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劉姨的困擾!
- 四合院:從交道口街道辦開始!
- 小腕骨來嘍
- 2048字
- 2025-03-30 18:28:00
看對方聲音大,白副主任的嗓門也大了起來:
“沒說讓你們現在做,這是在說年后的工作重點。”
“那不還是我們的活兒嗎?居委會的工作本來就不好干,……你們當領導的真是不知道我們的辛苦。”馮主任還在抱怨。
“我們就不辛苦嗎?你以為我們想這么干嗎?”白新民急了。
王主任一個眼神過去,示意他稍安勿躁。
示意大家都冷靜一下后,王主任開了口:“這是市里下達給區里,區里又下達給街道辦的硬性任務。
整個四九城,各個居委會都是有指標的。”
王主任的嗓門相比白主任和馮主任小了不少,但是話里透露的信息是在提醒各個居委會主任。
這項工作非干不可,跟他們鬧沒用。有本事跟區里,市里鬧去,甭在這里耍威風。
馮主任的聲音果然小了下去,但還是不死心的抱怨:
“來前還以為要幫著解決就業問題呢,沒想到就業問題沒解決,現在又給我們派了更難的任務。”
她話音剛落,扈大媽也開了口:“現在各個社區都有那么多沒工作的青年。
王主任,你們去開會,區里就沒有針對這個問題討論一下,或者出個什么解決方案嗎?”
“今年的工作重點確實是這個……但區里的意思是,還需要各個街道辦和居委會自己想辦法……”
什么??自個兒想辦法?
居委會的大媽們聞言,立刻炸開鍋,又急了。
里頭的爭吵聲愈演愈烈,似乎要掀翻房頂,外頭的幾個菜鳥有些懵逼。
“劉姨,咱們每次跟居委會開會都是這樣嗎?這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樣呀……”王宇宙嘖舌。
他們以為居委會作為街道辦的下屬機構,應該不會敢跟上級拍桌子的。
誰承想,那幾個大媽大姨們居然這么牛叉的?
說起話來嗓門那叫一個大喲,拍起桌子那叫一個響呦。
也不怕手疼……
負責婚姻登記的劉姨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一直都這樣呀。人居委會是群眾自發組織,半公益性質的。
不拿街道辦的錢,說起話來自然硬氣。”
一旁負責退伍軍人事務的畢大媽也說道:“也怨不得她們生氣。
居委會本來就沒有工資,只拿點糧食補貼。
還要做這些得罪人的事情,擱在誰身上,誰能沒有怨氣?”
幾個大媽大姨都點點頭。
王宇宙點頭,只說學到了,一低頭,看到爐子里的煤塊又快要燃盡了。
幾人聊著天的功夫,他已經添了兩次煤。這會兒起身就添了第三次。
這次買的煤質量不好,煙很大,新煤球剛加進去,劉姨就嘟囔著眼睛被熏的疼,把凳子往遠處拉了拉。
“那我每次少添點兒煤球。”王宇宙說道,“煤球燒起來之后,煙就會少很多的。”
“少添了也不行,少添就不暖和了。而且這煤球不經燒,添的少了次數就得增加。”畢大媽捅著爐子,說道。
“不是煤球的事情,是這爐子不成。”劉姨揉著眉心。
兩人就到底是爐子犯了錯,還是煤球不好使開始爭論起來。
張平安靈機一動,又想起自己的蜂窩煤爐子了:
“要是世面上出現一種既能減少百分之八十煤煙,
又能減少添煤的次數,還能讓煤燃燒更充分的爐子。但是售價要比現在的爐子貴一些。
大家覺得群眾們會不會接受?或者說,你們會買嗎?”
“群眾們又不傻,東西真要那么好,他們當然會買。”畢大媽說,“只是,有那樣的東西嗎?”
“要是有了,哪怕比現在的爐子貴一半兒,哪怕貴一倍,咬咬牙我也買了!”劉姨受煤球煙之苦久已,立刻表態。
她詢問那樣的爐子在哪里有賣?
可張平安又賣起關子,只說現在還沒有。
“那要是哪里有了,你告訴劉姨,我去買一個。”劉姨說道。
“好嘞!”張平安點頭。
這個話題就此結束,負責綜合事務的謝大爺看向張平安:“平安,區里真強制下盲流返鄉指標了?”
看到張平安點了點頭,他嘆了一口氣:“說白了還是工作崗位太少。
如果崗位增加,大部分人都能安排上工作,那上面不用想辦法把人往鄉下趕,咱們的日子也能好過一些。”
他在基層呆的時間久,知道盲流返鄉工作,不好做啊!
“誰說不是呢?但現在工作崗位就那么多,肯定是要先緊著原本就是城市戶口的人……”劉姨說著努努嘴。
“就剛才跟平安說話的那個馮主任,他們家兒子自打不上學之后,在家里待了三年,到現在工作還沒著落呢。”
畢大媽感嘆:“現在這樣的不在少數。”
眾人就這么說著話,里頭的會也到了尾聲。
各個居委會的主任,大媽們都走了,走之前嘴里嘟囔著,都是對工作的不滿。
街道辦的眾人眼觀鼻,鼻觀心,只當沒有聽到她們的抱怨。
畢竟這次,塞給她們的工作確實是硬骨頭,人就抱怨兩句而已,不過分。
以為大會議室已經沒人,張平安帶著陳淼,進去打掃衛生。
誰承想,剛進去,就看到菊兒胡同的顧主任居然沒走。
還跟王主任,白副主任坐在一起,似乎在談什么事情。
張平安連忙示意陳淼關上門,兩人開始收拾桌子。
王主任看了他一眼,扭頭繼續跟顧主任談工作:
“上次你咨詢的問題,我跟區里談過了……
區長的意思是,可以效仿農村那邊建立集體所有制企業或者合作社……”
“集體所有制?”顧主任疑惑。
“對。”
王主任告訴她,公私合營已成定局,很多街道擺地攤的小商販,早餐攤兒,都組成了小吃部之類的。
“這些都是集體所有制,歸在街道辦或者區里名下。”
“你們居委會的手工作坊跟那些類似,都屬于沒有營業資質,沒有固定經營地點的范疇。
我跟區長談了之后,覺得以后這樣的作坊以加工廠,合作社的名義,掛在街道下屬比較好。”
“當然,這樣的工廠/合作社都是要自負盈虧,也要自己尋找業務和原材料的。”王主任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