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美蘇爭霸
- NBA回到1986手捏球隊
- 朵朵不在家
- 2181字
- 2025-03-26 21:37:47
作為中國隊的助理教練,張衛平這場比賽心態很放松。
主教練錢澄海一開始就打定主意放棄對陣美國的這場比賽,大部分主力都不會出場太長時間。
他隨即將注意力放在了身穿40號球衣的美國球員身上,這個黑人大前鋒的運動天賦肉眼可見。
雖然上個回合他被吹了進攻犯規,但是40號很快在防守端找回了場子。
男籃三傳兩導將球傳到底角的張勇軍三分出手,這家伙居然從內線一路追到三分線外完成了封蓋。
而在下個進攻回合美國隊的40號,面對宋立剛沉退在內線的選擇張手就投,直接將優勢再擴大兩分,頗有張飛繡花的既視感。
……
隨著比賽終場哨聲響起,陳曦慢慢從場邊站了起來。
最終美國隊以106:58大比分戰勝中國,這場比賽早在第二節中國隊撤下主力就毫無懸念了。
所以湯普森給足了作為高中生的坎普充分的出場時間,他對坎普場上的表現相當滿意。
要不是這孩子已經進入NBA,他一定要想方設法地招募到坎普。
陳曦賽后禮貌性地走過來和男籃替補席后面的楊伯鏞打個招呼。
這時,一張熟悉的面龐出現在陳曦的眼前。
對于那個年代看球長大的孩子,張衛平的解說屬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楊伯鏞看著湊上來的張衛平順手向陳曦介紹道:
“這是咱們國家隊的助理教練,以前也是男籃的頂梁柱”
陳曦主動伸手和張衛平示意。
“我在美國就聽過籃下魔術師的名號了”
雙方簡單介紹后,楊伯鏞有事先走一步,陳曦則是饒有興趣地和張衛平閑聊了幾句。
“陳曦,我之前聽錢老說過,有同胞在美國組建了一支職業球隊,沒想到你這么年輕?”
陳曦早就習慣了拿年齡這話兒捧自己的說法,笑著應和了下來也開始一波商業互吹:
“張指導,楊司長說這次奧運會錢老就要退下去了”
“你作為錢老的得意門生這個位置非你莫屬啊”
張衛平對此只是笑笑沒有發言,將話題轉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
陳曦看的出來張衛平對美國那邊的情況,尤其是籃球相關的行業很有興趣,也就配合著講了些。
最后才從交談中得知,原來張衛平的妻子從1985年就出國,在芝加哥的大學里留學攻讀博士學位。
陳曦恰好因為各種事情去過芝加哥不少次,又簡單和他講了講當地的風土人情。
張衛平是BJ本地人士,出身名門為人爽利大氣,和陳曦談的相當投緣。
陳曦因此特意邀請對方一起吃個飯。
“張指導,晚上出去吃點夜宵,試一試韓式的烤肉拌飯”
“下次下次,馬上就是最后一次小組賽了,這場和加拿大的比賽對排名很重要”
“贏則晉級八強,輸則打排位賽”
聽到張衛平的話陳曦點點頭,那肯定還是以正事為主,隨即開口道:
“好,那就提前預祝男籃勝利拿下,突破歷史挺進前八”
……
美國男籃最后一場小組賽,對陣實力最弱的埃及,完全是一面倒的殘忍屠殺。
湯普森大部分時間將羅賓遜放在了板凳上,讓更年輕的曼寧和坎普組成內線,兩頭飛天遁地的野獸輪流肆虐了埃及的籃筐。
最終比分定格在102:35,陳曦估計這分差在奧運會歷史上也算數得上號的。
陳曦這場比賽沒有隨著美國隊一起退場,一直等到了下一場中國隊對加拿大的比賽。
這場比賽打的異常焦灼,男籃為了加快節奏,直接用大前鋒宋立剛鎮守內線。
整場全隊不知疲倦地奔跑,和加拿大交替領先,終場前最后7秒雙方打成93平。
就在陳曦以為要進入加時的時候,加拿大后衛帕斯克利天外飛仙投中一記超遠三分,直接殺死了比賽。
這一記三分讓中國隊晉級八強的希望破滅。
此役張勇軍全場拼了40分鐘打光了子彈,三分球十投八中拿下了全場最高的34分。
考慮到中國隊輸球的情況,陳曦改變主意沒有向著張衛平發出邀請。
再往后想要湊到一起吃頓飯可不容易。
當然這只是他此刻的想法。
美國隊四分之決賽的對手是波多黎各,面對中美洲的小老弟美國隊以94:57擊敗對手晉級半決賽。
而他們半決賽的對手則是蘇聯,這場廣受期待的美蘇大戰提前上演。
美國隊繼續維持了原來的首發。
而蘇聯這邊的首發中鋒是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薩博尼斯。
當他上場和羅賓遜站在一起的時候,陳曦明顯感覺他比羅賓遜壯了一圈,從身高、肩寬、厚度全方位包圍了海軍上將。
后衛線則由沙魯納斯·馬修利奧尼斯和提特·索克組成,兩人都有著不錯的投射能力和傳球功底。
大前鋒是亞歷山大·沃爾科夫,作為一個空間型技術內線,他既能遠投又能和薩博尼斯形成高低位聯動。
陳曦坐在場邊和錫伯杜談論著場上的比賽。
錫伯杜非常認可湯普森侵略性強的防守戰略。
“美國隊有羅賓遜和曼寧,他們是兩個非常靈活的大個子,能隨時和外線的防守者形成夾擊造成失誤,這會讓對方根本沒有出手機會”
陳曦則有不同的想法,誠然這套戰略面對同樣以外線投射為主的中國隊,造成了很多失誤和反擊得分。
但是這支蘇聯隊相比純粹走小而靈的中國隊,又多了一些不同的套路。
“湯姆,你要注意,蘇聯隊場上有兩個大個子,他們都習慣了掩護策應的工作”
比賽一開始,美國隊率先拿出自己熟悉的局部夾擊。
第一個回合馬修利奧尼斯在底角接球后,負責防守的馬爾利就和底線過來的曼寧形成了夾擊。
不過馬修利奧尼斯顯然對此早有預料,他直接跳起來將球傳給提到罰球線附近的薩博尼斯。
羅賓遜考慮到薩博尼斯的中投威脅稍稍上提,薩博尼斯就已經內傳內給到低位的沃爾科夫。
曼寧從底線迅速往回跑開始復位,但沃爾科夫還是先一步將球踉蹌放進籃筐。
美國隊的進攻回合則遇見了初具雛形的3-2聯防。
薩博尼斯像一堵墻鎮守在內線,兩個后衛集中在弧頂兩側,鋒線球員游走在側翼隨時準備上提。
雖然兩邊的防守都會形成局部多防少,但是其實目標完全不相同。
美國隊的局部夾擊以造成失誤打反擊為目標因此更加激進。
蘇聯則是相對收縮通過局部人數優勢防止突破,抹平美國球員的個人能力和身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