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阿耶,你是瞎子嗎?
- 女皇息怒,我懿德太子納頭而來
- 洗澡的兔子
- 2037字
- 2025-03-09 17:00:00
太子妃不和自己的夫君站在一起,反而是和好兒子走在一路,在她的聲聲鼓勵之下,李重潤竟然也恍惚中有一種我果然是個大功臣的錯覺。
腰桿挺的可直。
腳步走的堅強有力。
“阿娘,你真的認為,兒今天做得對嗎?”
“當然了!”
“難道,你不是這樣認為的嘛?”
“你若不是認為應該這樣做,又為什么要那樣做?”
韋香兒眨了眨眼,邏輯嚴密,李重潤根本就無法反駁。
“娘巴不得,老妖婦身邊的美男子越多越好呢!”
“最好……”
“把她累死!”
只要是熬死了老妖婆,李顯就可以上位了,李顯上位了,不就是我兒上位了嗎?
“阿娘,小心著些,這里可不是東宮。”
這里豈止不是東宮,這里明明就是老妖婆的勢力范圍附近,況且,身邊都是武周貴戚,韋香兒如此囂張,若是被別有用心的人聽了去……
“怕什么?”
“陛下一向知道,我心有不滿,我若是不罵她幾句,那才不對勁呢!”
“再者……”
韋香兒看向后方,太平公主李旦等人,自然是不足為懼,至于有些人……
“武三思,你敢說出去嗎?”
武三思本來是在隊伍的最后面,突然被韋香兒揪出來,立刻堆上了一個笑臉:“太子妃放心,我絕不會多嘴。”
武三思……
韋香兒……
歷史上關于他們兩個人的記載,又是什么樣的?
他們兩個好像……是有一腿的吧!
李重潤驚詫的看著這一幕,韋香兒正在大罵女皇陛下,可作為女皇陛下現存的唯一一個親侄兒,武三思竟然還在附和韋香兒。
這樣違和的一幕,竟然就這樣活生生的出現了,發生了。
李重潤雖然還沒有做上太子,更沒有做皇帝的命,可他卻已經感受到了那種刺骨的寒冷。
明槍暗箭的宮廷里,武媚娘浮浮沉沉,終于走到了最高點,可回過頭去,也依然是荒蕪一片。
如果從姓氏來判斷,武媚娘真的很想把皇位傳給武承嗣或是武三思,這也是為了讓武周王朝,名正言順。
但是……
血緣,仍然是跨不過去的一道坎。
而現在,看到武三思此刻表現的李重潤,也只得說,武媚娘這妖婦雖然罪行累累,雙手沾滿了李家人的鮮血。
但最后能夠把皇位還交還到李唐手里,還算是力挽狂瀾,做了一件正確無比的事。
“阿耶,阿娘和梁王,很熟嗎?”
換句話就是,你是瞎子嗎?
“是啊,確實是很相熟的!”
“潤兒,三思帶著的武延秀,也是個極好的郎君,你們年紀相仿,日后也可以多在一起玩樂嘛。”
“延秀他不只是人生的好,還解胡語,琵琶彈的也很好。”
在李顯的描述里,武延秀分明一個大唐貴公子的模樣,輕浮是什么?無能算什么?
那也是我的親人。
李重潤算是徹底看明白了。也絕望了。
李顯,他確實是個瞎子。
“潤兒,日后,你和武家人也不要太生分了,我們都是親人,在宮里,要互相依靠,這樣以后,后宮才能安生,前朝的爭斗也能彌合。”
李重潤再次絕望,李顯,他還是個傻子。
“阿耶,武延秀他就是個輕浮浪蕩子,你真的認為,他是個好的?”
“欸,你這是說的什么話!”
“少年就應該是延秀那個樣子的,言笑晏晏,自在開闊,你看,他多招小娘子的喜愛。”
李顯看著武延秀就在那里招蜂引蝶,竟然露出了羨慕的神色,與此同時,李重潤也是兩眼一黑。
武延秀一向都是個風流鬼的個性,一天不勾三搭四,他就渾身癢癢。而現在,他又再次盯上了一個目標。
不得不說,武延秀在勾引女人這方面,確實是經驗老到,目光精準。
秋香色襦裙掩映下的曼妙曲線,起起伏伏,一張柔嫩的小臉,猶如初春抽芽的小樹苗。
這樣令人垂涎欲滴的小嬌娘,竟然會出自李顯那大廢物的手筆,也實在是令人驚詫。
武延秀不過是在講述他在突厥部的見聞,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就把李裹兒給逗得花枝亂顫了。
武延秀……
李裹兒……
喂喂!
你們兩個不是二婚夫妻嗎?
現在怎么就勾搭上了?
只一瞬間,李重潤的天就塌了!
他充分相信,他日,若是他李重潤死在了武家人的手下,不管是哪一個姓武的,李顯都會咬著牙,笑呵呵的接受的。
反抗?
翻臉?
那是不可能的。
根本就做不到。
幸虧我的理想是作死,否則的話…………
然而,我該如何把裹兒給保住呢?
雖然皇嗣的任務是作死,可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我李家的好白菜都讓武家的豬給拱了吧!
…………
與此同時,神都洛陽,明教坊。
宋璟年幼既有盛名,以弱冠舉進士,自從步入仕途,也算是平步青云,雖然沒有姚崇顯貴,但一直以來,也算是順風順水。
最關鍵的是,此人一向是個直心眼,腰桿子可硬,并不似姚崇圓滑好脾氣。
但正是這樣骨鯁的性情,還能在腥風血雨的武周王朝把個官位坐穩,就更加是個奇跡了。
明教坊位于宮城一區的外圍,神都洛陽依山傍水而建,整個城區又有洛水穿城而過。
因有洛水的阻隔,洛陽城區呈現民居傍水而建,西高東低的態勢。地勢高的西邊,自然是人員輻輳,達官貴人聚居。每每有暴雨傾盆,洪水暴漲,地勢高些這一邊的豪門大戶,往往都可以幸免于難。
然而,雖然看起來距離也并不算遙遠的對岸民居,情形就要糟糕的多了。
伴隨著潮漲潮落,他們的居住地總是要被大水侵擾,時不時的就房倒屋塌,情形很不樂觀。
于是,洛陽城里的百姓,但凡是有點錢財的,有些家底的,都要盡力的到高地勢的這一面來聚居。
擠一擠,也無妨。
還能報團取暖不是嘛?
別看明教坊就在洛陽里坊的外圍,每次去皇城,也是距離遙遠,路途顛簸。
但好歹也是在地勢高的這一邊,宋舍人一貫簡樸,如今也算是心滿意足。