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考究!”
劉琮一來見到眼前的場景,也叫是嚇了一大跳。
沉下心思,仔細聽了蒯越的介紹,才知道原來是為了外事。
劉琦與劉琮倒是也習慣了這場面,每次大事發生,父親也會拉著二人,一同聽聽。
不過平日里,兩人也多是列席而已。
被“拎出來”問問情況的事情,倒真還是第一次。
“確實有些奇怪…”
心里感嘆一句,感受著眾人的目光,劉琮也不能縮下去了。
想了想道:“那孫策乃是袁術人馬,咱們若是援助王朗,只怕引火上身。”
“父親,孩兒認為此事不妥。”
劉琮對于自己的臨場反應還是挺滿意的。
自己的父親自己知道。
劉表雖然一直與袁術不對付,但并不想徹底爆發沖突。
畢竟荊州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要與袁術逼急了大戰一場,只怕非是父親所愿。
再說自己這標準答案一出,更是把劉琦無路可走。
要說與自己一樣的話,必然顯得下成。
而反著說…
倒是看他能說出個什么玩意來!
如此想著,劉琮不禁有些得意的看著劉琦。
只是他如何能想到,劉琦對此事,卻早是打了千千萬萬遍腹稿,早有準備。
不等劉表來問,便主動上前道:“父親!二弟所言,實乃暗弱之舉。”
“今恰逢亂世,忠厚無用,忠厚而不精明更是無用。”
“為今之計,當往速救王朗!”
劉琮聽得難受啊!
這劉琦,短短兩句話,即是說自己暗弱,又是說自己無用。
那是都快騎到臉上了,劉琮再是如何也忍不了啊!
便朝著劉琦冷哼一句道:“看來大哥有所高見,能殺的那袁術丟盔棄甲,這才不懼了。”
劉琦可不管劉琮那陰陽怪氣的語氣,只是一本正經道:“父親,欲要立足荊州,江東之地,切不可給孫氏奪取。”
“孫策新并之地,所誅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其胸有大志,日后定與袁術水火不容,不甘局與人下。”
“只要拖住其征討之勢,待其與袁術反目之日,便是吾等坐收漁翁之利時候。”
“倘若被其奪取江東之地,穩住根基,則再無有機可乘,只得應其復仇之火。”
“屆時…荊州再無寧日啊!”
劉琦說罷,挺胸抬頭立在堂中,環視一班文武。
卻見一眾人,皆有不同的目光看來。
有蔡瑁這般,連連點頭,一副欣賞樣子的。
也有蒯越那般,面色奇異,仔細看著劉琦,上下打量,似乎想一探究竟的樣子。
更有一些就是純粹疑惑的眼神,顯然劉琦的表現,大大出乎眾人的意料。
而要說最奇異的,毫無疑問,就是劉表了!
前頭聽蔡瑁來尋自己,說自己這大兒子有驚人之言的時候,他還有些難以置信。
眼下當真是真真切切聽得時候,才發現蔡瑁還是保守了!
就說這把袁術、孫策、荊州三方關系,三言兩語能說的如此明白的,真就是“腹藏機謀”啊!
當即也不由仔細打量著劉琦,仿佛是想要看看,這到底是不是自己兒子的架勢。
卻見劉琦也正是直直看著自己,那眼神中的懇切之情,卻比之前說起蔡婉的時候,更是熱烈。
劉琦這眼神,這會兒還真不是裝出來的。
他是真懇切啊!
截住江東被孫氏奪取,絕對是荊州發展的重要一環,要是今日“慫”了,那往后的十年,將會面對一個更加強大的江東,使得荊州沒有半點北入中原的機會。
而劉表看到劉琦如此眼神,終于也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一樣。
便問:“琦兒,聽聞你曾經與軍師提議,說眼下當要奇襲柴桑,奪取九江?”
此言一出,堂下皆驚!
顯然,這話蔡瑁只是與劉表說過,其他人都是一副不大知情的樣子。
劉琦卻有些感覺,今日之事,雖然與蔡婉沒關系,卻也是改變荊州命運、劉表與自己命運的關鍵時刻!
便也顧不得四周的眼神了,卻上前道:“正是如此,發兵柴桑,奇襲九江,定然能打一個搓手不及。”
“只要能拿下九江之地,后方出了問題,孫策定然不敢再攻會稽,王朗之圍,自也好解。”
眾人聞言,這才發現自己還是小瞧了這大公子!
萬萬沒想到,大公子說要去對付孫策,還真不是說說而已,竟是還想過偷襲九江的事情!
這荊州若是由他統轄,說不得此刻都已經開始發兵了!
這般念頭起來,眾人實現便都放在了劉琦身上,乃至于邊上的劉琮,已經完全沒人管他了。
劉琮一看,這架勢不對啊!
怎么看起來,好似劉琦那廝的應答,才是父親所希望聽得的?
心頭頓時飛速運轉,覺得不能這么下去。
如此忽而便是靈光一閃,上前一步拱手道:“父親,大哥此言,只怕太過兒戲。”
“若是發兵九江,孫策雖不能對會稽發難,卻定然會回軍馳援。”
“袁術更會大怒,若是揮兵而下,更是會與孫策之勢形成合圍,那時候咱們定也要馳援,豈不是一場亂戰,在所難免!”
別說,劉琮這一轉腦子吧,還轉的真是挺快。
眼下所說的顧慮,確實也有幾分道理。
當下便有蒯越上前道:“琮公子所言不錯...”
劉琮一聽,蒯越似乎是支持自己的意思,心里頓時更加得意了。
只是才要展開的笑容才剛剛露出半點,便聽得那蒯越話鋒一轉道:“只是大公子所言,更是有理,依臣所見,當時直接出兵,往會稽而去。”
“如此一來師出有名,乃是王朗求救,才去相救。”
“二來也避免與袁術當真交惡,還有周旋余地!”
在劉琦看來,是壓根不用與袁術周旋的,等過兩年他作死拿著玉璽稱帝,荊州總歸是要當“平反”先鋒的。
不過這種開天眼的事情,也不好明說,想想只要能在會稽頂住孫策,再徐徐圖謀,也是好事。
便也不反對那蒯越所言了。
至于其余諸位文武,似乎也極快的達成了意見的統一,當即紛紛附議。
劉表微微點頭,才問:“如此去江東救援王朗,該叫誰人去?”
劉琦頓時心頭開始盤算,這荊州老劉家,能打的還真沒幾個。
就說眼下這堂中,文聘算是比較厲害的。
只是要他去對付孫策,怕也是送菜的份。
“該是誰去才好呢...?”
心里正是盤算呢,卻忽然發現,劉表與蔡瑁...怎么都看著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