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人體盆腔由骶骨、尾骨與兩側骶髂關節構成,承載人體軀干的重力,通過兩側骶髂關節將重力分載于下肢,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幫助人直立行走,運動自如。盆腔內組織的主要功能是生殖孕育,排泄糟粕,因此盆底源性病癥多見于女性,在病理條件下對女性經、帶、胎、產的直接影響尤其明顯,對男性的影響則相對較少。本人從事骶髂關節錯縫癥臨床研究30年,積累臨床資料2000余例;從事骶尾椎損傷研究6年,積累臨床資料3000余例,形成了規范的診療方法,療效顯著。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介紹產后骶髂關節錯縫癥診治,下篇介紹骶尾椎損傷(脫位)診治,以醫案結合原始影像資料的形式呈現。

關于骶髂關節錯縫癥,臨床資料顯示,本病多見于產后女性,約占95%,男性約占5%。骶髂關節錯縫癥多見于初產婦,主要原因有胎兒過大、胎位不正、難產或產程過長、產后骶髂關節吻合欠佳等。臨床癥狀、體征表現為產后反復腰骶痛,骶髂關節壓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4”字試驗陽性,跟臀試驗陽性,嚴重者行走困難或不能,等等。X線攝片常可見兩側髂骨高低不對稱、髂骨翼大小差別明顯、恥骨聯合分離或恥骨中線偏移、兩側閉孔不對稱、骶髂關節密度呈團塊狀或線條狀增高等病理改變。

受產后骶髂關節錯縫“0號”案例啟發,本人創立了骶髂關節錯縫癥規范的“蛙式四步扳法”治療新術式,即自體牽引法、屈髖屈膝扳法、蛙式外展扳法、外展后伸扳法四步治療,療效顯著。對恥骨聯合分離2cm以上的患者,本人指導其以“側臥位米袋加壓矯正法”居家康復,效果明顯。

骶尾椎損傷(脫位)均表現為陳舊性損傷,臨床資料顯示,本病多見于產后女性,約占87%,男性約占13%。骶尾椎損傷(脫位)由臀部著地摔跤損傷所致,從損傷概率分析應該是男女均等的,但因該病與孕產有關,孕后期胎兒增大、分娩時胎兒經產道娩出時擠壓尾骨,尤其是有難產、胎位不正、產程過長等因素時,可導致尾椎在陳舊性損傷的基礎上出現二次損傷,這是本病男女比例懸殊的主要原因。關于臨床癥狀,女性主要表現為孕后期腰骶痛,產后持續不解,最典型的案例為從懷孕6個月開始一直躺在床上直至分娩;月經異常,表現為痛經,最少的每年行經2次,最多的每年行經18次,經期最短2天,最長3周,月經來潮時血塊阻塞不下;產后漏尿,最長漏尿18年。男性主要表現為性功能障礙,最長24年,最短兩年半。X線攝片可見脊柱側彎,胸腰椎楔形改變,骶骨陳舊性骨折,腰椎椎體前緣或側向增生,腰椎滑移,腰椎曲度增大、消失或反弓,骶髂關節密度增高,兩側髂骨翼不對稱,恥骨聯合偏移,腸脹氣,糞團積聚。骶尾椎損傷(脫位)的主要關注點在骶尾椎,常表現為節段性間隙增寬,呈半脫位或全脫位,成角畸形明顯,臨床可分為骶尾椎多節段間隙增寬型、骶尾椎成角型、尾椎成角型、尾椎側偏型、尾椎全脫位型、尾椎萎縮粘連型共6種類型。專科檢查可見尾椎壓痛(+)(++)(+++)不等,其壓痛點與尾椎損傷節段相符率為100%。

鑒于骶尾椎損傷(脫位)成角向盆腔內彎曲,本人創立了骶尾椎損傷(脫位)“肛指六步法”治療新術式,即一探二揉三糾偏,四拉五理六上推,以緩解損傷節段炎性滲出刺激產生的疼痛。本治法診斷明確,操作簡便,見效快,臨床療效顯著。

盆骶源性病癥的診治遵循“癥因相關”診治三原則,即“有癥必有因,無因不成癥;癥因要相關,無關非診斷;治因宜為先,因去癥自消”,可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如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推廣應用。

范炳華

2024年3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寿区| 平邑县| 上犹县| 尼勒克县| 玉林市| 肥城市| 东海县| 襄汾县| 克拉玛依市| 新郑市| 台东县| 岳阳市| 河北省| 连城县| 静海县| 含山县| 大姚县| 静乐县| 桐乡市| 洪江市| 乌鲁木齐县| 阳东县| 柞水县| 栾城县| 辽宁省| 广平县| 康定县| 绿春县| 股票| 通道| 沽源县| 馆陶县| 洱源县| 邓州市| 德化县| 珲春市| 聊城市| 仙居县| 越西县| 桓台县| 大石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