。
胡直孺則建議繼續籌集糧草物資,勤王大軍的消耗太大了。
李綱一一應允,安排他們著手去做。
……
而此時,在汴京東宮,趙諶接到皇城司關于康王按兵不動的消息后,怒不可遏。
趙諶立刻召集親信大臣商議,他神色嚴肅地說道:“康王身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卻在汴京危急之時,坐視不理,按兵不動。如此行徑,實乃誤國!
本宮認為,必須立刻罷免其河北兵馬大元帥之職,改任宗澤將軍,讓宗老將軍率領勤王大軍與李相公會合,共同救援汴京。”
孫傅點頭道:“太子殿下所言極是。康王此舉,實在令人心寒。宗澤將軍忠義無雙,威望很高,由他擔任元帥,定能帶領勤王大軍,解汴京之圍。”
其他大臣也紛紛表示贊同。
趙諶主意已定,即刻前往官家趙桓所在的垂拱殿。
踏入殿中,只見趙桓正坐在龍椅上,神色憔悴,面容焦慮,想必是為汴京的局勢憂心忡忡。
趙諶快步上前,跪地行禮:“父皇,兒臣有要事啟奏。”
趙桓抬起疲憊的雙眼,示意趙諶起身,說道:“諶哥,何事如此著急?可是前線又有變故?”
趙諶起身,一臉嚴肅地說道:“父皇,兒臣剛接到皇城司傳來的消息,李相公已經率領十萬勤王大軍駐守應天府,隨時可以發兵救援。
可是康王身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竟坐視不理,按兵不動。如此行徑,實乃誤國!
兒臣以為,必須立刻罷免其河北兵馬大元帥之職,讓副元帥宗澤率領勤王大軍與李相公會合,共同救援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