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進入堂室,分賓主落座。
關羽猶豫了一會,還是坐在劉備下首,將自家兄長和徐晃分隔開來,以防萬一。
待各自落座后,也是他率先開口,抱拳施禮道:
“先生還請細言。”
高淵點點頭,朝著客座的徐晃語出驚人:
“若我所料不差,楊奉派你進入洛陽,該是來協商投誠之事吧?”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意料之中的吃了不小一驚。其中徐晃被戳中了心窩子,驚疑最甚,也顧不得是否失禮,忙道:
“先生此言何意?”
“白波賊雖聲勢浩大,號稱百萬。總數不過十萬之眾,然去除老幼,其中青壯最多不過兩三萬。其中部曲分為五股。郭太、楊奉、韓暹、李樂、胡才為各部首領,既然以郭太為首,想必其手下部曲應該是最多的,合有七八千人。其余四部,每部該合三五千之數。我說的對是不對?”
高淵侃侃而談,顯然已經將白波賊眾一應詳情盡數掌握。
徐晃苦笑,沒曾想剛一見面,自家家底已經被人摸了個清楚,只能無奈點頭。
見徐晃承認,眾人也是面露佩服。
簡雍適時捧場:
“先生身在帷幕,掌觀山河,天下諸事了然于心,雍實為佩服?!?
“憲和言重,不敢當!”
高淵謙虛一句,“張角當時聚眾起事,部曲有百萬之眾,信眾分三十六方,每方設一渠帥。任取其中一方,人數便不下于白波。”
“霍亂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此坡晞莺拼?,實則如何?還不是被朝廷剿滅,落得個身死道消的下場。”
“郭太所率白波,青壯不過數萬,又能掀起什么風浪?”
“并州苦寒之地,多山而少田。北有烏桓,西有匈奴,黑山賊眾占據河內。郭太想要填飽這十多萬張嘴,必然要率軍南下,入侵河東、河內等地。”
“然河東與雒陽一水之隔,乃是我大漢腹心所在。河東失陷,必然震動雒陽,天子怎可允許此事發生?必然要盡起關西大軍,舉大兵而伐之!”
高淵倏然起身,朝著徐晃斬釘截鐵道:
“郭太起事不過一年,地無存進,部曲死傷甚重而得不到補充,麾下忍饑挨餓卻得不到糧秣。五部首領之間,已是矛盾叢生,如今已是窮途末路?!?
“投誠還是身死,再不抉擇,覆滅只是近在眼前。”
事實也如他所料。
白波軍于中平五年二月,在并州西河郡白波谷起義,而后先攻晉陽,后下上黨,兵鋒轉入河東,直逼黃河北岸。最近的時候,距離洛陽不過百里,威脅太大,堪稱肉中之刺。
所以朝廷不斷派兵清剿,雖然一直沒能取勝,但是也給白波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最重要的是被圍困在河東一帶,根本沒辦法滾起雪球,補充人口兵員。
眼看著就要困死了,要不是漢靈帝死的太及時,后續又因為諸如何進身死,天子東逃,董卓進京,中樞亂斗,群雄討董等一系列緊急要事,朝廷一直騰不出手來,讓白波軍獲得了喘息的時間,熬到了南匈奴於夫羅,二者合流一處,否則早就化作鳥獸群散。
不過后來郭太很快就戰死沙場,麾下部將楊奉、韓暹、胡才、李樂等人先后投降李傕,并一同參與了護衛漢獻帝從長安返回洛陽。
話說到此,高淵已經走到了徐晃案幾之前,俯視后者,言語中并無審視意味,也無半點逼迫,只是一副隨口閑談的樣子:
“五部首領意見不合,有人欲戰,有人欲降。而楊奉,便是力主投降之人吧?”
“正因如此,楊奉為了保全自己,不至于隨郭太等人一同覆滅,所以才暗中遣你進入洛陽,企圖找個門路,將投誠之意,傳于朝堂之上,天子之耳。對否?”
徐晃已經震驚的無以復加,盯著他看了良久,才長嘆一聲,“先生真乃神人也,一字不差!”
眾人再次震驚,簡雍嘖嘖稱奇,贊嘆道:
“竟有此等秘聞?先生果真留候復生于世也!”
此時關羽心中卻有了疑惑,轉過頭來,朝著下首的徐晃問道:
“公明乃是河東郡吏,本該一心報國,怎得反倒委身于賊,與郭太、楊奉等人為伍?”
不愧是你,關云長。
高淵神情一滯,默默無聲地回到自己座位。
徐晃苦笑一聲,朝著關羽抱拳道:
“兄長之言,弟如何不知?奈何弟不過一郡小吏,位卑言輕,賊攻城甚急,郡守有心開城投降,弟也是勸說不住啊。”
“更何況河東連年遭亂,西有匈奴越境,入寇州縣,東有黑山侵擾不絕,城郭破敗,士卒疲敝,如今黑山剛走,北邊又來了白波賊。朝廷救援不及,單靠我郡中一二千人,如何敵得過十數萬賊眾?”
“弟念及城中家眷親族,更有數萬百姓,不得不順應郡守,更是投身楊奉麾下,只求得能保住一城生民。”
“若非如此,晃便是粉身碎骨,也絕不會投身于賊?!?
聽完這話,關羽沉默無言,即便是他,在遇到這種情況也沒什么好辦法。只能說比較慶幸的是,早早便知會了糜竺,派遣仆從帶著親筆書信前往河東,將自己的老妻以及幼子關平一并送往徐州,只待自己這些人東返之時,便一同南下。
得知了原委,在場諸人總算放松下來,不用再彼此戒備。
高淵接過話茬,繼續道:
“其實楊奉投誠之事,再是簡單不過。只需令公明面見天子,親自為楊奉述說就是?!?
“此言當真?”
徐晃做夢都沒想到,自己這些時日以來求之不得,在別人口中竟然如此簡單,一時間心神俱顫,有些恍惚。
天知道他在雒陽走了多少門路,遭受了多少委屈。
別說那些大小官員了,便只是各家府邸看大門的門房,只要一聽到他說自己是“河東郡吏”,立馬拂袖走人。脾氣差一點的,還得破口大罵幾句,恨不得拿掃帚給他轟走。
個中苦楚,唯有徐晃一人知曉。
“君子一言,自然算數。不過,楊奉縱然有投誠之意,至于天子能否答應,我無法保證,還要看你面見天子之時如何陳述?!?
高淵沒忘了給自己打個補丁,自己又不可能替他來擔任說客。
徐晃若是無法說動天子背后的何太后,那自己也沒什么辦法。
若是徐晃事到功成,成功說動太后與天子,那這份功勞,也少不了自己,或者說少不了劉備的那份。
三件大功,便在此刻湊齊整了。
-------------
1、裴松之注三國:關羽稱徐晃為大兄,但是其他地方包括近現代一些研究,都覺得關羽年齡更大一些,這個不好說,各位自行判斷。
2、《董卓傳》和《靈帝本紀》里關于白波賊與於夫羅的事跡時間線記載略有不同,這里劇情偏向董卓傳。
主要是按照靈帝本紀的說法,這個時間點白波就與南匈奴合流,那董卓只帶著三五千人根本在河東站不住腳,早就被十幾二十萬聯軍淹死了,更別說只隔著一條大河窺探雒陽。
而且董卓火燒雒陽撤往長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白波與匈奴合流,盤踞河東郡,威脅雒陽,讓董卓陷入了北、東、東南多面夾擊。
3、關于雒陽之行的進度,發到作品相關了,手機黨可以拉一下目錄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