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為唯象魔法理論的補充章節,跳過并不會影響正文閱讀。)
觀察結論:
一,魔石的爆炸威力僅僅取決于釋放魔力的速率而不是魔力總量。如果想提高爆炸威力,需要短時間內釋放大量魔力。
二,魔石的魔力幾乎是“無限”的,從未出現魔石能量耗盡的狀況。
三,礦區的魔力釋放速率并不均勻,不同區域的礦石釋放速率不同。不同的孤立魔石亦是如此。
四,人力釋放魔力時,魔石會發光,根據不同人釋放魔力的手段和技巧有所不同,而釋放出來的爆炸強度也不同。
五,魔石可以局部發光,說明其內部魔力流動速度低于內外魔力流動強度,換言之,魔石內的魔力可以在局部積累。
推理結論:
一,人力可以驅動魔石激發,本質是人通過訓練使得自身魔力釋放速率和魔石達到同步,產生激發。這種同步并不是嚴格同步,而是差異小于一定閾值即可激發。
二,經過長期實踐表明,這片宇宙區域仍然滿足漲落耗散定理,兩塊魔石可以形成共振,使能量流動穩定,最終速率完全匹配,引發爆炸。(關鍵結論)
三,魔石激發時發光,說明電磁波和魔力可以相互轉化,或電磁波是魔力釋放的副產物。
四,經過人工制備提純的基準魔石——燒結石可以作為測量工具,通過顏色變化來探測特定區域的魔力釋放速率。
五,魔石在可見光或其他電磁波作用下,極有可能可以自我充能。這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魔石的魔力似乎是無限的。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自我充能的伴生效應。
六,可通過調整魔石的純度來控制其釋放速率,從而優化共振匹配。
七,通過共振放能機制,可以利用魔石自行引發爆破,用于采礦。
理論推導:
一,魔力釋放唯象公式:
P=kfM,其中P為釋放速率,k為釋放常數,f為可見光頻率。
二,根據流守恒方程:
dM/dt=-kfM,解得:M(t)=M(0)exp(-kft),此為魔力隨時間變化公式。通過公式可以看出,魔力在長時間內將趨于穩定。
三,共振充能模型:設有兩塊魔石M_1,M_2.
dM_1=kM_2-M_1/T, dM_2=kM_1-M_2/T,共振魔力為:M=[(M_1+M_2)/2](1+exp(-2kt))
其中,T為本征釋放時間,是隨魔石變化的常數。
四,礦區魔力釋放模型:
P_k(t)=P_0+Kexp(-t/T_k), K為礦區魔力釋放因子。與礦床上不同位置的魔石性質有關。
五,基準魔石光色探測模型:
f=f_0+GP,f為魔石的光譜發射強度,f_0是魔石的初始光色波長,無共振此項為0。G為顏色變化系數。
六,延時爆炸時間 t_D:
t_D=ln(P_0+K/kfM(0))/(kf+1/T_k),證明顯然,可以自行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