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延伸
書名: 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方法與理論研究作者名: 王靜靜 李麗娜 鄧燕本章字數: 2685字更新時間: 2025-02-25 16:11:12
一、引導大學生認識基本國情與基本世情
當前,人們受各種思想觀念影響的渠道明顯增多,程度明顯加深,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當代大學生更是思想敏銳、勇于進取,思想觀念趨于多元化,在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下,往往表現出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但有時也會表現出良莠不分、社會責任感不強的弱點。針對這些復雜的現象,我們不能簡單地肯定和否定,而應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當前國際形勢,對大學生開展國情與世情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使中國強大起來,激發學生樹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人類作貢獻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世情教育方面,除了加強世界歷史與世界地理的教育,要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以及我國國際環境的復雜性。在21世紀,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經濟失衡加劇,能源資源壓力增大,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貿易保護主義趨勢上升,國際安全面臨新的挑戰。國際大環境對我國發展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要求我們黨準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一步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為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所需要的外部環境;要求我們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贏得更多的主動,在復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這是我們黨面臨的國際局勢變動的新考驗。
二、培養大學生的民主意識與法治精神
民主與法治是現代國家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之一。培養大學生的民主意識與法治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民主意識與法治精神教育,是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致力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民主觀念。民主觀念是現代國家公民的基本素養。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培養的人才更應當具有民主的素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致力于培養現代國家合格公民,培養當代大學生健康的民主觀念。眾所周知,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的一部分,思想活躍,愛國熱情高,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愿望強烈,向往民主。這種熱情和愿望,如果引導到社會主義法治的軌道上,就會成為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一種積極因素。相反,如果缺乏正確的民主意識和清晰而牢固的法治觀念,不懂得參與民主政治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和法定的途徑,分不清社會主義民主同極端民主化和無政府主義的界限,就容易給社會帶來動亂和危害,而且也違背了大學生的良好愿望。通過法治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學習到法律基本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形成正確的民主意識和牢固的法治觀念,從而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法表現自己的愛國熱情,實現自己的政治愿望。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致力于培養大學生的法治精神。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是根據國家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各方面的需要,依據經濟運行規律和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制定的,是保證社會穩定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武器。法律作為廣大人民群眾管理國家、建設國家的重要武器,為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行使主人翁權利,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它指導和規范著人們的社會行為及其方向,它明確地賦予人們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當承擔的義務,保護著青年大學生所享有的種種權利。它為青年大學生的成長開辟了廣闊的天地,保護著他們健康成長。誰要是侵犯了青年大學生所應享有的權利和利益,大學生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依靠法律的保護而重新獲得這些權力和利益。另一方面,大學生也要遵守國家的法律與制度,做知法守法的公民。必須要讓大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才能贏得自己的尊嚴,才能在社會上正常發展。大學生作為有知識的群體,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他們是否具有法治精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進程。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并不是依靠行政命令就能推行的,最終還要取決于人們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和政治素質的提高。只有提高人們的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和政治素質,他們才能夠有序、有效地參與社會主義政治生活。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教育相對突出,對他們的民主法治教育相對不足,這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是不適應的。
三、認識形勢與政策
形勢與政策教育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重要形式,無論是從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國內外形勢,掌握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從培養學生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還是從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弘揚科學精神等方面,形勢與政策教育都顯示了其獨有的作用與地位。其受重視程度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的變化而不斷得到提升:從提出形勢與政策教育應當列入教學計劃,到決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設置形勢與政策課程;從把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管理納入思想品德課的課程管理體系、列入大學教育全過程、規定保證平均每周不少于一個學時、實行學年考核制度、成績列入學生成績冊,到對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地位、作用、做法等提出了更加明確、更加系統、更加規范的意見,我們不難看出黨和國家對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重視程度。
四、高校日常事務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有絲毫的松懈。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做寬、做細、做深、做久,使之變成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必須時刻關注大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出現的每一個實際問題,力爭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涵。
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高校的日常事務是紛繁復雜的。做好高校日常事務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從多個層面入手。首先,課堂教學是高校基本的實踐活動。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時要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課在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各類自然科學課程在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中的作用。其次,學生日常事務管理是高校正常運行的重要環節。要在學生日常事務管理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管理與教育相結合,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化是任何工作走向正規化、科學化的必經之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既包括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化,也包括專職隊伍建設的制度化。第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才能為大學生的成才創造良好環境。校園文化建設首要的是加強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重點在于培育民族精神和大學精神,形成有自己學校特色的教風和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