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分紅色和綠色,一般都是紅色對聯,而綠色就是家中有親人去世不夠三年,或者有長輩去世家中有人披麻戴孝。
而白色對聯一般就是親人去世才貼,過年一般不貼白色對聯。
所謂的貼掛,就是一張黃色正方形紙,對折貼在廚房,有條件的貼灶王爺畫像就好。
而黃紙掛就是一種代表,比較廣泛用著,一般門上,大門都有,貼在頭頂門框正中央!
迎接祖先,就是紀念祖先的意思,過年就要給祖先包幾包紙,然后供上香火,一般過年第三天下午就會焚燒。
地方差異不同,各種方式不一樣,但意思都大差不差,只是一種紀念方式。
這年頭唯一好的就是,毛筆字基本都不錯,只要識字的沒有幾個不會毛筆字。
可以預見,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是有多重要,可惜后世大多不會毛筆字,雖然有更方便的書寫工具,但失去了那種古風之美和文化之美。
字如其人這句話說的就是毛筆字,而不是所謂的圓珠筆,鉛筆,鋼筆。
毛筆字有所成就就得下苦工,而不是隨隨便便臨摹就能成的。
年夜飯今年準備的最是充分,往年能吃飽就不錯了,今年有趙虎趙龍兩兄弟,家里已經可以說實現了一部分經濟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大哥娶嫂子沒花多少彩禮,本來準備用之前賣掉的熊膽和家里爺爺拿出的錢湊夠六百六當彩禮的。
但李叔沒答應,他家在李文還小時候,經常吃不飽,還是那時候爺爺接濟的,而且小時候李文李月經常在家里吃飯。
那時候家里人口多,足足八口人也是經常吃不飽,而且據說屋子沒有現在好,晚上漏風,經常凍得要死,只有兩個屋子,四姐妹一個屋子,老兩口一屋子。
那時候重男輕女很重,老爺子卻是沒有偏見,就是遺憾沒有個繼承人,以至于后來看老四還有點出息,雖然是女子卻也給予了很大期望。
老爺子有本事,打獵,屠宰,燒瓦制磚,打鐵,還會簡單的跌打損傷,采藥,可惜祖傳的藥方和醫術沒來的急學,就遭了災,還有個弟弟失散了不知是死是活。
來到村里定居后,經常帶李叔上山,可以說李叔的本事都是老爺子教的,叫一聲師傅不為過。
所以說兩家關系算是親上加親了,有機會肯定是要一起發家致富的。
晚上十二點跟村里的青年一起去廟里上香。
這還是第一次這么多年輕人一起行動,熱鬧非凡,都是湊熱鬧的,過年人多熱鬧,三三兩兩,半大小子最多。
有朋友玩的好的,也有玩的不好的,要說多大仇恨,年輕不懂事,趙虎也是笑笑而已。
他算的上是個宅男了,平時除了打獵,就是在家干活,要么上工。
除了之前上學幾個伙伴,其他基本都不怎么玩,小時候可能一起掏鳥蛋,抓兔子野雞,調皮搗蛋,懂事了就已經開始干活分擔壓力。
所以村子里大一點孩子要么上學,要么干活,沒有亂跑亂晃的,一切都是為了吃的飽飯。
大年初一早上,院子里一層厚厚的雪,趙虎掃雪,母親做飯。
掃完雪,擺好獻祭菜,給祖先上個香,院子里放個炮。
霹靂啪啪
就像開了一個頭,村子里到處都是硫磺的味道。
上午去迎接喜神,聽說每年方位不一樣,反正趙虎不太懂,聽說根據八卦算的。
什么哪一年,對應什么字,然后就是什么方向,有幾個閏月啥的,不懂,真不懂。
然后就去村子里轉轉,趙虎看見了好多同學,李強,王軍,曹建國,崔文文,還有兩三個女同學,李艷芳,李梅梅,陳媛媛。
幾個男同學基本都結婚了,有的甚至孩子都一兩歲了,女同學兩個嫁到同村,就剩一個陳媛媛還沒結婚,不過也快了,聽說年后就嫁到隔壁村一組。
算下來也就趙虎還沒結婚,是呀,他今年也十八歲了。臘月二十八剛過的生日。
家里就給他煮了幾個雞蛋,媽媽給他弄了幾個菜,一家子跟大哥家一起算是過了個生日。
說起來也是,吃不飽,哪有心思過生日,奢侈了不是。
過年也算是唯一都能吃飽的日子了,人過年,牲口也過年。寓意來年大家都能吃飽。
第二天家里熱鬧起來,大年初二,二姨夫一家四口人,兩個姨表弟不大,大的十歲,小的六歲。
三姨夫家四口人,姨表弟九歲,姨表妹四歲。
四姨夫家三口人,姨表妹才兩歲半,小小的人兒肉嘟嘟很是可愛。
這也是趙虎第二次認真打量幾個小姨,上次還是大哥結婚才見過一次,二姨很瘦,個子挺高的,身子骨看起來硬朗,是個能持家的主。
三姨個子最矮,跟母親最像,身材微胖,身子應該不是很好,聽母親說,小時候體質就是不太好,幾個姐妹中就三姨經常生病。
四姨最是年輕,完全不像是生過孩子的,也許是常年練武緣故,有一股巾幗不讓須眉的氣質。
聽說趙虎打了一頭老虎,都是充滿好奇,拉開話匣子,問個不停,幾個表弟更是一臉崇拜。
到下午的時候,四姨更是要拉著趙虎比試比試,老是聽爺爺夸他槍練的好,一臉不服氣。
聽說四姨回娘家,村里秦寡婦過來探望,趙虎才松了一口氣,連忙跑開。
下午陸陸續續幾人都回家,很快就到了大年初三。
今天是最后一天春節,下午忙碌起來,送走祖先,撤掉黃紙掛,這新年也就結束了。
由于冬天還沒有解凍,地里動不了土,但農村人卻不會閑著。
上山就是最好的選擇,而這一次確是村里為事不多的一次大型獵守。
由村長牽頭,護衛隊四人帶著四支半自動,還有十支老土槍,還有八人帶著弓箭,總共二十二人,十一條狗,組成的團隊向著大山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