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來的時候,趙諶發現自己居然枕著蘇沐雨的玉臂,一只手還不安分的放在對方身上真是羞死了。
好在蘇沐雨衣衫完整,趙諶這才放心。自己還是一個小孩子,不能這么早破戒,對身體不好。
蘇沐雨醒來以后,倒是像個沒事人一樣,“太子殿下應該是太累了,奴婢只是想讓你睡得舒服些,并非不守規矩。”
趙諶尷尬一下,這才把手從對方的身上拿開。你還別說,身邊有個美人感覺還真不一樣。
這些天自己的壓力實在太大,終于好好休息了一晚。
一番洗漱之后,他頭腦清明,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對付主和派的辦法,那就是故技重施,以東宮為局,假托哲宗趙煦附體,來扭轉這岌岌可危的局面。
之所以選擇趙煦,是因為這位皇帝向來對外態度強硬,有大宋漢武之稱,而且主和派大佬李邦彥、唐恪、蔡懋、耿南仲等人都是他的舊臣。
趙諶命人將東宮布置得莊嚴肅穆,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威嚴的氛圍。
一切準備就緒后,他假裝昏倒后再次醒來,這時候他已經被“哲宗附體”。
然后他讓內侍何歡去請太上官家、官家趙桓以及李邦彥、唐恪、蔡懋、耿南仲四位大臣前來東宮。
有了蘇沐雨近身伺候,何歡已經不想了,只能在寢宮外候著聽宣。
這個時候趙諶已經懶得再寫密信,反正徽宗和官家已經對祖宗附體一事深信不疑,其他臣子更不敢質疑。
不多時,眾人懷著疑惑的心情陸續抵達東宮。
剛一踏入東宮,便覺氣氛異常凝重,一種無形的壓力撲面而來。
趙諶端坐在主位上,眼神冷峻,氣勢威嚴,與平日判若兩人。
眾人見此情形,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疑惑與不安。
突然,趙諶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以一種威嚴且憤怒的口吻大聲說道:“朕乃哲宗皇帝是也!
爾等竟敢在這國難當頭之際,商議和談之事,置祖宗基業于何地?置天下百姓于何地?”
眾人聽聞此言,頓時嚇得臉色蒼白,紛紛跪地。
太上官家、官家趙桓都是早有心理準備,見怪不怪。只不過徽宗有些心虛,生怕自己的哥哥皇帝罵自己。
至于李邦彥等人,皆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得不知所措。
趙諶目光如電,掃過眾人,繼續怒喝道:“朕在位時,雖內憂外患不斷,但從未想過向外敵屈膝求和!
爾等卻如此怯懦,金兵不過稍作進攻,便嚇得你們魂飛魄散,竟妄圖以和談來茍且偷生,簡直是大宋的恥辱!”
唐恪嚇得渾身發抖,顫聲說道:“先皇息怒……金兵勢大,我軍……我軍恐難以抵擋,和談實乃無奈之舉,只為保全大宋江山……”
趙諶冷哼一聲,打斷他的話:“保全江山?哼!與虎謀皮,和談不過是自欺欺人!
金人狼子野心,豈會因一紙和談便放過我大宋?一旦和談,我大宋將從此淪為金人的附庸,永無翻身之日!”
已經致士的李邦彥也壯著膽子說道:“先皇,眼下宋軍傷亡慘重,百姓人心惶惶,若繼續抵抗,只怕……只怕汴京城破,生靈涂炭啊……”
趙諶怒目而視,大聲斥責道:“生靈涂炭?若不抵抗,才是真正的生靈涂炭!
正是因為你們這些軟骨頭的存在,才使得軍心民心大亂!若人人都如你們一般畏懼金兵,我大宋還有何希望?”
蔡懋、耿南仲更是嚇得不敢言語,只是伏地磕頭。
趙諶接著將矛頭指向官家趙桓,說道:“趙桓,你身為當今的大宋官家,本應以身作則,鼓舞士氣,帶領軍民奮勇抗敵。
卻為何聽信這些佞臣之言,妄圖和談?你可對得起祖宗的在天之靈?可對得起天下百姓對你的期望?”
趙桓滿臉羞愧,低著頭說道:“先皇教訓得是……侄臣一時糊涂,險些鑄成大錯……”
趙諶語氣稍微緩和,但依舊嚴肅地說道:“桓哥,如今局勢雖艱難,但并非毫無勝算。
朕命你必須立刻停止和談,親自上街與百姓、士兵澄清誤會,表明堅決抗敵的決心,重拾民心、軍心!”
趙桓連忙點頭:“侄臣謹遵官家教誨,即刻便去安排。”
趙諶又看向徽宗趙佶,說道:“你的罪過父皇已經罵過,朕不想多說。你好自為之吧。”
徽宗神色凝重,點頭道:“皇兄放心,我定當全力支持太子,共抗金兵。”
趙諶見眾人已有悔意,便接著說道:“李邦彥、唐恪、蔡懋、耿南仲,朕對你們非常失望。
不思報國,卻鼓吹和談,擾亂人心,本該嚴懲!但念在國難當前,暫不追究。若再敢有此類行徑,定斬不饒!”
四人連忙磕頭謝恩:“臣等罪該萬死,多謝先皇開恩,今后定當痛改前非,全力支持抗敵。”
這個時候,他們也不敢再提和談的好處。
趙諶揮了揮手,說道:“起來吧。如今最重要的是穩定局勢,共同抗敵。
桓哥,你即刻起草詔書,向汴京百姓宣告我大宋堅決抗敵的決心。同時安撫百姓,告知他們汴京有能力抵御金兵,無需恐慌。”
趙桓領命道:“侄臣明白。”
趙諶見震懾效果已經達到,便放緩語氣,沉聲道:“桓哥,朕今日附體,只為提醒你,大宋江山來之不易,絕不可輕易放棄。”
趙桓連忙點頭:“侄臣遵旨!一定照辦!”
趙諶見目的已達到,便緩緩閉上眼睛,身體微微一晃,仿佛從附體狀態中蘇醒過來。
他睜開眼睛,裝作茫然地看著四周,輕聲問道:“皇爺爺,父皇,諸位大人,這是怎么了?”
趙桓等人見趙諶恢復正常,心中松了一口氣,但依舊心有余悸。
趙桓連忙上前扶住趙諶,關切地問道:“諶哥,你剛才……可有什么不適?”
趙諶搖了搖頭,裝作虛弱地說道:“兒臣剛才似乎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先帝哲宗皇帝對兒臣說了許多話,但具體內容卻記不清了。”
趙桓聞言,心中更加確信剛才的“附體”是真實的。
他連忙說道:“太子不必多想,先帝顯靈,必有深意。朕這就按照先帝的指示,停止和談,親自前往城樓鼓舞士氣!”
趙諶點了點頭,裝作虛弱地說道:“父皇英明,兒臣相信,只要軍民一心,金兵必不能破我汴京!”
趙桓點了點頭,隨即轉身對張邦昌等人說道:“爾等立刻隨朕前往城樓,向百姓和士兵澄清謠言,鼓舞士氣!”
唐恪等人雖然心中不甘,但剛才的“附體”事件讓他們心有余悸,不敢再有任何異議,只得點頭稱是。
不久之后,趙桓連朝會都推遲了,直接來到御街。
周圍百姓見官家親自到來,紛紛聚集過來,眼中充滿了期待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