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語言的苦惱
- 印度首富從每日情報開始
- 無今心
- 2371字
- 2025-02-26 12:00:00
維杰將一千零六十盧比交到了拉比手中,按原來給價的一半。
坑別人劃算,但維杰還不習慣坑朋友。
自己有自己的主意,但不能讓拉比跟著吃悶頭虧,白白虧了幾十盧比。
“謝謝...”
拉比手掌略微顫抖地接過盧比,望向維杰的眼神生出了一絲敬佩的神采。
“我要給媽媽看病拿藥,再給弟弟妹妹每人買一套漂亮的衣服,再買一雙好看的皮鞋...”
拉比一路上嘴巴自言自語,享受著第一次身上擁有這么多錢財?shù)臅r刻。
那可是整整一千多盧比!
恐怕官員老爺也賺不了那么多吧!
維杰卻好心提醒道,“拉比,你先冷靜,最好不要讓村里人知道你突然獲得了一筆巨款...”
他沒說出下一句,但已然給拉比潑了盆冷水,讓他清醒了許多。
頭腦降溫的拉比回味著剛才的舉動,意識到,“維杰,你是不是要和香蒂搬進城里?”
他并不笨拙,知道維杰剛才明顯在和黑市商人套近關(guān)系;
不難猜出目的是希望以后多有交易,無疑是在為將來的關(guān)系網(wǎng)鋪路。
維杰沒有否認,如今身上有了筆安身的錢財,就沒有理由繼續(xù)待在原先的地方活受罪了。
況且,他還想送香蒂去上學,她這個年紀,就應該老老實實待在學校里接受教育。
雖然印度的法律里規(guī)定,十四歲以下的兒童能接受免費的公立教育。
但是每年的書本費、校服費、學雜費、甚至午餐費用...羅列總和,至少也要將近兩百盧比。
這還只是小學的費用,中學的費用要算上學費,每年得五百盧比往上!
放在底層家庭身上,就是一筆天大的開銷。
但對于現(xiàn)在的維杰而言,卻完全不一樣了。
況且維杰有輕微的“厭蠢癥”,不太希望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妹妹,是一個大字不識的文盲。
而且顯然香蒂十分渴求學習,幫助家人完成心愿,獲得的快感和樂趣又何嘗會低?
兩人接上了正老老實實坐在餐館角落的香蒂,只采購了十多斤的土豆和小麥。
維杰還生拉硬拽把香蒂拉進了一家童裝商店,給她買了一件合身的針織外套。
印度冬天均溫在十五度往上,并不需要準備厚厚的過冬外套。
他也不希望把妹妹打扮得花枝招展,因為那樣在印度過于危險。
第二天,清早。
維杰將那輛手推車以五個盧比的低廉價格,一番推銷后賣給了鄰居阿馬爾家。
這是一個十分公道的價錢。
身上已然有了一筆巨款,維杰不再打算加入偷煤小分隊每日攔車扒煤了。
那樣的日子太過枯燥和危險。
他昨天特地在城里買了幾份報紙,此刻正好有空閑時間細細閱讀一番。
《奧里薩之光報》、《人民之聲》、《每日快訊》...
維杰的目的不單單是了解最近的時事熱點,他還有一個小小的嘗試:
看看自己的每日情報是否能提供跟自己的遠程見聞相關(guān)的信息,例如報紙報道和電視新聞上的內(nèi)容。
那樣的話就能超脫空間上的束縛,進行更大大膽的規(guī)劃了。
維杰舉起手中的報紙:
【奧里薩大學新設(shè)立計算機科學系,響應科技浪潮,首批招生一百二十人】
【某位奧里亞語電影明星,在克塔克舉辦奢華婚禮,數(shù)千粉絲圍觀導致交通癱瘓】
【東海岸鐵路工人因薪資糾紛罷工,本月二十五日起多條線路停運,數(shù)萬旅客滯留車站,恢復時間未知】
其余的新聞報導,無非和競選、自然災害、農(nóng)業(yè)、宗教有關(guān)。
...
接下來兩天,維杰大部分時間待在家中,默默驗證著自己的猜測。
可惜不遂人愿,自己的每日情報系統(tǒng),并不能提供絲毫跟報紙新聞上相關(guān)的信息。
第一天。
【今日情報:鄰居阿馬爾的父親昨日光顧鎮(zhèn)上的歌妓院,花費掉整整三盧比,事后因此懊惱了老半天】
第二天。
【今日情報:鄰居吉塔阿姨早晨出門,撿到了一枚五十派士的硬幣,高興得手舞足蹈,不小心摔了一跤】
維杰“......”
頗有種竭澤而漁榨干之后,無法鎖定目標只能胡說八道的美感。
“看來是時候離開這里了...”
維杰計劃落腳安家的地方,就是前兩日抵達的城鎮(zhèn)。
普里,奧里薩邦最大的城鎮(zhèn)之一,大約有三十萬的城內(nèi)人口。
維杰不是沒想過一步到位,直接前往印度首都新德里,或最大的城市孟買。
畢竟大城市機會更多,每日情報提供的價值也會更高。
但讓維杰尬住和勸退的地方在于,他根本不懂得當?shù)氐恼Z言!
新德里的主要語言是印地語,孟買的主要語言是馬拉地語。
而維杰只掌握了奧里薩邦的官方語言,奧里亞語!
雖說英語也是官方通用語言,但是維杰心知,就算是新德里和孟買這樣的大城市,英語普及率也很低迷。
別說大部分民眾最多只懂得一兩句基礎(chǔ)口語了,當?shù)氐墓賳T和警察也沒法用英語正常交流。
況且針對印度人那蹩腳的口語發(fā)音,維杰嚴重有理由懷疑,那和自己前世學到的英語。
根本不是同一種東西!
“看來以后賺到了錢,還是得找人補上幾節(jié)外語課才行...”淡淡的想法浮出內(nèi)心。
而且,自己身上只有一千多盧比,看起來是筆巨款,但在大城市根本不夠運轉(zhuǎn)。
說白了,估計拿去賄賂印度官員辦事情,一兩趟下來兜里就一干二凈。
還是先從小城市開始打拼,比較劃算和實在。
飯要一口一口吃,蛋要一步一步扯。
離開之前,維杰找上了拉比。
拉比最近兩日依舊準時出工,沒有因為僥幸賺了大錢而懈怠。
“你要不要跟我搬到普里城?”維杰誠心實意詢問。
“我打算開一家店鋪,我們聯(lián)手一起做大做強!”
拉比既靠譜還忠誠,起步階段能幫自己大忙,維杰沒有理由不爭取一下。
拉比又心動又猶豫,望了望四下荒涼的土地,撓了撓后腦勺:
“維杰,我得等我爸爸周末回來才行,他是一家之主,得由他決定...
“而且我們沒有一技之長,搬到城市去,只有我和爸爸能干苦力活賺錢,要養(yǎng)活媽媽和四個弟弟妹妹...
“如果不擠在特別臟亂的貧民窟,每個月就要付幾十盧比的租金,一年下來就是幾百盧比,還沒算上如果弟弟妹妹上小學的費用...
“這些不是最主要的。我媽媽說城里的警察會天天追著我們這些賤民打,甚至會動不動搶走我們的東西,讓我們交罰款才能贖回...”
拉比越說越心虛,他當然想搬到城里去,但那樣似乎家庭壓力會更大。
對于未知茫然的事物,人總是習慣性退回舒適區(qū),盡管舒適區(qū)不一定舒適。
拉比的家人很大概率也是這樣想。
維杰沒有強行勸說,知道那樣也無果,“保重,那我走了。”
“等等...”拉比似乎不甘心般,多問了維杰兩句。
“你到城里打算干什么?你應該不會甘于做苦力吧?”
維杰露出一絲邪魅的笑容。
“我要開一家印度街頭特色小吃店,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