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琴音里的對話
- 仙逆:天逆珠外的第二個她
- 人在前飛魂在后追
- 3884字
- 2025-06-23 08:00:00
月色如銀,靜靜流淌在青木宗略顯破敗卻整潔的院落里。
白日里弟子們練功的呼喝、靈田里靈蔬抽芽的細微聲響都已沉寂,只余下幾聲蟲鳴點綴著山間的寧靜。
尹小詩坐在自己小屋前的石階上,膝上橫放著那把古樸的琴。
指尖無意識地拂過冰涼的琴弦,發出幾個零落的清音。
自黑巖城歸來,又經歷了雷姓漢子的二次拜訪,尹小詩的心緒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漣漪雖平,深處卻仍有暗流涌動。
關于那絲生命本源,關于“墳場”空棺的感應,關于“李慕婉”這個身份背后沉重的過往……
她不再像初時那般恐懼地想要推開,反而生出一種奇異的探索欲。
“既然甩不掉,那就試著……聊聊?”她低聲自語,帶著點自嘲,也帶著點破釜沉舟的坦然。
她不再刻意壓制身體里那份不屬于她的悲傷本能,也不再回避那些偶爾閃過的、帶著強烈情緒的記憶碎片。
她開始嘗試,在琴音里,與那份寄居在她體內的、屬于原主的生命本源建立某種……聯系。
琴音成了她的媒介,她的心聲,也是她探索的橋梁。
今夜月色格外好,清輝灑落,給庭院里的草木都鍍上了一層朦朧的銀邊。
尹小詩的心境也難得地平和下來。
她閉上眼,深吸了一口帶著草木清香的微涼空氣,指尖終于穩穩地按在了琴弦上。
她沒有彈奏那些爛熟于心的地球曲子,也沒有刻意去重復那首讓她“成名”的《弱水三千》。
一種莫名的沖動驅使著她,想要將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緒糅合在一起。
起手是《弱水三千》那熟悉的、帶著水波般纏綿悱惻的哀婉旋律。
琴音低回,如泣如訴,仿佛在訴說著千年不化的離愁,萬載難消的別恨。
這是屬于“李慕婉”的底色,是她靈魂深處無法磨滅的悲傷印記。
隨著這哀婉的曲調流淌,尹小詩清晰地感覺到,丹田深處那絲微弱的生命本源輕輕顫動了一下,如同沉睡中被熟悉的呼喚驚醒。
她沒有停下,指尖的力道與意境悄然轉變。
哀婉的余韻未絕,一股截然不同的生機卻如同破土的嫩芽,倔強地從琴弦上萌發出來。
這是《萬物生》的旋律,是她對這片廢星、對青木宗、對腳下這片土地重新燃起的希望與期許。
音符變得輕快、跳躍,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描繪著荒原上掙扎求存的綠意,描繪著靈田里日漸茁壯的幼苗,也描繪著她自己——
一個異世之魂,在這絕境中努力扎根、想要活下去的堅韌。
兩種旋律在她的指尖下并非生硬拼接,而是如水乳交融般自然地過渡、纏繞、共鳴。
哀婉為生機鋪墊了厚重的背景,生機又為哀婉注入了明亮的希望。
琴音在月下流淌,時而低沉如幽谷回響,時而清越如山澗奔泉。
就在這奇妙的旋律共鳴達到某個頂點時,尹小詩的意識仿佛被琴音牽引著,輕輕觸碰到了那絲活躍的生命本源。
嗡——
腦海深處,如同平靜的水面投入了一顆石子,一圈圈漣漪蕩漾開來,不再是模糊的情緒,而是……畫面!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背影。
一個挺拔如松、白衣勝雪的背影。
他靜靜地佇立在一片云霧繚繞的懸崖邊緣,面對著翻騰的云海,沉默得像一塊亙古不變的磐石。
陽光勾勒出他冷硬的側臉輪廓,帶著一種深入骨髓的孤寂與……守護。
尹小詩的心猛地一跳,一股難以言喻的酸楚和依賴感瞬間攫住了她。
她知道,這是屬于李慕婉的視角,那個背影,是王林!
一種無聲的守護,沉重得讓人窒息,又溫暖得讓人想落淚。
畫面流轉。
不再是空曠的懸崖,而是一間彌漫著濃郁藥香的丹室。
暖黃的爐火映照著一張專注而柔和的側臉。
是“她”自己(李慕婉)!
烏黑的發絲有幾縷被汗水沾濕,貼在光潔的額角,眼神卻亮得驚人,緊緊盯著丹爐內跳躍的火焰,全神貫注。
指尖偶爾掐動法訣,動作行云流水,帶著一種令人心折的韻律感。
那是沉浸在畢生熱愛中的純粹光芒,是煉丹師靈魂的閃耀。
尹小詩甚至能感受到那份專注帶來的平靜與滿足,仿佛天地間只剩下眼前這一爐丹藥。
緊接著,畫面驟然切換。一枚溫潤古樸的珠子占據了整個“視野”。
它靜靜地懸浮在虛空中,散發著朦朧而柔和的光芒,那光芒并不刺眼,卻仿佛蘊含著包容天地的力量,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與……歸宿感。
珠子表面流淌著玄奧的紋路,每一次光芒的明滅,都像是在呼吸。
這顆珠子……
尹小詩的靈魂都為之震顫,這感覺太熟悉了,又太陌生。
一種源自生命本源的悸動告訴她,這珠子對“李慕婉”而言,意義非凡,甚至可能……是家。
這些畫面碎片如同走馬燈般在尹小詩的“眼前”飛速閃過,清晰又短暫,帶著強烈的情緒烙印。
對那背影的眷戀與心疼,對丹道的熱愛與專注,對天逆珠的依賴與親切。
悲傷依舊存在,如同深沉的底色,但此刻,在這融合了《萬物生》生機的琴音里,這份悲傷不再是無邊無際的絕望之海,更像是一條承載著過往、卻依舊向著光流淌的河。
尹小詩沒有抗拒這些情緒,她任由它們隨著琴音沖刷過自己的心田,如同接納一場遲來的春雨。
她完全沉浸在這種奇妙的“對話”與共鳴之中,身心與琴音、與那絲本源、與流淌的記憶碎片融為一體。
月華仿佛受到琴音的牽引,在她周身流淌得更加濃郁,連庭院角落里幾株蔫頭耷腦的普通夜曇,都在無人察覺間悄然舒展花瓣,吐露幽芳。
她不知道,就在她沉浸于琴音與記憶交織的世界時,庭院外那片幽暗的竹林邊緣,一道身影如同融入夜色的墨痕,不知何時已靜靜佇立在那里。
是林望。
他依舊穿著那身洗得發白的青衫,身形挺拔卻帶著慣有的沉默。
月光吝嗇地只勾勒出他模糊的輪廓,看不清面容。
然而,那雙深邃的眼眸,此刻卻清晰地倒映著庭院中撫琴的身影,以及那流淌的、奇異的月光。
當《弱水三千》的哀婉流淌而出時,林望的身體幾不可察地繃緊了一瞬,仿佛被無形的絲線勒住。
那刻骨的哀傷旋律,像一把生銹的鑰匙,猝不及防地捅開了他心底塵封最深的門鎖。
一些他以為早已被歲月磨平、被冰霜凍結的畫面,不受控制地翻涌上來——
雨之仙界那場永不停歇的凄迷冷雨,懷中逐漸冰冷的軀體,那聲撕心裂肺卻喚不回任何回應的吶喊……
痛苦如同淬毒的藤蔓,瞬間纏繞上他的心臟,勒得他幾乎無法呼吸。
他下意識地想要移開目光,想要封閉聽覺,逃離這錐心刺骨的熟悉感。
然而,琴音變了。
那哀婉的河流中,注入了新的生機。
輕快、堅韌、充滿希望的音符跳躍著,如同黑暗中的星火,頑強地燃燒著。
這生機勃勃的旋律是如此陌生,卻又奇異地中和了那蝕骨的悲傷,形成一種他從未在李慕婉指下聽過的、矛盾卻又和諧的交響。
林望的目光重新凝聚在庭院中那個身影上。
看著她閉目沉浸,指尖在琴弦上流淌出融合了哀傷與希望的樂章。
這不再是單純的模仿,更像是一種……新生?一種在絕望廢墟上開出的、帶著露珠的花。
追憶、痛苦、巨大的疑惑……
種種情緒在他深潭般的眼底激烈翻涌、碰撞。
這真的是婉兒嗎?那琴音深處的靈魂,為何感覺如此不同?
可那生命本源的共鳴,那偶爾流露出的、屬于婉兒的本能專注,卻又真實不虛。
就在這復雜情緒的漩渦中心,一絲連他自己都未曾察覺、或者說絕不允許存在的情緒,如同冰封湖面下悄然涌動的一縷暖流,悄然滋生——
那是難以置信的……溫柔。
是對眼前這個在絕境中努力綻放生機的靈魂,一絲連他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動容。
這縷情緒太微弱,太不合時宜,甫一出現,便被他強大的意志力狠狠壓制下去,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泛起一絲微瀾便消失無蹤。
當尹小詩最后一個音符落下,余韻在月光中裊裊消散,庭院重歸寂靜。
林望眼底所有的波瀾也在瞬間平復,重新化為深不見底的寒潭。
他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那個坐在石階上、似乎還沉浸在余韻中的身影,身形如同被風吹散的霧氣,悄無聲息地后退,融入更深的竹林陰影之中,沒有留下絲毫痕跡,仿佛從未出現過。
琴音止歇,萬籟俱寂。
尹小詩緩緩睜開眼,眸中還殘留著幾分沉浸在記憶碎片中的迷離。
月光溫柔地灑在她身上,也灑在膝頭的古琴上,弦絲反射著清冷的光。
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在體內蔓延。
丹田深處,那絲一直如同游離絲線般的生命本源,此刻正散發著溫潤而穩定的光芒。
它不再僅僅是寄居,而是如同一條涓涓細流,更自然、更緊密地與她自身的靈魂之力交織、融合在一起。
一種奇異的“完整感”油然而生,仿佛身體里某個一直空落落的角落,被溫暖地填滿了。
之前的排斥和隔閡感消減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微妙的共生與理解。
她能清晰地感覺到,這份本源似乎……壯大了一絲?
雖然依舊微弱,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活力,與她自身的聯系也更加清晰穩固。
“是因為……接納了嗎?”
尹小詩低頭看著自己的雙手,指尖似乎還殘留著琴弦的微顫。
接納那些悲傷,也接納這份本源作為自己的一部分。
這次主動的“對話”,似乎真的打開了一扇門。
她下意識地抬起頭,目光投向庭院外那片在月色下顯得格外幽深的竹林。
剛才撫琴時那種全然的沉浸感消退后,一種微妙的直覺浮上心頭。
在某個瞬間,她似乎感覺到……那里有過一道目光?
很輕,很淡,帶著一種難以形容的復雜重量,落在她身上。
那感覺轉瞬即逝,快得讓她以為是自己的錯覺,是沉浸在琴音與記憶中的幻聽幻視。
可此刻,看著那片靜謐得只有風吹竹葉沙沙聲的黑暗,尹小詩的心底卻升起一絲篤定。
不是錯覺。
林望……剛才一定就在那里。
而且,他聽到了。
聽到了這首融合了李慕婉的哀傷與尹小詩的生機的琴曲。
他聽到了多少?他又……感受到了多少?
尹小詩無法想象那張總是平靜無波、眼神深邃如古井的臉上,會浮現出怎樣的表情。
但那股即使隔著距離、即使只有一瞬也能感受到的、龐大而混亂的情緒波動——
那絕非林望平日會顯露的平靜!
追憶?痛苦?疑惑?……甚至,在那洶涌的暗流之下,是否真的曾有過一絲她不敢確認的……溫柔?
尹小詩輕輕摩挲著冰涼的琴弦,指尖下是溫潤的木紋。
月光如水,夜曇的幽香在寂靜中彌漫開來。
體內的本源暖流緩緩流淌,帶來一種奇異的安寧。
竹林深處,早已空無一人,只有風過林梢的低語。
這一夜的琴音,像一顆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與那絲本源之間,在她與那個沉默守護在暗處的“林望”之間,悄然蕩開了無法預知的漣漪。
前路依舊迷霧重重,但至少在這一刻,在這片廢星的月色下,她感覺自己似乎……更“完整”地踏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