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收徒小凡[1-10章劇情已全部重置,望周知]
- 仙逆:天逆珠外的第二個她
- 人在前飛魂在后追
- 6400字
- 2025-06-07 18:20:17
山頂的琴音,如同每日傍晚準時落下的露水,無聲地浸潤著青木宗這片貧瘠的土地。
尹小詩指尖流淌出的旋律,不再僅僅是排遣鄉愁的寄托,更像一種無形的紐帶,將她與這片山坡、這些掙扎求生的人,悄然系得更緊。
弟子們習慣了這琴聲的存在。
勞作歸來,劈柴擔水,甚至只是坐在門檻上啃著干硬的餅子,那空靈悠遠的琴音都成了背景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喧賓奪主,卻總能恰到好處地拂去心頭的塵埃,帶來一絲奇異的安寧。
變化最明顯的,是林小凡。
那少年仿佛被琴音注入了某種特殊的活力。
他依舊是青木宗最忙碌的身影,但那雙黑曜石般的眼睛里,除了對尹小詩一如既往的、近乎虔誠的崇拜,更多了一種……專注的觀察。
他不再僅僅滿足于聽從指令、完成分派的任務,而是開始留意尹小詩的一舉一動,尤其是那些與“修煉”、“仙法”毫不相干的細節。
比如,尹小詩在整理“婉兒面”作坊時,會要求將不同工序的區域用劃線的形式簡單分隔開,避免原料和成品混雜。
林小凡立刻找來石灰(一種廢星常見的白色礦物粉末),在泥地上歪歪扭扭地劃出界限,并監督其他弟子遵守。
雖然簡陋,作坊里卻少了幾分混亂。
最讓林小凡著迷的,是尹小詩偶爾流露出的、關于“道理”的只言片語。
一次,林小凡和另一個弟子合力抬一塊沉重的石磨盤,兩人憋得臉紅脖子粗,磨盤卻紋絲不動。
尹小詩恰好路過,隨口道:“試試找根結實的木棍墊在下面當支點,再撬。”
林小凡不明所以,但還是依言找來一根粗壯的硬木棍,塞進磨盤底下。
他用力一壓木棍的另一端,奇跡發生了!
那沉重的磨盤竟真的被撬動,緩緩抬起了一條縫!
雖然只維持了一瞬,卻足以讓兩個少年目瞪口呆。
“這……這是什么仙法?”另一個弟子結結巴巴地問。
尹小詩看著他們震驚的樣子,有些好笑,又有些無奈:“不是仙法,是杠桿原理,省力的法子罷了。”
她簡單解釋了一下力臂和支點的概念,兩個少年聽得云里霧里,但看向尹小詩的眼神,崇拜中又添了無數敬畏。
連“省力的法子”都如此神奇,前輩果然深不可測!
林小凡卻默默記住了“杠桿”和“支點”這兩個詞。
幾天后,尹小詩就看到他正用一根削尖的木棍,費力地撬著西坡田地里一塊礙事的石頭,嘴里還念念有詞:“支點……力臂……用力……”
尹小詩站在不遠處看著,清晨的朝霞給少年汗濕的側臉鍍上一層暖金色。
他撬得專注,甚至沒發現她的到來。
那副認真的、帶著點執拗的勁頭,像極了大學圖書館里熬夜啃書、試圖弄懂某個復雜公式的自己。
一種奇異的共鳴感,悄然劃過心間。
日子在“婉兒面”的穩定產出、靈谷苗的緩慢拔高和山頂的琴聲中流淌。
青木宗的日子依舊清苦,但那股死氣沉沉的頹喪,確實被沖淡了許多。
弟子們臉上多了些生氣,連趙鐵柱走路時,那敦實的背影似乎都挺直了幾分。
這天傍晚,尹小詩結束彈奏,抱著琴從山頂下來。
暮色四合,山風帶著涼意。
她剛走到自己小院門口,一道身影便從旁邊的陰影里“噗通”一聲跪了下來,動作快得帶起一陣風。
是林小凡。
他跪得筆直,額頭幾乎要觸到冰冷的泥地,雙手緊握成拳放在身側,微微顫抖著。
少年清瘦的脊背繃得像一張拉滿的弓。
“前輩!”他的聲音帶著一種豁出去的激動和緊張,在寂靜的暮色中格外清晰,“弟子林小凡,懇請前輩收我為徒!”
尹小詩腳步一頓,有些意外,卻又覺得……似乎在意料之中。
她看著那顆低垂的、毛茸茸的腦袋,沒立刻說話。
林小凡沒等到回應,心一橫,猛地抬起頭。
那雙總是亮晶晶的眼睛此刻盛滿了前所未有的認真和渴望,像燃燒著兩簇小小的火焰。
他直視著尹小詩,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發顫,卻異常清晰:
“弟子自知天資駑鈍,是四靈根的廢材,此生筑基無望!不敢奢求前輩傳授通天徹地的仙法神通!”
他頓了頓,深吸一口氣,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一字一句道:“弟子只想……只想跟在您身邊,學您的‘智慧’,學您的‘為人’!學您如何在這廢星上,讓青木宗有了活氣,讓‘婉兒面’成了希望!弟子……弟子想像您一樣!”
最后一句,他幾乎是喊出來的,帶著少年人特有的、不管不顧的赤誠。
喊完,他似乎耗盡了勇氣,又猛地低下頭,肩膀微微起伏,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晚風吹過他額前汗濕的碎發,露出光潔的額頭和緊抿的、透著一絲倔強的嘴唇。
尹小詩靜靜地看著他。
少年的話語,像一顆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漣漪一圈圈擴散開去。
智慧?為人?她哪有什么智慧,不過是仗著多活一世、多看了些書罷了。
至于為人……她連自己是誰都還沒完全搞清。
可少年眼中的光,是那么純粹,那么灼熱。
那是對知識的渴望,對改變現狀的期盼,甚至……是對她這個“冒牌前輩”毫無保留的信任。
她想起了自己初來乍到時,面對這具陌生身體和龐大力量的茫然無措,面對黑煞幫威脅時強裝鎮定的心慌意亂。
那時的她,何嘗不希望有人能拉她一把,教她如何在這個陌生的、殘酷的世界里活下去?
眼前的林小凡,不正是當初那個無助的“尹小詩”的縮影嗎?只是他更勇敢,更直接地表達了出來。
一股難以言喻的酸澀與柔軟,混雜著一點“誤人子弟”的心虛,涌上尹小詩的心頭。
她沉默了片刻,夜風吹拂著她的裙裾,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抬起頭來。”她的聲音比平時溫和了些許。
林小凡身體一顫,慢慢抬起頭,眼中帶著忐忑和希冀。
“我教不了你仙法。”尹小詩看著他,語氣平靜而坦誠,“我自己……也還在摸索。”
這是實話,卻讓林小凡眼中的光黯淡了一瞬。
“但是,”尹小詩話鋒一轉,“如果你說的‘智慧’和‘為人’,是指如何更好地活著,如何利用身邊有限的資源,如何思考問題……這些,我或許可以教你一些。”
她頓了頓,補充道:“不過,這并非仙道傳承,只是些……世間行走的道理,你若愿意學,我便收你做記名弟子,你可想清楚了?”
“愿意!弟子愿意!”林小凡幾乎沒有絲毫猶豫,眼中的光芒瞬間重新點燃,甚至比剛才更加熾烈!
他激動得聲音都變了調,對著尹小詩“咚咚咚”連磕了三個響頭,額頭沾上了泥土也渾然不覺,“謝師傅!謝師傅收留!弟子一定用心學!絕不給師傅丟臉!”
“起來吧。”尹小詩被他這實誠的磕頭弄得有點哭笑不得,心里那點“誤人子弟”的負罪感也被沖淡了不少,“以后不必行此大禮小,記名弟子,無需這些繁文縟節。”
“是!師傅!”林小凡響亮地應了一聲,蹭地一下站起來,動作麻利得像只小豹子。
他臉上洋溢著巨大的、幾乎要溢出來的喜悅,嘴角咧得老高,露出一口小白牙,眼睛亮得驚人,仿佛擁有了全世界最珍貴的寶藏。
看著少年這副純粹的、毫不掩飾的開心模樣,尹小詩嘴角也不自覺地彎起一個極淡的弧度。
罷了,就當是……互相扶持吧。在這異世,有個全心全意信任自己的小徒弟,似乎也不錯。
“師傅,弟子……弟子現在能為您做點什么?”林小凡搓著手,興奮又局促,恨不得立刻證明自己的價值。
尹小詩看著他躍躍欲試的樣子,想了想,指著小院角落:
“去把那堆劈好的柴,按粗細長短分開碼放整齊,記住,最粗的放最下面,最細的放最上面,中間過渡,碼的時候,每一層柴火之間留點空隙,方便通風干燥。”
“是!師傅!”林小凡像得了軍令,立刻沖向柴堆,干勁十足地開始分類碼放。
他動作麻利,神情專注,仿佛在完成一項神圣的使命。
尹小詩抱著琴走進靜室,關上門前,又回頭看了一眼。
暮色中,少年忙碌的身影充滿了蓬勃的朝氣。
她輕輕嘆了口氣,
關上了門。教師生涯,就這么稀里糊涂地開始了。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尹小詩的靜室門外就響起了林小凡刻意壓低、卻依舊難掩興奮的聲音:“師傅,您起了嗎?弟子……弟子來聽您教誨了!”
尹小詩揉了揉眉心,披衣起身。打開門,林小凡已經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外,身上穿著洗得發白卻異常整潔的弟子服,頭發也用水仔細梳理過,一絲不亂。
他手里還捧著一個粗陶碗,里面盛著半碗清澈的山泉水。
“師傅,您先凈手。”林小凡把水碗捧得高高的,眼神亮晶晶的。
尹小詩看著那半碗水,再看看少年認真的臉,心里有些觸動。
在廢星,水是珍貴的資源。
她接過碗,象征性地沾濕了指尖:“有心了。進來吧。”
靜室簡陋,只有一張石榻,一個蒲團,一張小石案。
尹小詩在石案后坐下,林小凡則垂手肅立在她面前,腰桿挺得筆直,神情緊張又期待,像等待老師開講的小學生。
“坐。”尹小詩指了指地上的蒲團。
林小凡愣了一下,隨即受寵若驚地坐下,只敢坐半個屁股,依舊挺直著背。
“既是記名弟子,教你世間道理,便不拘泥于師徒常禮。”尹小詩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和,“今日第一課,教你四個字:實事求是。”
林小凡立刻豎起耳朵,全神貫注,仿佛要把這四個字刻進腦子里。
“何謂‘實事求是’?”尹小詩緩緩道,“便是做任何事,說任何話,都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探求事物內部的聯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不夸大,不縮小,不憑空臆想,不道聽途說。”
她看著林小凡似懂非懂的眼神,舉例道:
“比如,我們種靈谷,不能因為它現在長得慢,就幻想明天它就能結出滿穗的谷子,要觀察它每天長多少,需要多少水,土質如何,光照如何,根據這些實實在在的情況,去調整我們的照料方法。這便是‘實事求是’。”
林小凡眼睛一亮,用力點頭:“弟子明白了!就像師傅您開墾西坡,不是憑空說能種,而是先試了試,發現那絲……那絲木氣能松土,才帶著我們開荒的!”
“孺子可教。”
尹小詩微微頷首,心里松了口氣,看來這徒弟理解力還不錯,“再比如,面對敵人,不能因為對方修為看起來比你高,就嚇得未戰先怯,要冷靜觀察對方的氣息是否沉穩,招式是否有破綻,法寶是否精良,再結合自身實力,判斷是戰是退,如何戰,如何退。這也是‘實事求是’。”
林小凡聽得入了神,眼神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
他從未聽過這樣的“道理”,不是玄奧的功法口訣,卻感覺比任何口訣都更貼近生活,更有力量。
“這道理,看似簡單,但要做到,卻需時刻自省,克服妄念與恐懼。”尹小詩總結道,“你且記下,日后行事,多想想這四個字。”
“是!師傅!弟子謹記!”林小凡鄭重應道,隨即從懷里掏出一塊磨得光滑的薄石板(廢星版筆記本)和一小截炭筆,極其認真地開始記錄。
他寫字很慢,一筆一劃,歪歪扭扭,卻寫得極其專注,仿佛要把每一個字都刻進心里。
尹小詩看著他笨拙又認真的樣子,心頭那點“誤人子弟”的忐忑,似乎又被沖淡了一分。
或許,教他一些正確的思維方法,比教他幾招半吊子的法術更有用?
接下來的日子,尹小詩的“教師”生涯正式拉開序幕。
她的“課堂”不拘一格,內容更是五花八門。
有時是在西坡靈田邊。
尹小詩指著幾株長勢不同的靈谷苗:“小凡,你看這幾株,為何這株矮小發黃,旁邊那株卻翠綠挺拔?”
林小凡蹲下身,仔細查看土壤、根莖、葉片,甚至用手捻了捻土質,思索片刻才回答:
“師傅,矮小這株下面的土好像更硬,石頭也多些,旁邊那株土松軟,還有……好像陽光多照到一會兒?”
“嗯,觀察得不錯。這便是環境差異,萬物生長,離不開陽光、水分、土壤這些基本要素,改善環境,比盲目輸入靈力更重要。”尹小詩借機引入“環境適應性”和“因地制宜”的概念。
有時是在“婉兒面”作坊。
尹小詩看著弟子們磨靈谷粉,效率低下,粉塵飛揚。
她找來一根結實的木棍,用繩子綁上一塊平整的石塊,做成一個簡易的“杠桿式石磨”,讓林小凡操作。
“看,利用杠桿,你一個人就能輕松推動這石磨,省力許多,而且,把磨盤抬高些,下面用木盆接粉,粉塵也少了。”尹小詩講解著原理。
林小凡推著新磨具,感受著省力的奇妙,眼睛放光:“師傅!這比之前快多了!還不嗆人!”
他立刻招呼其他弟子來看,笨拙地講解著“支點”、“力臂”這些新詞,臉上洋溢著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
更多時候,是在尹小詩的靜室。
她會講一些基礎的邏輯思維,比如因果聯系、如何辨別信息的真偽、如何多角度思考問題。
她甚至嘗試著講一點最淺顯的數學概念,如何更精確地分配有限的資源(比如水、靈谷粉)。
這些內容對林小凡來說,如同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他如饑似渴地吸收著,用那塊石板和炭筆,記錄下每一個他認為重要的點。
他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
“師傅,您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那如果兩個人說的完全相反,都很有道理,我該信誰?”
“師傅,‘未雨綢繆’是不是就像我們多備柴禾過冬?”
“師傅,您說的那個‘三角形最穩定’,是不是可以用來加固我們作坊的棚子?”
他的問題常常讓尹小詩卡殼,需要絞盡腦汁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解釋。
這個過程,對尹小詩自己也是一種梳理和鞏固。
她發現,在教導林小凡的過程中,她對自己掌握的那些現代知識,理解反而更深了。
當然,也鬧出不少笑話。
一次,尹小詩講到基礎的衛生防疫,強調“病從口入”,飯前便后要洗手,飲用水要盡量燒開。
林小凡學得極其認真。
第二天,趙鐵柱就哭笑不得地來找尹小詩:
“前輩……小凡那小子,非逼著全宗弟子……呃……那個……‘出恭’之后,必須用他燒好的熱水洗手!還說這是您的吩咐!這……這熱水多金貴啊!洗個手……”趙鐵柱一臉肉痛,仿佛那熱水是瓊漿玉液。
尹小詩扶額,趕緊解釋:“……意思到了就行,用普通清水沖洗干凈即可,不必非用熱水。”
心里卻對林小凡的執行力感到又好氣又好笑。
還有一次,尹小詩隨口提到“知識就是力量”。
林小凡琢磨了幾天,竟然把尹小詩給他講解時畫的那些簡易示意圖(杠桿、三角形結構等),用炭筆仔仔細細地描摹了好幾份,寶貝似的藏在懷里。
一次外出交易“婉兒面”時,遇到一個散修想壓價,林小凡情急之下,竟掏出一張畫著杠桿原理的圖,試圖跟對方講道理:
“你看,按我師傅說的這個‘杠桿’,我們讓一點利,你們多進點貨,雙方都省力(省錢),這叫雙贏!”
那散修看著鬼畫符般的石板,一臉茫然加驚恐,以為這是什么高深的符箓箓或詛咒,嚇得連價都不敢還了,趕緊按原價成交。
林小凡回來后還得意地向尹小詩匯報:“師傅!您教的道理真管用!那人一看圖就慫了!”
尹小詩:“……”
她看著少年臉上純粹的、求表揚的神情,那句“不是讓你這么用的”硬是卡在喉嚨里,最終化作一聲無奈的嘆息和一絲憋不住的笑意。
行吧,歪打正著也算效果。
日子就在這教與學的互動中飛快流逝。
林小凡像一塊干燥的海綿,瘋狂吸收著尹小詩灌輸的“世間道理”。
他的眼神越發沉穩,做事也更有條理,雖然修為依舊停留在煉氣三層,但整個人的氣質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少了幾分怯懦,多了幾分沉靜的思考。
他成了尹小詩最得力的助手。
作坊的管理、田地的巡視、甚至與其他散修打交道,他都開始嘗試運用尹小詩教導的方法,處理得越來越有模有樣。
尹小詩肩上的擔子,無形中被他分擔了不少。
又是一個月色清朗的夜晚。
尹小詩結束了一天的“教學”,林小凡卻沒有立刻離開。
他磨磨蹭蹭地收拾好石板和炭筆,站在靜室門口,欲言又止。
“還有事?”尹小詩問。
林小凡撓了撓頭,臉上帶著點不好意思,但眼神很亮:
“師傅……弟子……弟子今天去巡田,看到北坡崖縫里有幾株‘鐵線草’,長得特別好!弟子記得您說過,萬物生長都有規律,它們長在那么貧瘠的地方還那么好,肯定有原因!弟子就……就趴在那兒看了好久,發現那崖縫雖然石頭多,但上面有水滴常年滲下來,而且背風向陽!弟子就想……咱們西坡有些角落土也不好,是不是可以模仿那個環境,挖條小溝引點山澗水過去,再堆點石頭擋擋風?”
他一口氣說完,緊張地看著尹小詩,等待著評判。
尹小詩看著他亮晶晶的、充滿期待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和欣慰。
這個曾經只會埋頭苦干的少年,真的在思考,在觀察,在嘗試運用她教的東西去解決實際問題了!
“很好。”尹小詩臉上露出一個真心的、贊許的笑容,“能主動觀察,發現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辦法,這便是‘實事求是’和‘學以致用’,這個想法很好,明天你可以帶幾個人去試試。”
得到師傅的肯定,林小凡的臉瞬間漲得通紅,激動得手足無措,只會一個勁兒地點頭:“是!師傅!弟子明天就去!”
他歡天喜地地告退,腳步輕快地消失在月色中。
尹小詩走到窗邊,看著少年融入夜色的背影,又抬頭望向廢星那亙古不變的、灰蒙蒙的夜空。
一絲奇異的滿足感,悄然取代了初為人師時的忐忑。
在這片陌生的星空下,她這個“冒牌師傅”,似乎真的為另一個迷茫的靈魂,點亮了一盞小小的燈。
而照亮別人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在照亮她自己前行的路?
月光如水,靜靜流淌。
靜室里,似乎還殘留著少年興奮的氣息和炭筆劃過石板的沙沙聲。
尹小詩知道,她這場“誤人子弟”的旅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