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陽論壇6(第二版)
- 盧崇漢主編 劉力紅 孫永章執行主編
- 2288字
- 2025-03-10 19:28:45
跟師學習仲景欽安盧氏醫學的感悟(四)
劉力紅
孫永章:各位代表下午好!看到全體代表興趣這么高漲,我作為主持人也感到非常高興。今天下午我們按照大會的安排,邀請論壇的發起者劉力紅教授做報告。在劉教授做報告之前,我先簡單說兩句自己的感想。
扶陽論壇今天開到了第六屆,從第一屆在廣西召開以來,在我們在座各位專家、代表的共同支持之下,可以說一屆比一屆人數多,影響也一屆比一屆更廣泛。中午吃飯的時候,劉老師講到一個問題,說他出國講學時,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于扶陽論壇的事情。這一點說明了什么呢?說明扶陽論壇作為一個在全國頗有影響的、純粹的中醫學術論壇,已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通過這三屆國際扶陽論壇的舉辦,它的影響也已經走向了世界。上午我們也都聆聽了唐教授的報告,我覺得他的報告為我們扶陽論壇和整個扶陽學派在理論建設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相信有這樣一批有影響力的專家,扶陽學派從理論到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個從領軍人物,到學術著作、團隊傳承等自成體系的學術流派。
還有一點特別有感想的是,我們這個論壇之所以有這樣大的影響力,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這個論壇有一個核心,有一個靈魂,這個核心和靈魂就是像盧師、劉師、唐農校長等這樣一批為中醫鼓與呼的專家,他們的存在就是整個扶陽論壇最核心的內容。我們每一個代表走入這樣一個論壇,我想你就會感受到整個中醫氣場的偉大號召力,你一走入這樣一個氣場,你就會融入中醫發展的大潮當中。我聽到唐農教授一句話,感到非常振奮,就是扶陽學派的產生以及傳播不僅僅是扶陽學派的一個學派問題,它將對中醫發展產生廣泛的影響。
有人說古有《傷寒論》,今有扶陽派,這個比喻應該說是十分恰當。我相信,經過我們在座的專家以及代表的共同努力,扶陽學派對中醫、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必將產生巨大的引領作用。
我就簡單說這么幾句感想,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邀請劉力紅教授做報告,他的報告題目是“跟師學習仲景欽安盧氏醫學的感悟(四)”。大家鼓掌歡迎!
劉力紅:尊敬的師父、唐校長、吳老,各位前輩、各位同道,大家下午好!
我很高興能夠參加這一次的扶陽論壇,為什么說很高興呢?因為今年對我來說是很艱苦的一年,如果不是師父的鼓勵和方方面面的關愛,還有孫主任的鼓勵,今年這個論壇我不一定能來。為什么說今年是我很艱難的一年?年初的時候我父親去世,這對自己的心身有很大的影響,接下來不久又是我非常崇敬的李老去世了。李老在中醫界的影響大家都知道,李老跟我本人也有很特殊的因緣,盡管我們在學術的見解上、在臨床的某些方法上存在差異,或者說存在不同,但是這樣一位老人,他的人格、他對中醫的赤子之心,是我非常崇敬的。李老跟我父親長得非常像,有些時候從背影看,還分不出來誰是誰。一連串的幾件事情應驗了《內經》里面談到的悲傷肺,真正把我的肺給傷到了。要不是師父的關愛和精心治療,還有從內心的鼓勵,我自己真有一些畏懼到這個會場上來。以往我看到那么多人參加論壇會很激動,今天看到那么多人,心里面卻有一點發慌。孫主任的一再鼓勵,才使我有勇氣來向大家匯報,如果不能夠講那么多,還要請大家包涵、諒解。
今天我講的題目還是“跟師學習仲景欽安盧氏醫學的感悟(四)”。從第二屆扶陽論壇開始,我就一直在談這個題目,因為拜師以來,自己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師父的教導,在師父的教導下,在點點滴滴感悟的匯聚中走到今天。上一屆在成都的扶陽論壇,大家有幸見證了《盧火神扶陽醫學文獻菁華集成》前兩部的發行,發行以來,我一直在斷斷續續地讀,但到現在仍未讀完。原因當然是困難太多,有些時候一個案要讀上十天半個月,甚至十天半個月還不一定能弄清楚,而一旦弄清了,就會有一種貫通的感受。本來想在這次的論壇談談讀書的感受,現在顯然沒有這個心力。
拜讀這兩部寶典,令我感觸至深的是太師爺盧鑄之的序言,尤其是開首“醫必先明理路而后可言方藥,臨證之際望色觀神,聞聲問情,以至切脈,實本諸理而考之法,以立確切不易之方,期盡軒、岐、扁鵲、仲景之能事,此非可空作漫語以欺人也”。祖師爺強調什么?強調為醫首要是先明理路,然后才可言方藥(方藥也就是具體的應用)。這是一個原則,或者說是成為良醫的必經之路。實際上,本次論壇即在踐行祖師爺的這一教言,盧師沒有多談附子的運用、劑量等,也沒舉病案,唐校長也如此,這其實是一種拳拳之心,希望我們先明理路!我也了解,有同仁還是期待師父講方藥。其實,不是不講方藥,而是理路明了,方藥是不難的,這與理路未明,先究方藥,是完全不同的,這是我的肺腑之言。
為什么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有人也治好很多病,但是在哪個境界,理路是否真正通,一講,行家就知道你是在哪個層面。因此,我們要端正思想,下功夫先明白這個理路。這個理路究竟是什么?昨天師父從整個文化的角度、從宋明理學的角度系統地談了這個問題,今天上午唐校長也進行了深刻闡述。我從簡單的談起,中醫最基本、最根本的理路是什么?就是中醫的兩大特征:一是整體觀,二是辨證觀(辨證論治)。這就是中醫的基本理路,這就是中醫必須先要明白的東西。沉潛下來好好思考,這耳熟能詳的東西,我們真正明白了沒有?
聆聽了這兩天的報告,我覺得其實一直在講這個觀念和理路。歷屆的論壇,師父他老人家是循循善誘,層層開顯,昨天又把端口前移,講到了黃庭。設想,如果一開始就講黃庭,大家會聽得云里霧里的。上午唐校長的講座,我認為也是在談這個問題??梢哉f,昨天師父已提點到理路的盡頭,而今天上午唐校長的演講,則是在能夠用語言表達的層面,進行了非常透徹的闡述。所以,其實我也沒有什么可多講的了。
我就從文字的角度去談一談,希望能給大家有一個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